要明白五星文化先看看十二生肖圖,這是隋朝(581-618A.D)時期文物。此圖適用於所有中國人,看圖說話:
- 天:正中圖裡的圓代表干支對應的天,天由一隻超自然神獸龍環抱。中國人認為神本質為變化。五經之首認為變化是宇宙真理,易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為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因此,變化代表天、太一、上天,認為宇宙規律是變化的,龍既是天性的符號。
 - 四象:方圖代表地支,每一個方位有一隻神獸,分別是左青龍(東)、右白虎(西)、前朱雀(北)、後玄武(南)來表示四象,注古時南北與現在相反,已經糾正。
 - 二十八宿:而這方圖裡有四獸,四獸就代表二十八宿,但二十八宿沒有表示,所謂二十八宿是指天上的星宿,每一方位有七宿,四邊就是二十八個星宿並分配給十二地支,十二地支來自於巴比倫曆法注1,中國農曆就是這樣編制出來。二十八宿可能是漢朝時期觀天師自行編制的,也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星座比巴比倫的更準確。
 - 十二生肖:外圓有一圈是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實際上是十二地支的通俗表達,這是文化,每個人的印記。
 - 你以為這就是中國人的歸宿了,不是,看下面,陰陽五行。
 - 七曜:陰陽五行就是陰陽五星,太陽、月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七星,又叫七曜。陰陽說就是老子通過《易經》(周文王作八卦、孔子編文字)把月球、太陽強制分為陰陽,形成了道家的陰陽說。
 - 五行:五行就是五星。設置五星金木水火土,又把宇宙萬物所有事物對齊這五顆星分為五種元素,五星分為五材,五材再分為五行,主要是《黃帝內經·素問》貢獻較大。看見沒有,通過五行,把天上日月星辰和人的生命對應了起來。中國人只看得見五種顏色、五種味道、五種聲音、五種元素,本文後面會重點講述五行文化。
 - 陰陽:所有星宿分為陰陽,所有年月日時分為陰陽,陰即月,陽即太陽。通過地支把所有地上的事物分為陰陽。現在通過陰陽說,把萬事萬物一分為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這就是中國哲學,已經成為你的思維方式了,但是你以為差不多了吧,NO
 - 中庸:就是中庸之道,這才是所有自以為是中國精英的最高境界,什麼是中庸之道?那就是歸於如同這張圖中心——中央之國度裡的龍。龍的本質是變化,龍可以代表易經的形而下表達式。
 - 龍: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其實說穿了,龍就是變化。
 - 中國人:如此,變化是上天的規律,符合易經“陰陽不測之謂神”。遵循變化的就是中國人,中國人就是龍的傳人。
 
中國人一生當中都在發展和繼承陰陽五行不可避免。陰陽五行無所不在包羅萬象,清朝以前陰陽五行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標準。包括不限於天、地、人都可以分為五材,五材又分為陰陽,特別是人體分為五材和陰陽,形成了中醫:
陰陽五行:五星文化
巴比倫占星術 
 | |||||
☆日☆月☆五☆星☆說 
 | |||||
《易經》 
 | |||||
☆陰☆陽☆說 
 | |||||
☆五☆行☆說 
 | |||||
☆五經 
 | 
《樂》 
 | 
《禮》 
 | 
《詩》 
 | 
《書》 
 | 
《易》 
 | 
☆五星 
 | 
歲星 
 | 
熒惑 
 | 
鎮星 
 | 
太白 
 | 
辰星 
 | 
☆五神/五佐 
 | 
句芒 
 | 
祝融 
 | 
後土 
 | 
蓐收 
 | 
玄冥 
 | 
☆五獸 
 | 
青龍 
 | 
朱雀 
 | 
黃龍 
 | 
白虎 
 | 
玄武 
 | 
☆五材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五方 
 | 
東 
 | 
南 
 | 
中 
 | 
西 
 | 
北 
 | 
☆五色 
 | 
青 
 | 
赤 
 | 
黃 
 | 
白 
 | 
黑 
 | 
☆五帝 
 | 
太皞 
 | 
炎帝 
 | 
黃帝 
 | 
少昊 
 | 
顓頊 
 | 
☆五器 
 | 
規 
 | 
衡 
 | 
繩 
 | 
矩 
 | 
權 
 | 
☆五蟲 
 | 
鱗 
 | 
羽 
 | 
倮 
 | 
毛 
 | 
介 
 | 
☆五音 
 | 
角 
 | 
徵 
 | 
宮 
 | 
商 
 | 
羽 
 | 
☆五數 
 | 
八 
 | 
七 
 | 
五 
 | 
九 
 | 
六 
 | 
☆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鹹 
 | 
☆五臭 
 | 
膻 
 | 
焦 
 | 
香 
 | 
腥 
 | 
朽 
 | 
☆五祀 
 | 
戶 
 | 
灶 
 | 
中霤 
 | 
門 
 | 
行/井 
 | 
☆五常 
 | 
仁 
 | 
禮 
 | 
信 
 | 
義 
 | 
智 
 | 
☆五經 
 | 
《樂》 
 | 
《禮》 
 | 
《詩》 
 | 
《書》 
 | 
《易》 
 | 
☆五事 
 | 
貌 
 | 
視 
 | 
思 
 | 
言 
 | 
聽 
 | 
☆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鹹 
 | 
☆五臟 
 |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 
☆五腑 
 | 
膽 
 | 
小腸 
 | 
胃 
 | 
大腸 
 | 
膀胱 
 | 
☆病位 
 | 
頸項 
 | 
胸脅 
 | 
脊 
 | 
肩背 
 | 
腰股 
 | 
☆五體 
 | 
筋 
 | 
脈 
 | 
肉 
 | 
皮毛 
 | 
骨 
 | 
☆五聲 
 | 
呼 
 | 
笑 
 | 
歌 
 | 
哭 
 | 
呻 
 | 
☆變動 
 | 
握 
 | 
憂 
 | 
噦 
 | 
咳 
 | 
慄 
 | 
☆五官 
 | 
目 
 | 
舌 
 | 
口 
 | 
鼻 
 | 
耳 
 | 
☆五覺 
 | 
色 
 | 
味 
 | 
穀 
 | 
臭 
 | 
音 
 | 
☆五志 
 | 
怒 
 | 
喜 
 | 
思 
 | 
悲 
 | 
恐 
 | 
☆五榮/☆五華 
 | 
爪 
 | 
面 
 | 
唇 
 | 
毛 
 | 
髮 
 | 
☆五穀 
 | 
麻 
 | 
麥 
 | 
稷 
 | 
黍 
 | 
菽 
 | 
☆五果 
 | 
李 
 | 
杏 
 | 
棗 
 | 
桃 
 | 
栗 
 | 
☆五畜 
 | 
犬 
 | 
羊 
 | 
牛 
 | 
雞 
 | 
彘 
 | 
☆五菜 
 | 
韭 
 | 
薤 
 | 
葵 
 | 
蔥 
 | 
藿 
 | 
☆五惡 
 | 
風 
 | 
熱 
 | 
濕 
 | 
燥 
 | 
寒 
 | 
☆五液 
 | 
淚 
 | 
汗 
 | 
涎 
 | 
涕 
 | 
唾 
 | 
☆五走/五味所禁 
 | 
筋 
 | 
血 
 | 
肉 
 | 
氣 
 | 
骨 
 | 
☆五勞 
 | 
久行傷筋 
 | 
久視傷血 
 | 
久坐傷肉 
 | 
久臥傷氣 
 | 
久立傷骨 
 | 
☆五藏 
 | 
魂 
 | 
神 
 | 
意 
 | 
魄 
 | 
志 
 | 
☆五脈 
 | 
弦 
 | 
鉤 
 | 
代 
 | 
毛 
 | 
石 
 | 
☆五化 
 | 
生 
 | 
長 
 | 
化 
 | 
收 
 | 
藏 
 | 
☆五指 
 | 
食指 
 | 
中指 
 | 
大拇指 
 | 
無名指 
 | 
小指 
 | 
☆ 
 | 
☆ 
 | 
☆ 
 | 
☆ 
 | 
☆ 
 | |
以下是蛇的後裔神的反叛者的陰陽五行邏輯圖:
光明星中國☽
易經說“陰陽不測之謂神”,因此出於陰陽五行的五星文化特別能展示中國人的人格、中國的國格,經過2500年的發展已經固若金湯。正如馬克思所言——世界是永恆變化的。馬克思主義與陰陽五行的銜接非常好,天衣無縫。總之,在中國看來,在中國人看來,變化即規律,變化即真理。
注1 作者已經找到證據,證明中國神話來自於巴比倫,地支與巴比倫曆法一致,暫不發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