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思想高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思想高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月 19, 2019

詰問社會良心:發見中國千年文化壁壘


這是一篇追討中國社會良心的啟示性詰問?這一問,問出了構建社會的良心文化何在?因為出自於即將關閉的G+,現把5年前G+貼文放上來,該文言簡意賅,引發G友大討論,討論也同時附後,正文字數很少600字,討論文字很長共計16000字,非常珍貴,需耐心閱讀之。感謝那一年G友們如此熱忱非凡的討論!

另外,本文與另一篇《發現千年宗教壁壘:歷代天子都有宗教信仰卻不准庶民百姓靠近上帝》形成姐妹篇,一篇是發現“文化壁壘”,另一篇是發現“宗教壁壘”。這二座壁壘就是擺在古往今來的中國人看不見的二座高牆。

正文:

发见中国千年文化壁垒:哪些文革受害者、六四受害者、六四支持者、海外民运人士、海外民运领袖面对中国极权主义基本能够识破,却不能看清楚三千年形成的文化壁垒!先知蒋介石也没有招法。这个文化壁垒就是孔丘邪灵!

文化壁垒:通過六十多年的文化革命,中國只剩下兩樣東西,一樣是極權文化就是黨文化,一樣是專制文化就是儒家文化。黨文化是國家政治,儒家文化是民眾文化。黨文化看得見,儒家文化看不見。一個問題是,當這個國家的憲法法律公義人權道德人性普遍喪失後,這個國家为什么還是那麼好好的,這是為什麼,要知道,維繫中國社會的一個是黨文化一個是儒家文化,那麼我們就可以這樣推定,既然黨文化有問題,這是毋庸置疑的,儒家文化為什麼沒有起到制衡的作用反而助推極權政治呢,这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有自我更新能力,这就是说儒家文化一定有問題。中國除了極權政體腐朽以外,一个正常社会怎么可能维系一个极其腐朽的极权政府呢,那么一定是这个社会系统出问题了,进而一定是这个社会所组成的主要民族中國的漢民族文化出問題了!身在国内的中国人不難發現正是儒教長期處在無影無踪的位置現在終於顯現出來了,他们最有感知,感知到這是一個巨大的邪靈,它把中國漢民族完全奴化了,無論統治者是誰,无论统治者怎样残暴,中国人他们一定笑納,因此,中國儒教就是奴隸文化,它已經浸透到所有中國漢民族的骨髓之中。现在,中国人面对极权铁幕,面对文化铁幕,似乎不能出去了。

#文化铁幕  
2014年9月21日叼著星光飛





G友討論原文附後:



公開分享•查看活動

William Lloyd
+7
好文,唯儒家文化已經深入骨隨,教育宗教禮俗乃至政治行為,都顯現出奴化病癥,只有引進西歐美國先進的現代文明全面取代,才有希望。
2014年9月21日



叼著星光飛
+6
+William Lloyd 本來文化批評這個事我去年底已經收手了,沒想到最近民運領袖、余英時、還有一大批反共人士、法輪功人士等對這個文化鐵幕不能識透,反而認為無所謂,余英時甚至說儒家與民主與人權沒有矛盾,呵呵,反感這個問題太TM的高大了,中國文化鐵幕千年不倒,比長城強大萬倍!再與極權鐵幕一起圍困,中國人民真的永無出頭之日。
2014年9月21日



孙岩
+3
犀利!
翻譯
2014年9月21日



叼著星光飛
+3
+孙岩 這個問題可大了,我們都出不去了
2014年9月21日



孙岩
+2
+叼著星光飛 孙岩 這個問題可大了,我們都出不去了
--------------------答:
结论残酷但道明了问题的本质根源,铁幕只要被钻开一个洞,那怕再小,都能透进光亮,
都能带来变革
.............
翻譯
2014年9月21日



林太平
+1
打破儒家獨大,百家爭鳴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4
+孙岩 從五四運動開始批判儒家思想但又沒有批倒,接著二十年代卻搞了一場持續6、7年的反宗教運動,很多教會及教會學校被關閉,這個可能多數人不知道,從此之後,中國的脫古改新運動受阻礙,四九年後但現在,共產黨作為極權需要則是最堅定的文化屠殺者,可是到現在整個國家難成這個樣子,但民眾一樣把這個社會維護的好好的,最痛心的是文革受害者、法輪功學員、六四參與者、民運人士、海內外知識精英的多數還在為儒教鼓與呼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2
+叼著星光飛 所以,有志者要先奪回政治權利,文化除舊佈新只有用政治改革帶動教育改革和社會改造。政治改革是文化改革的契機也是去瓶頸工程,所以我聚焦在政治改革先。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4
+太平林 現在雖然有孔子學院,卻沒有在國內有什麼作用,因為它大部分都是在國外設立的。而一種文化必須有悠久的歷史才能積澱,不是幾十代人能夠形成的。儒家思想已經完全換成馬甲滲透到所有漢文化的方方面面,謎底是這個,我稱為孔丘邪靈也是因為這個。這種情況下就變成,反儒教必須與文化一起反,你如何是好?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4
+叼著星光飛 把儒家搞成今日這樣,不就正是政治力嗎? 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歷代更以政治力再三強化之,乃邪靈化,破解之道,也唯有從政治著手。別無他法。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3
+William Lloyd 沒錯。一個是政治權利,一個是文化權利,一個是引進西方文明。但社會改造很恐怖呵呵,這個不知道了。
2014年9月22日



孙岩
+4
+叼著星光飛 +William Lloyd 
能与诸位为友,受益匪浅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3
+William Lloyd 一個問題,如果是從政治入手,現在的共產黨不正是選項嗎?因為它是全新的極權主義,所有的族群文化它的態度都是消滅之,事實共產黨也是這麼幹的。共產黨只要權利,孔子學院不過是招牌而已不用當回事。那是不是我們反而從共產黨反文化的角度去支持它呢?因此,政治這條路很難走。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孙岩 你就是謙虛了,快想辦法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4
+叼著星光飛 我所說的奪回人民的政治權利。就是奪回被共產黨壟斷的一切,包括文化支配權。當然很難,卻是最容易著手的。當然不是選擇共產黨,也不是選擇國民黨或哪個黨。是促使所有黨派共同來建立能公平競爭輪政的環境。不是要消滅誰打倒誰。不過,國共這類列寧式政黨都得先解散重組成為民主政黨才能參加輪政競爭。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3
+William Lloyd 呵呵,放心,我不會誤解你的意思,而是引申一下,不好意思。剛才你說的很對,完全同意。
2014年9月22日



西风破
+3
中华传统文化糟粕与精华应该是共存的,否则传统上也很难维持中国几千年全球领先的文明,而日本韩国其实也受儒家文化影响非常大,可是他好像没那么多的低劣,自然是礼仪之邦。所以我觉得,中国人是发扬了儒家文化或者扭曲变异了传统文化中最不好的一面,帝王权术中最阴暗的一面。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4
+William Lloyd 看來如何穿破極權鐵幕文化鐵幕,就是你說的出路有:政治權利、文化權利、文明權利。政治權利我們可以做的是人權運動;文化權利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的文化主權在手,除了公開的文化權利被限制,其他的都能夠有作為,包括文字主權、語言主權、身份主權、生活方式;文明權利最核心的就是全面接納西方文化,從西方生活方式、語言文字、歷史文化、思想教育、宗教信仰、普世價值等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4
+叼著星光飛 不忍苛評,但五四和六四 都是很可惜的失敗。自始運動的性質就不是爭政治權利,所以就決定了必然以悲劇收場的結果。因為強烈挑戰既有利益集團的統治,卻無任何迫使其讓權的想法,就如同激怒一群猛獸,卻沒想到激怒之後下一步對策是啥? 被生吞活剝是最可能的結果。
以明治維新為例,看來是先有文化啟蒙運動,然後有政治的維新運動,事實上不然。因為文化運動當時還是得靠政治力量保護才能運作。換言之,至少要政治力能容忍其傳播及啟蒙,不打壓。可見兩者是交互掩護乃克有成的。
結論:中國再造之道無他,就是要聚焦在政改,政改就只是先聚焦在開放黨禁報禁,故單純可行,之後只要謹守萬端決於公論,其餘自然水到渠成。包括,但不限於,文化改造。
2014年9月22日



西风破
+5
我对儒家文化有所保留,因为之前的确学习研究过儒家文化,发现他的确是被变异了,跟佛家文化一样都是被变异被中共利用来烘托自己了。我们可以具体拿出儒家的例子来看,比如所谓君臣父子,本来说得是对等关系,却被扭曲成愚忠,为啥说不是愚忠呢,因为孟子见梁惠王的时候就说了,暴君就该杀,不应该忠,因为这是对等关系,你好我也对你好,你不配做仁君,你是暴君就该杀。这只是一个例子吧。还有好多,反正传统文化我们大部分都不太系统的了解,所以还不容易去批判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3
+西风破 你看到了,好。問題是你看到了卻又放不下,因為你說中了要害,就是中國人是發揚了儒家文化最不好的一面。這就是人類的私慾啊,這就是人類的原罪,認識到這裡,就可以理解到正是儒家思想用私慾用人性的惡綁架了我們悠久的傳統文化。想想看100多年了,前人也不是完全不知道。那麼這種捆綁你如果一直願意承受,大家願意承受,那麼我們只好永遠承受。這個道理與馬克思超越上帝的道理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如何定義邪惡?不是就很清楚了嗎?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西风破 統治之術是這樣,它對於人性是了解的,否則會蒙蔽了兩千年。到了今天,我們只能看結果,有好果子的就是好的文化,有壞果子的就是壞的文化。這把尺子是最準確的,其他你還有什麼辦法呢。
2014年9月22日



馮袁媛
+3
靠儒毒吃飯的也包括余英時啊
所有的知識份子幾乎都是儒毒的受害者 。
他的不死乃是一種僵化的變異 , 儒學的一再銓釋 ,裝置 ,已然形成一種文明的永恆咒語 。
脫儒在今天的台灣應已經到了勘破且成熟的必然階段 !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3
+馮袁媛 正解!這篇小文正是我看到那個余英時獲得台灣什麼文化獎接受採訪說的話而有感而發的。包括李光耀的亞洲價值觀都是屬於損人不利己的歪理邪說,導致西方國家誤以為儒教是好的,與文明沒有衝突,這些人壞透了,真是誤國誤民啊
2014年9月22日



馮袁媛
+3
為什麼反對運動在台灣欠缺力道 !儒毒異化了所有的知識和反對體系 不說 ,幾乎沒有思維啟蒙辯證的教育體系不被儒毒充斥的 。
民進黨有時遂成為一群偽善的反對者 。
龍應台則偽裝成思想改造者 。
儒毒的內化至今難以擺脫 ,它的教條及成語性的意義終止 ,也使得思維終止 ,庸才輩出 ,不敢思辯及冒險 。
2014年9月22日



馮袁媛
+3
李光耀用儒毒佔盡獨裁的便宜 ,反正儒毒生來就賣與帝王家的 ,余英時花不少時間內聖外王 ,辛苦打拼儒毒和民主人權的牽強關係 。有什麼用呢?讓人想起以前的徐復觀 ,那種獎 ,誤盡天下蒼生 罷了 !
儒毒有上萬的學者卻無法成就思想體系 ,仍舊停留在教化死老百姓的工具 符號裡。
現在又去當統戰白宮的技倆 ,西方最不要臉的就是有些傾中的漢學家 ,誠如薩伊德的東方主義的魅惑及退化神秘一體的移情 ,也許兩邊都有經費補助才是儒毒世界化的 實情 吧 !
2014年9月22日



潘明正
+2
女性纏足和男性閹割成為制度
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矣
說這句話的人
反對或贊成這制度 ?
除此之外 誰對此制度表示意見
固然 學也 祿在其中矣
有鼓勵依附政權之嫌
無恆產而有恆心 能有多少反對力量可使出
人人都效法莊周
或永遠搞無產階級革命
請略將孔孟和漢儒區分
恕我多言
Alex Pan TheWalker
2014年9月22日



Ho Lai Chun Alice
+馮袁媛 曲解儒學,政治腐敗非儒學之误,乃個人操守而致,應多求學問便明我所言非虚,且看大陸去盡孔孟教育,教出甚麼質素的子民?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Sally Liu 『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惡, 都是儒家思想。只不過大部份人學一些不學一些或講一套, 做就另一套。』
奇葩,歪曲,你的兩套價值觀論說不通,因為它違反人性,難道你是怎樣的?呵呵,雙重人格也比不了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馮袁媛 分開說:
『儒毒異化了所有的知識和反對體系 不說 ,幾乎沒有思維啟蒙辯證的教育體系不被儒毒充斥的 。』

儒毒異化了所有知識與反對體系,侵害了教育體系中的高級認知領域 ,你的論據極為重要,我會進行長篇論述。因為你來自於台灣,來自於民主先進國家對於台灣社會中儒毒的觀察。

請大家一定看清楚儒毒對於人類的肆虐與殘害。

『民進黨有時遂成為一群偽善的反對者 。』呵呵,我完全相信你的觀點。儒毒即便在政治反對陣營也會背叛,這就如同偉大的八九民運領袖王丹時不時會猛然與共產黨為伍一樣。

儒毒關鍵是沒有立場,讓人喪失立場,沒有立場的人就是沒有身份的人,沒有身份的人就是奴才。

『龍應台則偽裝成思想改造者 。
儒毒的內化至今難以擺脫 ,它的教條及成語性的意義終止 ,也使得思維終止 ,庸才輩出 ,不敢思辯及冒險 。』 龍應台在太陽花不就轉身了嗎,以前是站在民眾一邊,那時是站在政府一邊。這個與上面的一回事,

龍應台也是屬於沒有身份的人。
2014年9月22日



西风破
+2
现在是很难的,人心坏了。我看到很多中国人到了美国之后,照样还是做坏事,贪小便宜,我发现他们在美国更容易摊上小便宜,比如抢座位,比如滥用公共设施,因为美国这边相对很多人比较文明,会“礼让”,所以很多华人更容易占到便宜。当然也有不好华人素质也提高了。但是我想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在想即使这个民族、自由的制度到了中国,我都不知会结出来什么样的果子。而问题的核心还是楼主提到的,人的文化、思想沦丧了。制度能控制的范围一定是小于文化能管控的范围的,当制度制约不到的时候,人还是会做小坏事的。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馮袁媛 “李光耀用儒毒佔盡獨裁的便宜 ,反正儒毒生來就賣與帝王家的 ,余英時花不少時間內聖外王 ,辛苦打拼儒毒和民主人權的牽強關係 。有什麼用呢?讓人想起以前的徐復觀 ,那種獎 ,誤盡天下蒼生 罷了 !”

沒錯,儒毒確實生來就是賣與政權統治者。余英時就不說他了,一個被孔丘邪靈殘害的民間學者。儒毒因為專門與統治者勾搭在一起,因此,李光耀也值得說一說。

李光耀的惡毒,不是吹噓儒教而是站在維護新加坡的立場,吹捧亞洲價值觀,為什麼呢?他洞悉西方文明同時洞悉亞洲文化沒有出路!他絕對是一個出賣亞洲圍困亞洲的壞人,目的就是維護新加坡,而讓所有其他亞洲國家都不能走出泥潭,甚至於落井下石,為亞洲人類的出路設下陷阱,此人對於人類的危害甚大。理由是,1、他通曉東、西方的文化與文明;2、但他對於新加坡的國家框架的建立是開放的;3、對於新加坡之外的亞洲各國,一律採用輸出封閉的文化價值觀;4、成為亞洲代言人,卻站在新加坡的立場,對西方國家鼓吹儒毒,換取西方國家對於亞洲封閉文化的理解,讓西方國家對於儒教產生錯覺,使得西方國家持續350年的中國禮儀之爭中敗下陣來,從而建立了亞洲價值觀,從此亞洲國家統治者高高在上,老百姓期望變革沒有可能。

因此,除了毛澤東,李光耀也是亞洲的罪人。

”儒毒有上萬的學者卻無法成就思想體系 ,仍舊停留在教化死老百姓的工具 符號裡。“

哈哈哈,這個舉證很搞笑也很悲催同時我認為也是咎由自取。一個知識人既然定位在學者,其立場首先應該是探索人類與世界的關係,如果喪失這一立場,知識人也好學者也罷,不外是井底之蛙,無一好處,談不上對人類的貢獻,中國漢民族的子子孫孫中深受其害,無一倖免。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是孔丘建立的封閉系統,這個封閉系統是,1、民族的文化主權喪失;2、民族的語言、文字主權喪失;3、民族的身份意識喪失。這三樣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基石。一切都民族文化皆以此為出發點。*作為民族文化身份的學者一開始就走入歧途,一開始就在喪失身份的前提下,在喪失文化主權的前提下,在喪失語言、文字主權的前提下,就已經土崩瓦解,掉下萬丈深淵。何來建樹呢,何來超越呢?* 我因此可以對人類社會文化系統的來源明明白白,這種說法也許是我對於亞洲人民的貢獻,所有有資格提出孔丘邪靈!不是胡言亂語。

"現在又去當統戰白宮的技倆 ,西方最不要臉的就是有些傾中的漢學家 ,誠如薩伊德的東方主義的魅惑及退化神秘一體的移情 ,也許兩邊都有經費補助才是儒毒世界化的 實情 吧 !"

這個危害最大,所有亞洲國家人民變革的途徑被堵死。無論是西方學者還是亞洲學者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與主張,但決不能代表一個民族,決不能代表一種文化,決不能代表一個社會,決不能代表一種信仰,這些權利屬於一個地區、屬於一個族群。而這都是屬於廣泛的社會權利,一個學者的身份永遠不能越界去代表廣泛的社會文化權利。亞洲國家為什麼亂,大概源於此,中國為什麼亂,大概源於此,王丹、王軍濤就是證據。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西风破 是的。制度之外怎麼管,基於中國的現實確實讓人擔憂。我說過,匪共只需要也僅僅是需要權利,所有的政治權利。而在此之前,匪共已經完全把中國的法律公義道德人性破壞了,這個我講過多少次已經數不清了。你的思想中還保有族群意識,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是希望之所在。我們在這裡聊天也不是為了聊天,我們生活都很好,就是基於族群意識,在為這個民族奔走呼號。這就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應有的身份,你的話是站在這個民族的立場來說話的。本主題主要就是包括制度內制度外的人的活動,都可以討論。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潘明正 “請略將孔孟和漢儒區分”

是孔孟,還是漢儒,誰之過?對不起,我沒有釐清的本事,我只有承受的本事,但我沒有余英時那麼愚鈍。告訴你吧,如果這條河水清澈甘甜,魚是喜歡的,如果這條河水污濁有毒,魚是逃離的。人類文化與人的關係也是這回事。相信你不會遇到污濁有毒的河水而堅持在裡面找那甘甜清澈的水!你有這個本事嗎?!你還不放棄嗎?!

再有,我們需明白文化的神聖性本源性,文化詮釋權從來都是士大夫的,現在按照我作為人擁有語言主權的詮釋吧:人是在自由的土地之上產生思想的,人在囚禁的牢籠裡只有意識沒有思想,而思想是族群生活方式的來源,而有共同生活方式的族群就產生了族群意識,注意,這是人類智慧的結果,來自於神及各種崇拜的宗教信仰卻影響了人類智慧,他們完全信任自己的文化,因此有了神聖性。這是一般人類文化演義的結果。但是,中國漢文化中儒教是被漢朝立位為至聖先師的,因此,儒教的身份從出身開始就是皇家身份!注意,這與人權是違背的,它剝奪了族群的文化主權、語言主權、文字主權。問一句,儒教還神聖麼?相反它是毒藥!因此居於上述理由,無論孔孟也好、儒教也罷,它都來自於孔丘邪靈!它玷污了文化的神聖性。因此,文化是神聖的,它只會把族群帶入永恆,而不會害人更不會奴化人。

今天,我就公開我的觀點,既儒教及孔丘邪靈不屬於中國民眾文化,應該全部打包拋棄。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潘明正 “女性纏足和男性閹割成為制度
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矣”

這個就更是該詛咒孔丘及儒教學派了,由此帶來的文化是我們的遠祖深受痛苦,特別是對於女人的纏足對女人的歧視,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哀,須知,文化的本源是使人快樂的,但是,你看看當下的中國人表情,隨意去街上拍一張吧,我不說了。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Ho Lai Chun Alice +馮袁媛 她已經深識儒教孔丘邪靈毒害,你繼續抱著孔丘邪靈的大腿吧,沒有人阻攔你。
2014年9月22日



古月习习
+2
儒家文化太强大了。连回子都有姓孔的。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Shell Jing
+4
+叼著星光飛  好貼!

其實人出生的那一刻是沒有屬性的,姓甚名誰都是他人添加上的,本無褒貶好壞忠奸以及左中右上中下等等之分,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或惡)”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存在嚴重錯誤的引導。
很多人談這類話題總喜歡以引經據典來作以論證,這種方法其實就是一種教條形式,把大量時間花在搬弄歷史及典作上,真是有害無益。

統治者不會推崇一套有礙於管理的理論,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所以這套理論從古道今在不斷美化並延用,作為普羅大眾亦早已習慣成自然不知不覺地融入其中。
總之中華文化存在很多怪象怪圈,很多人心理上心態上也很難跨過這些屏障。

留言中見到有條基佬講“人之初性”真係有意思...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上官澤民 謝謝你的好意。反共那是必須的,我不會忘記。
有個問題,很多媒體認為,談文化的是因為反共失敗而生怨恨與文化。
我告訴你,完全不是這樣,那是誣衊。我研究文化是在八年以前,那時我確實反共反的不亦樂乎,我的孩子開始上學,我作為父親根本不懂教育,但我是一個有責任的父親。我專門放棄現在是全球最大之一的一家公司高級職位,回到家好好培養孩子,事情就是這樣來的,由不懂教育到懂得教育,由教育涉入黨文化,由黨文化涉入中國文化,由中國文化涉入世界文明,由世界文明涉入基督文明,就這樣簡單。但我深知,這是我的真理之路。

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五千年歷史的民族會整體被共產主義迷惑而敗下陣來?你知道麼?你不會知道吧,王丹也不會知道,余英時也不會知道,但不謙虛的說我知道,只是告訴你,這就是研究文化的意義。

對於反共我自認為,這個世界沒有誰能有我這麼清楚的,我沒有發怒,我沒有怨恨,我是在極其平靜的心態裡找尋共產主義的原理、唯物主義、社會主義對人類共產主義實驗所帶來的後果。請翻看我的部落格http://dzxgf.blogspot.com/ 及我的個人資料。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Sally Liu *不要只懂叫囂啦*

不好好討論,與五毛無異。再這樣不好好討論,我警告你滾開,送你一句話,一個頭,兩個大。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劉溫柔 我必須刪除你的人身攻擊、誤導性言論。
2014年9月22日



古月习习
看完文章及评论感觉受益良多,但是最后怎么感到一丝丝绝望。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Yukato Lyu
+叼著星光飛 跟你不同就叫误导了,你还是不敢面对文化的断层。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Ho Lai Chun Alice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矣。仍儒學;
性本惡乃法家韓非子之思想,故主張嚴形竣法以治國;
中國諸子百家各有其學說,如墨家主兼愛,視人父若己父,那麽人妻…………吾深愛中國文學,盼君莫胡言誤導於人,莫為一己之私而諉過於孔孟焉!
2014年9月22日



Ho Lai Chun Alice
言詞粗鄙,不學無術,懶得與你多言半勿也嫌多矣!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古月习习 哈哈哈是嗎?這個可能是個案,不具普遍性。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古月习习 沒事,放心,不剷除共產主義、不剷除孔丘邪靈,污濁的國土滿是臭味。但我自己祛除這些毒藥後,人不一樣了,全新的。

出路有的是:

看來如何穿破極權鐵幕文化鐵幕有:政治權利、文化權利、文明權利。政治權利我們可以做的是人權運動;文化權利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的文化主權在手,除了公開的文化權利被限制,其他的都能夠有作為,包括文字主權、語言主權、身份主權、生活方式;文明權利最核心的就是全面接納西方文化,從西方生活方式、語言文字、歷史文化、思想教育、宗教信仰、普世價值等,不成熟呵呵。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Shell Jing 謝謝。相同價值觀,受教,多多指點。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Ho Lai Chun Alice “言詞粗鄙,不學無術,懶得與你多言半勿也嫌多矣!”

五毛言論,滾!
2014年9月22日



Shell Jing
+2
+叼著星光飛 客氣了!互勉互勵!
2014年9月22日



Yukato Lyu
由这个帖子观察,中国人真脆弱,心胸狭隘,也难怪会变成这样的国家,从来不懂独立思考,也不懂从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我看来,你跟五毛差别真心不大。不会比他们好,首先五毛也是人,你说我攻击你了,但你骂五毛的口气,无异于站街泼妇。同样粗鄙不堪,言尽于此,吾不再言。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劉溫柔 你說我是五毛,那你是誰?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2
你看看,早說了,「中華文化」這大染缸還不是一般的難搞,只要跳進去就惹得一身騷。我不喜談文化啥的就是怕老是扯遠。本來可以團結合作爭政治權利的反而切割互毆,可笑了。
聚焦吧,就是單純要爭政治權利,要落實選舉權 被選舉權, 要讓「組黨參政」的權利立馬到位,其他的隨便啦  > <
2014年9月22日


Shell Jing
+1
喏~我就說了有怪象怪圈及教條...
先宏觀地把自己推上制高點,再主觀地加以否定加以判斷...
這樣的缺點就在於罔顧是非前提,將一小點無限放大以此來與大前提相撲...
最無恥的就是一切空拋的理論...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1
當公民身陷文化泥沼打泥巴仗互毆,土共就可以輕鬆避開政改的壓力,誰獲利呢?
管他誰是誰,沒有政治權利就是最該優先爭取政治權利,其他喜歡就好,爭到政治權利再說,沒有政治權利,要你尊馬列就尊馬列,要你崇孔孟就只能尊孔孟,爭了幾千年不如領導一個屁。還爭?能爭啥呢?
2014年9月22日



Shell Jing
+1
+William Lloyd 
我和你的看法一樣(“我不喜談文化啥的就是怕老是扯遠。本來可以團結合作爭政治權利的反而切割互毆,”)。不是沒知識沒能力去扯,而是不願把時間這樣無謂地花掉...
鳳凰衛視那個一虎一席談有一集討論孔慶東罵香港人的那個事件,那些挺孔的嘉賓就是能扯的典範...
“中華文化”有時候是名詞有時候是形容詞亦可是動詞,很多人不懂得靈活看待這四個字...
我覺得可以把“中華文化”看作是一個模式,其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個人...
很多人每逢遇到批判“中華文化”就覺得等同在批判自己,所以抗拒是在所難免的...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1
+Shell Jing 謝謝。一道爭開放黨禁報禁吧 ︿︿
2014年9月22日


Shell Jing
+1
+William Lloyd
其實要推翻土共就只有一條路最有效,那就是效仿老毛農村包圍城市的那套策略,人多才會力量大...
你覺得怎樣?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William Lloyd 兄弟,不同意你的單一主張政治權利哈哈。台灣的問題不同於中共國,中國太複雜,你在台灣沒有切身體會,應該理解李登輝的倡導,脫古改新。我問你了,新疆維吾爾人問題怎麼辦?即便你有政治權利了怎麼辦?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2
+Shell Jing 我倡議的是政改,您提的比較接近搞革命,兩碼事。革命支持者人多多益善,可也不見得人多就當然管用,歷來成功的農民革命可都是非農民領導的,包括老毛他們這檔事兒。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William Lloyd 不要跑調,新疆?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叼著星光飛 哈哈這個難不倒我。我執政,立馬昭告全國,少數民族的宗教禮俗及服飾給予充分尊重。此外, 為了解決新疆問題, 訂於 新憲法施行,新國會及總統就職之後八年內推動新疆公民自決投票。決定其去留。新疆維穩預算改撥交各大學設立數萬個全額獎學金,按人口比例各省市都有配額。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William Lloyd 嗯,不過也許是八年未滿,這個主張你已經下課了。
2014年9月22日



Shell Jing
+1
+William Lloyd
我是舉例而已。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古月习习
+1
+叼著星光飛 感谢lz。实际上在这段时间观察lz的研究后,我本人是越来越舒服了,因为最后我发现了自己思想是自由及独立的,以前总感觉被堵无形的墙困在原地。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古月习习
+1
+Shell Jing 你这种观点有点像心学我也很赞同一开始人是无善无恶的。
翻譯
2014年9月22日



潘明正
回版主的話
漢儒用三綱五常將孔孟之道
封箱綁繩加鎖奉上天子漢武帝
(參考莊子胠篋)
另加天人感應說
儒家以孔孟為代表
能不與漢儒
有所區隔
Alex Pan TheWalker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古月习习 嗯,不用謝。約瑟被他的兄弟們賣到埃及做奴隸,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他就那樣了哈哈,與我們的身份差不多,差別是我們被黃俄外來政權奴役,約瑟是被賣到外國奴役,一句話都是奴隸。可是,你知道麼,約瑟後來成為埃及王,得到埃及法老及埃及人的絕對信任與尊重。我們沒有必要逃離,因為如果你的思想是封閉的,走到文明國家一樣是奴才,得不到高貴的身份與榮譽。做好屬於你的工作,其他一切的主權在你。
2014年9月22日



William Lloyd
+2
我聽到「儒學」就乏了,我看美女提神先,掰掰~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潘明正 嗯,謝謝你的認真。孔孟學說也許適合你的生活方式,這是個人的價值觀,我可以尊重。但如果孔孟學說已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這個就是我的批判權利了。

我問你,孔丘有沒有教你如何對待外族?
2014年9月22日



潘明正
+1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自遵重 亦尊重所有人
不忘念天 那是所有的源頭
故說 所有人皆平等天賦
生命自由與追求幸福等不可剝奪權利
如是觀念如何說服自己 ?
希望 先生不認為我有其責任

吉祥
Alex Pan TheWalker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2
+William Lloyd 呵呵呵,差不多,去吧!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潘明正 嗯,他的語境中的『人』是何人?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Sally Liu 哈哈哈,你別鬧了。我詛咒一門學科?你是孔子學院的,回去吧!我不會讓你失業的,我還沒有那個本事。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Sally Liu 煩又來了,嗡嗡嗡的,抬頭看看好吧,與主題無關
2014年9月22日



潘明正
版主
人當然泛指所有人
包括夷狄蠻等
文化差異 故謂性相近 習相遠
孔孟以性作衡量 非以習分化人
故謂 微 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尊重自己的習俗文化 當然也尊重其他文化習俗蓋不強制也
薙髮結辮讀四書 只知 學也 祿在其中矣
不知吾其被髮左衽
中什麼毒 ?
謀道不謀食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
唯士為能
不能勉強
但也不能怪罪孔老夫子
就不多說
台灣人不敢攀援
就怕被歸類

平安吉祥
Alex Pan THeWalker
2014年9月22日



叼著星光飛
+1
+潘明正 謝謝你的認真,另外,請你放心,我不是紅衛兵,沒那麼可怕。

我:孔丘有沒有教你如何對待外族?
你: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自遵重 亦尊重所有人
我: 他的語境中的『人』是何人?
你: 人當然泛指所有人 包括夷狄蠻等

這是我們的對話。意思是孔丘有沒有告訴您如何對待外邦人的,你是不是應該一句話說清楚的,可是,你並沒有一句話說清楚,而是你用了二句話,而且,你的第二句話是對第一句話的解釋,注意,第二句話是你的解釋而不是孔丘所說,那麼,請問我該認為你說的就是孔丘說的是嗎?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字,我認為是百姓,不是王公貴族,既然你能解釋,你能不能接受並認為這也是孔丘說的?

以上是前二句話我對於你的問題,看到沒有,你或你的聖賢書已經發生歧義了,作為對等,如果我認為你是對的,那麼你也認為我說的是對的。於是這個人變成了無數各種各樣的人,都是對的。告訴你,產生歧義的原因是,你沒有話語權,我沒有話語權,因為孔丘的話是官話,是皇家專屬語言,一切解釋權屬於皇權。而我們的身份只是人。

還需要討論第三第四句話嗎?這個更是經過了第一層解釋,再有第二層解釋的解釋。還是這樣,我如果認為你的解釋是對的,作為對等,你同樣應該認為我解釋的解釋是對的。注意,歧義就此產生第二次。如果討論下去,歧義第三層、第四層都不知道說什麼了。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文字主權是皇權的不是民眾的,這個人字,對於皇權說來,什麼是人?不要忘了那個時代是奴隸制度,因此,這個人就是貴族,而不是外人,更不是外族!如果是外族孔丘會告訴你的不會要你來解釋的,這是文字主權,因此,你沒有身份就沒有解釋權,我不知道上面有朋友提到的有幾萬人在進行不停地註釋,這些人同樣沒有身份何來解釋權。語言主權也是這樣,後來的人都沒有合法身份,因此,都是胡言亂語。如同我們可以一直爭論不休。

第三點,你的引用不適用。可以肯定孔丘沒有關於如何對待外族方面的著述。

由此可見,孔丘是一個種族歧視嚴重的人。

第四點,最致命,*孔丘不是聖人,因為聖人說的話句句是真理,真理無需授權其他人註釋!如果真理需要別人註釋就不是真理!*  一個如此歧義眾生的學說,千百年來產生了千百億條的歧義,這些都是假身份證的人創造出來的以孔丘品牌異化的產品而已。

想想看,你在台灣,你的身份是台灣人,你有什麼權利註釋魯國的一老師的學說?對等的,那你完全可以註釋任何其他國家歷史了是不是?

第五點,明確告訴你,有歧義就會生邪惡,2500年來產生了多少歧義,你好好算算,應該是天文數字的歧義,它害死了多少人?

中國的朝代更迭你知道誰是推手?中國的社會一盤散沙誰是推手?中國的民眾苦不堪言誰推手?中國的封閉誰是推手?中國的圍困誰是推手?

第六點,我在這裡指稱的孔丘不是那個魯國人,而是漢文化意義中的孔丘,具體是漢語中的孔丘聖人,它更多的是指儒家中的孔丘,也是孔子學院中的孔丘,民間的天地君親師的孔丘,孔廟中的孔丘,儒教中的孔丘。

記住,產生歧義的學說永遠不可能是真理只會是邪說。

2014年9月23日




潘明正
版主
試著以機械論宇宙觀和自然神論的平台看孔孟
用有機體論的觀點看漢如以降
儒家和官方儒家漢儒 有所差異
我是佛教徒
佛陀面北而入滅
對我而言
義意重大
所以 個人對老子莊子孔子孟子
非常尊重
如此狹隘
望能諒解
我也特此聲明
不再表示意見
Alex Pan TheWalker
2014年9月23日



叼著星光飛
+潘明正 謝謝你分享的觀點,討論能讓大家看清。

你的什麼論是你的內方法論,我不干預,但請理解讓我們用文化權利來干預這個社會,無論是儒家還是官方儒家漢儒均為這個社會組成的文化部分,更新這個社會,讓這個社會文化接近現世並同步現世,不要阻礙社會文化發展。

你是佛教徒身份,你看見我對你的尊重,但也請尊重我及大家拆除這個文化鐵幕,普渡眾生,不要阻礙社會文化發展。


所有人類文化、宗教信仰、偶像崇拜都應該帶領人類走向未來。
2014年9月23日



叼著星光飛
大家想一想,文化壁壘還是文化長城?還是文化鐵幕?
2014年9月23日



古月习习
+1
+叼著星光飛 我想了下文化壁垒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同一种东西在你国合法在他国就不合法,就像荷兰的大麻和红灯区,是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文化壁垒是社会基于文化传统的主动防御,适用于全球。
文化长城就是以奴役本国人民为代价,以抵御外部侵蚀为借口,是统治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的强权屏障,适用于朝鲜。
文化铁幕是统治者利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和事件,阻碍内外信息交流,利用眼前利益阻碍内部社会文明进程和外部正义浸透,并利用根深蒂固的传统顺民文化,转移内外双方注意力,从而达到对外对内双重封锁并树立良好形象,是统治者在文明飞速发展后采取的不得已的手段,以期延续政权的稳定,目前来看适用于中国,也是最成功的阻碍文明进程的手段。
见笑
翻譯
2014年9月23日



叼著星光飛
+2
+古月习习 好,精彩,謝謝你,分享你的觀點,讓我們更準確的把握好中國文化。究竟是什麼文化形態阻礙社會發展,討論就可以更準確,不能走儒學道路歧義叢生。
我認為還是文化壁壘接近,因為這個必須與極權皇權文化分開,它是共產主義誕生以前就存在的,如同蔣介石他也遇到文化壁壘,包括歷史上不同時期都會遇到的,我說的就是這個,必須與黨文化皇權文化極權文化分開。
2014年9月23日



馮袁媛
+1
我無法用短短的文字說出對你的感動 ,你認真起來不像成年人卻是個孩子 ,你丟棄了世故 。
你抓到了核心 ,擊重了問題的軸心 ,受教了!令人感動
,文化論述是需要耐力的 ,而你爬梳的如此精準 ,我一讀再讀 ,竟有些無語 ,因你探究的夠遠夠深夠徹底 。
你識破李光耀輸出封閉的亞洲體系使西方誤以為儒化的成功典範在新加坡 。
其實對應及打擊該典範的說法反而在日本 的脫亞 ,而台灣年輕一代 ,318運動用的組織化 ,訊息化 ,資源化 ,策略謀定 ,另一種不自覺的脫儒 化亦在其中 ,不然怎有路線分歧的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分道 呢!
我這麼說純屬己見而已 ,不需各位的同意 。
但脫儒在過去及未來的文化論述裡應該才正開始而已 。
至少 ,你摯起了清楚的旗幟 。
2014年9月24日



叼著星光飛
+2
+馮袁媛 能得到你的贊真是不容易,累死我鳥,不過也發現你的贊真的是贊,從內心出發覺得你才是大家,因此,我能得到你的認可真的很榮幸。

其實,我們早已經互圈,可為何現在才交流,少許遺憾外,我認為我遇到大家了,原來的我不可一世哈哈哈,當然也深感孤寂,研究大文化者寥寥無幾,甚幸遇見你,希望以後多一些交流,一如既往,直言論戰,抒發內心。對此我願意分享於你,共同進步。

對於我的論述源自與我的設想,即對於藝術我曾經有過精準的建築師方式表述,於是移植這種建築師方式,開始對於文化進行探索,木想到確實有用,希望對於你有點小用途。另外,對於語言文字我也是採用骨架方式,是個極簡主義者。但壞毛病是不會長篇大論,因此很羨慕那些作家。我有這種願望就是寫一本大書貢獻給中國人,讓他們如我一般更新自己。

你提醒了我對於日本的觀察更應該深入廣泛一些,不過實在缺乏渠道,更希望你的作品不惜分享。

反黃俄黨初期,極其痛心藏新蒙港澳台面臨的問題,也會如終國人不愛黨但愛國,不忍分離,到現在這種情緒不止於中國、海外也是如此。當然,我現在這種情緒已經煙消雲散,我等如何能作為,甚至於呼籲分離呵呵,但有一點,極其希望黃俄黨能明白起因並改變政策,這樣,大家少一些衝突、流血。

研究到現在,就發現黃俄政治的惡讓人驚悚,不過我早已經已經透了。而文化壁壘的惡同樣讓人恐怖,因此,處於良知,不得不公開,榮耀歸我主。

旗幟到談不上,不過這到是所有漢文化圈及相關國家的使命,我們僅限於自救與娛樂就好,因此希望你既大家能專注於此,多多分享,討論,交友。
2014年9月24日



馮袁媛
+1
沒想到你是基督徒 ,不曉得你等這樣的人如何進教會 ?如何和教會某些或大多數封閉的兄弟姐妹相處 ?

我不但不是大家而且很冒牌 ,因緣際會有些不成熟的意見而已 ,我曾以基督徒的角度為二戰中六百萬被屠殺的猶太人憤憤不平很久 ,百思不解痛心不已,德意志文化的幣病其實在歌德的浮士德裡早已見端倪,進步的隱喻和國家的權力重疊出無盡的欲求 ,極盡手段等於和魔鬼進行無止盡的交易 。
國家的不歸路 ,誠如今日中國 ,昔日納粹之德意志 。
策蘭的詩作  :死亡賦格裡有
金髮的馬格麗特 /灰髮的蘇拉密舒 。
金髮如稻草般的豐滿溫暖也如灰髮般的焚燒死亡灰飛煙滅 。
文學的敏銳度必需對人類社會有相當的覺知及瞭悟 。
其實儒毒在年輕化的運動改革者身上幾乎是解毒退潮了。 新的世代說穿了,是被老的架著脖子走 ,時機到了,誰理你 ?
我們這一代吃盡儒毒的悶虧 ,你看的很清楚 ,但仔細想想 ,那些五毛式的小民 ,他們和儒毒是沒有親屬關係的 ,他們跟著國家機器和傳播媒體走 。
到了這一代和下個世紀 ,都會是全球環保能源的革命及分擔維繫一命嗚呼的時代 ,如果還有下個世紀的話 。
國民黨從來就是幫會型政黨 ,說列寧還高抬了他 。所以承續幫會政黨的蔣介石從來不是改革者 。

民進黨的無力感其實象徵的是台灣人民民主意識的不夠覺醒  ,立院席次使民進黨無力維護真正的民意及公平正義 ,倒至失掉自信 及企圖心 ,部份精英走親中路線 ,掩耳倒鈴 。
在一切的衰亡之際 ,318的新世代急遽的飛入改革振撼的行列 ,昨晚拜讀留言 ,細想儒毒及如何脫儒之際 ,不禁莞爾 !
台灣世代早已胚變 ,擔心的是國民黨也在修改課綱 ,把中國歷史 、文言文重新加強時數及考題內容 ,加強洗腦教育 。
果然
文化就是血淋淋的政治 !
脫儒仍然不能放棄 。
你的建築建構了你的文本結構 ,是很清晰的說明 !
感謝你熱情的分享 ,你的判明 ,不棄 ,感動 !
叼著星光飛翔  穿透荒涼及浩瀚  
人類    一小滴借來的淚水
2014年9月25日



叼著星光飛
+1
+馮袁媛 呵,不用擔心。在神的國度我的位格是奴僕,我只有尊崇讚美,聽從主的呼召,沒有話語權。而在世間世俗文化是全族的世俗者的各樣智慧而已。作為神創造的每個人都擁有世俗權利既人權,當然,每個人都擁有世俗思想主權,人權即來源於此。與教會及兄弟姐妹不會有問題,因為這是基本的基督徒知識,不會產生任何問題,也就不存在有你說的那種封閉的基督徒。換句話說,基督徒都是開放的。因此基督徒在全地的命運可歌可泣,他們呼召世俗者進入全新的文明正在做工。

對於猶太人的命運,你的悲憫天地可鑑。作為人,我們不能失去人道,這是底線,無論任何時候,人,作為神的被造物,我們都是神的子民,必須克制惡的念頭。猶太人是神的選民,他們的使命就是為神而工作,因此他們才是全地最幹乾淨淨的族群。可是,我們看到,德意志民族的心智利令智昏,這是來源於人的私慾,來源於族群文化之中不乾淨的東西,因為他們並不能完全融入歐洲。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雅利安人實際上祖上是印度-伊朗人,居住於現今印度北部,可以看看現在印度的各類信仰及其繁多,他們到了北歐並沒有完全的歸化融入當地文化,信奉天主教出現偏差,希特勒公开宣称信奉反犹的雅利安人耶稣信仰。也就是說雅利安人在宗教上與猶太人發生對抗,納粹主義對作為純種的雅利安人目標不能完全接受猶太教的存在,這才是屠殺猶太人的驚世真相,並非完全是猶太人財富影響納粹的國家行為。二戰後盟國對德國人進行了去納粹化,具體如何去除,我這裡缺乏資料。

明白了猶太人的命運,我們基本上就可以看到,全地的全族一直在建立、構築自己的文化,族群文化在每一個地域每一個國度都有文化壁壘,都想借國家之名、社會之名、民族之名幹那些惡毒之事。這裡,我們就可以探明,國家並非神聖、社會並非高尚、民族並非完美,除了英美,它們都是通向文明的一個比一個更高更大的文化壁壘。

一戰二戰完全改變了人類的走向,既走向光明的文明世界。

而對於台灣的命運,我無法判明,從昨天馬英九的統一論二年內啟動,我想確實帶有極大的賭徒思想,他擁抱黑暗,這是無論如何不能饒恕的。但從他的價值觀卻又是符合他的終極選擇的。我不知道台灣的脫古改新怎麼樣了,真的很擔心,如果台灣沒有香港那樣的基督徒佔中三子引領台灣,我認為台灣可能不能抵禦中共國,儘管三月的太陽花學運令人振奮,但終極的目標是什麼,台灣人能統一麼,這是一個未知數,這裡我想說的是,目標一定要超越國家,把台灣置於世界範圍內,目標如果過小,就會被台灣一個一個的族群文化所建構的文化壁壘化了,價值觀成多樣化,這個時候,我就可以斷言,台灣將會出現多頭蛇,多頭蛇會葬送掉台灣,正如鄧小平雙頭蛇、江澤民三頭蛇、胡錦濤無頭蛇、習近平五頭蛇混亂了中國。
歷史證明,只有榮耀的神引領的基督文明戰勝得了其他一切文化壁壘,最終建立神的國度。

不要輕視什麼支那豬的中共國,因為共產黨是當今世界上最懂最明白族群文化的。

如果我的觀點引起你的不適,請直言、諒解,以後及不在提及宗教。

謝謝你的詩一般的誇耀。

傍晚好

後記:

感謝主,這篇小文引發了我對中國文化探索,可以說離不開親愛的G友們的熱心討論、參與,就在此文發布三年後到川普選戰時,引導一大波G友學習、理解和支持保守主義,應該是有貢獻的。想想看,那時大多數民運領袖、文化精英們對川普無法苟同,還無恥的聯名反對川普參選,而我們又是如此鐵定了支持川普?!我就知道,我們已經超越了精英!歷史不會遺忘G友們的偉大貢獻,你們太棒了!我也深信這一詰問的歷史價值和巴別塔崩塌的蝴蝶效應!如同當此面臨G+關閉之時,僅此紀念。



11月 20, 2017

宗教改革500年:怎樣正確讀聖經


宗教改革500年:怎樣正確讀聖經
——解讀馬丁·路德的思想密碼


一直想寫一篇宗教改革的文章,但苦於造就不深,不敢造次。但在我有限的基督教歷史知識裡,總有一個問題纏繞著我,那就是——如何釋經?也就是如何理解神的話語——聖經這部充滿啟示、愛、公義的真理之書?正確理解聖經,這是指導基督教從教會、信仰、信徒、神學、差轉一切的根本,才可能防止異端邪說,偏離神的道。釋經學已經發展了1000多年,謝文鬱這篇文章在此問題上,以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軌跡展開,解讀馬丁路德的思想密碼,如何釋經作了非常有啟示性的真理性的論證,我認為中國釋經學已經超越了許許多多當今海外神學家,至少謝文鬱先生的聖經態度是一個敬虔的基督徒應該學習的,現在我們來讀《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一書的導言《解讀馬丁·路德的思想密碼》,主標題是我自己加上去的,也認為是合宜的,因為中國基督徒不缺聰明,但缺少的正是如何面對宇宙最大的書,有相宜的讀書方式,來領受神的真理,藉此紀念馬丁路德宗教改革500年!

要義

既然聖經是神的話語,首先確立神擁有聖經最終解釋權;
至於哪一種解釋才是正確的,只能由神自己來判斷;
每個基督徒都有聖經解釋平等權;
通過權威方法(主教、教皇)實際是與神爭奪解釋權;
《聖經》解釋不可避免是多樣的。
《聖經》的不同理解不會影響他們的救恩;
在“唯獨《聖經》”中,基督徒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放棄自己的判斷權,憑著信心接受神的旨意。
相信和理解並非一回事。信仰涉及人的救恩。人只能在信仰中獲得救恩。理解並不涉及救恩。
恩典以什麼方式和什麼時候給予人乃是神的主權,只能由神自己做主
所有已經給予的恩典都歸根到底就是:讓人認罪悔改,跟隨耶穌。至於尚未給予的恩典,耶穌應許了所有的基督徒,只要他們相信並跟隨耶穌,他就會把他們帶到天父那裏去。
一旦人對神的恩典佔有主權,人就可以僅僅依靠自己獲得恩典,從而不必跟隨耶穌,從而也就放棄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如果我們對《聖經》的完全理解是在應許中的,那麼,我們就不能憑著當下的理解去評判其他理解的正確與否。所以,各種理解在神的應許中都是平等的。
如果一個人在追求平等權時固守自己的理解,拒絕和他人交流,拒絕改變自己的看法,那麼,他就在建立“自我中心解釋體系”,從而把自己的地位高高掛起,破壞了平等權。
因此,在“應許恩典”中,因著我們的信心而交出主權並接受更新,神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理解力,最終能夠達到完全理解神要對我們說的話。
受制於神的話語的良心是在信心中的良心。離開信心,人的“良心”就是由敗壞本性所控制的“良心”,是惡的來源。只有在信心中的良心才是善的來源
在信心中,基督徒的良心是善良的。基督徒因信稱義:他們的良心因著信心而被稱為“義”。

正文: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德國人)這個名字是和16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改革運動聯繫在一起的,因而深深地嵌入了德國歷史、歐洲歷史、和世界文明之中。1517年,路德在德國的維登堡大學的大教堂貼出了《九十五條論綱》,反對羅馬教會實行的“贖罪卷”買賣。這個《論綱》引發了一場從根基上更新歐洲文明的宗教改革運動。正是在這場宗教改革運動中,德國人發現自己是一個獨立民族,所以路德被稱為德國民族之父。同樣是在這場宗教改革運動中,歐洲歷史從中世紀走進現代,所以路德被稱現代的曙光。這場宗教改革運動開創了基督教新教傳統,導致歐洲文明脫胎換骨,面貌一新,主導世界文明到今日。因此,馬丁·路德這個名字隱含著歷史發展的某種決定性密碼。


這裏編入的三篇檄文,即:《論德國基督徒的尊嚴》,《論教會的巴比倫之囚》,《論基督徒的自由》,是路德在攻擊羅馬教會(即現在的天主教)時寫下的。寫作時間在1520年。從8月到11月,路德幾乎是在一口氣中寫完這三篇檄文。每一篇,值其出版之際,猶如晴天霹靂;是敵是友,讀之無不深感心靈振動。路德用拉丁文進行寫作:文筆措辭犀利,洞察入木三分,號召激動人心。它們是當時宗教改革的號角,也是整個改革運動的靈魂。數算一下,差不多五百年的時間已經過去;時過事遷而幽靈不散。我想指出,當代讀者,如果不急不躁,在閱讀時同樣能夠深深感受其中的思想魅力。它們所隱含的思想力量仍在推動現代社會的發展——因為現代社會就是從它開始的。全球化呈現了一個多元文化;現代社會發展令人眼花繚亂。然而,我想指出,這三篇檄文所呈現的思想脈絡和現代社會發展線索一脈相承。時至今日,其生命力依然強盛。
這三篇檄文是我們進入路德思想的大門,也是我們進入近代西方思想史的大門。在這篇導言中,我想和讀者一起分享路德所面臨的生存問題和思想關注,並通過討論這三篇檄文的思路和論證,展示路德思想的內在張力及其恒久生命力。






1,路德早年生活 [1] 和德國宗教現狀


童年的路德並不幸福。他的父母都是脾氣暴躁的人。小路德因此挨過不少揍。按照當代家庭倫理標準,小路德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路德回憶自己的童年時,還記得一些挨揍致出血的情景。可以說,小路德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更多的是懼怕和自卑。某種意義上,父親老路德也算是一個暴發戶。雖然出身農民,但是,老路德憑著自己的力氣而在礦場打工;加上母親在家勤儉操勞,老路德積累了一些錢財,在當時算是小有財產的人家(據說成了小礦主)。老路德把積賺下來的財產放在小路德身上,指望小路德光宗耀祖。為此,老路德把14歲的小路德送進學校學習拉丁語(1497年),指望他日後成才,成為一名政治上的重要人物。種種原因,小路德在讀的學校變換頻繁,先是在孟斯菲爾德(Mansfeld),後是在馬德堡(Magdeburg),再後(1498年)則在愛森納(Eisenach)。兩年之內如此頻換學校,也許涉及學校的好壞。由此可見老路德的一片苦心。這些學校都有羅馬教會(後稱為天主教)的修會背景。成年後,路德回憶這三個學校的教育時談到:如同經歷煉獄和地獄。路德只是籠統地這樣說;其中原因我們並不太清楚。不過,路德提到他在學校時的行乞經歷。我們知道,行乞是當時各修會的一門主要功課, [2] 但路德十分反感這一功課。


三年之後(1501年),在老路德的要求下,路德進入圖林根的愛爾福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rfurt)主修法學預科,並在次年(1502年)獲得哲學學士學位。當年畢業取得同樣學位的人共有15人,路德排在第13位。但是,1505年,他申請他的藝術碩士學位時,在17位申請者中排名第2位。路德晚年形容這所大學時用了“啤酒屋和妓院”這種比喻。這究竟是什麼意思,路德並沒有詳加說明。就路德學過的課程來看,相當廣泛,如拉丁文、語法學、修辭學、邏輯學、道德學和音樂等。考慮到路德只用一年修完學士課程,而且接下來也只用了三年時間取得碩士學位。四年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可算是快速成才。也許,這些學問對於路德來說並不太難。我們不知道路德的智力水準是否高人一等,但是,使用“啤酒屋”這種比喻,說明這所大學在學業上的要求對路德缺乏壓力。至於“妓院”的說法,我想和路德對亞里斯多德的鄙視有關。路德對亞里斯多德和湯瑪斯·阿奎那有相當豐富而深入的認識,其入門知識便是在這所大學中得到的。


在取得碩士學位的同一年(1505年),路德在父親的壓力下進一步在愛爾福特大學註冊為法學博士生。然而,同年7月,他突然違抗父親意願,放棄他的法學博士學位學習,進入一所奥古斯丁修道院,成為一名修士 [3] 。這是路德生命中的一個轉捩點。他和父親的緊張關係從此破裂。關於其中原因,路德研究界是眾說紛紜。他自己在一封給父親的信中談到:“在死亡逼近的恐懼中我被完全擊倒了,於是被迫發了一個非自願的誓願。” [4] 這裏的“死亡逼近”是什麼意思呢?——人們給出了各種說法,並且慢慢地形成當下流行的一種說法:7月的一天,路德從家裏回學校。突然,一場暴風雨,夾著雷電,劈頭蓋腦地沖向在路上的路德。路德被嚇壞了。在恐懼中,路德大喊大叫,向聖安娜呼求:“救命呀!聖安娜!我願做修士!”這個故事並未出自路德之筆,但可能出自路德之口。我認為它有相當大的真實性。本導言無意追究其中的真實性問題。我關心的是,這裏出現了“聖安娜”這個名字。這種呼救用詞值得我們十分重視。這裏,我想略略分析這個名字的宗教文化背景,冀或幫助我們理解路德所在時期的德國基督教信仰狀況,進而體會由他的信仰和思想所引發的宗教改革運動。


這裏的 “安娜”指的是耶穌的祖母。我們知道,在名字之前加上“聖”字屬於基督教的加聖傳統。加聖在基督教歷史中由來已久。西元4世紀初,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在此之後,民間廣泛出現了紀念死去殉道者的活動。從64年羅馬皇帝尼祿迫害基督徒開始,到313年的“米蘭赦令”承認基督教為合法宗教為止,其間殉道基督徒成千上萬。在不同的基督徒群體中,各自都在紀念他們所敬仰的殉道者。但是,不同群體對同一個殉道者常常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什麼人該紀念?什麼人不該紀念?這便是加聖的起始問題。加聖活動一旦啟動,人們發現,首先是要給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加聖;沒有母親就沒有兒子;沒有馬利亞就沒有耶穌。這是一種祖宗崇拜情結。歷史上,馬利亞的聖母地位一旦確立,在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就引導了所謂的馬利亞崇拜熱情。 [5] 按照這種思路,馬利亞的出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注意到,福音書沒有提到了馬利亞的母親安娜。但是,因為馬利亞的重要性,早期教會流行一本福音書,稱為《雅各秘密福音》,專門描寫馬利亞的出生,以及她的母親安娜。 [6] 於是,在祖宗崇拜情結中,安娜也被加聖。聖安娜在早期教會並無突出地位。只是從13世紀開始,聖安娜才開始在法國被崇拜;不久傳播至整個西歐地區(包括德國)。 [7]


加聖的本意是讓人們紀念那些受人尊重的人物。然而,一旦被加聖,這個人就成了頭上有光環的聖徒。在普通的人看來,這些聖徒都是和神接近的人,因而具有特別的能力。加聖這種做法在普通基督徒中形成的想法就是,他們的信仰生活允許甚至鼓勵他們找一位聖徒作為保護者,通過向這位聖徒禱告而把自己的需求傳送給耶穌,保佑自己出入平安,身體健康,勞作有獲。因此,中世紀的普通信徒一般都有專門的保護聖徒;而且一個地區或一個行業也都會選擇某一聖徒作為自己的保護者。我們注意到,聖安娜在德國特別受到重視。 [8] 作為一名普通的德國基督徒,在當時德國的聖安娜崇拜情結中,路德在生命危急之際向聖安娜呼救其實是一個平常事件。


更為甚者,在加聖傳統中,人們形成了這樣一種信念:相信聖徒遺物擁有某種神秘力量。據說,腓特烈國王(Frederick of Saxony, 1463 1525年)就收集了5千件(一說2萬件)聖徒遺物,並將它們供奉在一間教會裏,供人敬拜。這樣做的目的是:縮短他在煉獄中的時間。我們看到,聖徒的神化在當時的西歐是一個普遍現象。 [9]


就教義而言,聖徒不是神,而只是神的僕人,是榜樣性人物。但是,聖徒頭上的光環意味著某種神秘的力量。這一光環神化了聖徒。當人們把某一聖徒當作自己的保護者時,其實等於把他當作保護神。這種做法當然有悖於基督教信仰。然而,羅馬教廷對於普通基督徒的這種做法非但沒有阻止,反而鼓勵。理由並不複雜。他們面對的是一批不識拉丁文因而無法閱讀《聖經》的平民信徒。如果沒有聖徒崇拜,這些平民信徒無法維持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路德是在這樣的宗教氣氛中成長起來的。神化的聖徒對於路德來說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加上各種煉獄和地獄的說法,路德無法擺脫自己的恐懼感,並在恐懼中呼求聖安娜的保護。當然,他還明白,這是一種交換性的求助。——在路德的思路中,危急關頭想要得到聖徒們的保護,就要加入他們的行列,獻身於基督事業。這便是路德向聖安娜立願成為修士的情境。


於是,1505717日,路德進入愛爾福特附近的一間奥古斯丁修道院,正式成為一名修士,開始了一種他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生活。簡單追蹤一下路德接下來的生活,大致可作如下編年:


1507年,路德按立為神職人員。

1508-09年,路德被送往維登堡大學(University of Wittenberg1504年成立)教授哲學和辯證術。同時,他也開始了他的神學學習。斯陶比茨(Johann Von Staupitz 1420-1524,時任路德所在修道院院長)作為他的導師。

151210月,路德獲得了神學博士學位。

15171031,路德給阿爾伯特主教(Albrecht von Hohenzollern1490-1545時任梅因茨(Mainz)和馬德堡(Magdeburg)教區主教)寫了一封信,並附上他的95條論綱,公開反對贖罪卷 [10] 買賣。同日,他把95條論綱貼到維登堡大學教堂的公告欄上。這一天被稱為宗教改革紀念日。

15197月,路德和厄克(Johann Eck14861543)等在萊比錫進行了一場神學論戰,涉及煉獄,贖罪卷買賣,教皇權威等問題。

1520615,教皇發詔書警告路德,要求路德放棄他的一系列反教皇言論,否則他將被驅出教會。為了回應教皇詔書的警告,從8月到11月,路德一口氣完成本書編入的三篇檄文。


 本導論不打算介紹路德的整個生平。我想,讀者也許可以從以上追蹤中體會一下路德在三篇檄文寫作時的外在環境和內在關注。路德的三篇檄文是思想史的一個新起點。但是,從那個意義上說是新起點?本導論希望從“平等解釋權”,“應許恩典概念”,和“權威問題困境”這三個方面討論這三篇檄文給思想史帶來的出發點轉變。 [11]






2,平等解釋權


教皇權威問題是路德三篇檄文主要關心的問題。我們注意到,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公開發表之後,他面臨的問題是:否定教皇權威等於否定教會傳統。由於教會傳統從一開始就以《聖經》為依據,所以,路德還面臨著對抗《聖經》的問題。
教皇權威是在基督教大公運動 [12] 中建立起來的,並且根植於《聖經》。比如,支持教皇制度的第一段經文在《馬太福音》(1618-19,本導言引用《聖經》文字時使用和合本譯文):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彼得在使徒時期是教會的當然領袖。他在羅馬受審時建立羅馬教會。這決定了羅馬教會在大公教會中的特殊地位。由於彼得深受耶穌的喜愛,所以,耶穌把彼得稱為“磐石”,並且把教會建立在彼得身上——也就是說,彼得的後繼者們(即所有的羅馬主教或教皇),按照基督教的屬靈傳統承傳,都是教會的基石。這種說法深深地支持著教皇的權威。如果教皇沒有絕對權威,那麼,教會的基石就會動搖,從而耶穌上述話語就失去作用了。


第二段支持教皇體制的經文來自《約翰福音》(2117)。耶穌復活後在湖邊顯現,並和門徒們在一起。耶穌連問彼得三次“你愛我嗎?”彼得向耶穌懺悔後,耶穌對他說:“餵養我的羊”。教皇主義者認為,這段經文表明,彼得,以及彼得的所有屬靈傳統繼承者,被授權作為“餵養者”照顧其他人。這是教皇的特權,也是他的義務。


路德可以反對教皇體制,但是,他不可能站在《聖經》的對立面。如果教皇體制是建立在《聖經》基礎上的,那麼,路德反對教皇體制等於反對《聖經》。路德對此當然十分清楚。然而,路德並不認為自己站在了《聖經》的對立面。在他看來,上述關於這些經文的解釋是錯誤的。他談到,前面引述的《馬太福音》經文要說的是,彼得代表門徒,而不是僅僅代表自己,向耶穌懺悔,並領受從耶穌那裏來的祝福。因此,是彼得的信心,而不是他這個,使他成為教會的基石。基督的教會是建立在每一位基督徒的信心基礎上的,因而基督的教會永遠不會失落。 [13] 在所引《約翰福音》經文中,路德解釋道,當耶穌賦予彼得餵養他的羊的權力時,乃是因為彼得信心使他擁有這權力。同樣,每一位基督徒也因著自己的信心而擁有這一權力。教皇如果是基督徒,那麼,他和其他基督徒一樣擁有這一權力。但是,他並沒有什麼特權。 [14]


我們看到,這裏的爭論涉及了《聖經》中的相同段落。爭論雙方都以《聖經》為權威。但是,教皇主義者在這些經文基礎之上建立起教皇的權威,而路德對這些同樣經文的解釋則完全排除了教皇的權威。看來,這裏的爭論不是簡單的《聖經》權威之爭,而是《聖經》的解釋問題。我們來讀路德在《論德國基督徒的尊嚴》中一段話:


因著這些以及其他許多經文的權威,我們應該變得大膽而自由。我們不應讓“自由之靈”(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317所稱)被教皇的胡編亂造嚇倒。相反,我們應該大膽地向前走,依據我們對《聖經》的信心理解,去檢驗他們已經做過的和沒有做過的。我們要迫使羅馬主義者放棄他們自己的解釋,接受更好的解釋。


什麼是“更好的解釋”?可以這樣看,對於《聖經》經文的理解,不同讀者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這些解讀,如果我們假設文本是有客觀內容的,因而正確的解讀只有一個,那麼,它們的不同表明,其中有一些解讀可能是錯的,或許都是錯的。考慮到《聖經》對基督徒生活具有絕對指導性作用,如果沒有一個關於《聖經》的正確讀法,基督徒各自按自己對《聖經》的理解去生活,結果是,基督徒將無法形成共同群體。因此,正確解讀是基督徒生活所必需的。但是,問題在於:什麼是正確解讀


我們設想尚未找到“正確解讀”的原始狀況。由於沒有“正確解讀”作為標準,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提出自己的解讀。這就不免出現不同理解之間的對立和衝突。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什麼人,如果他給出了一個解讀,在其他讀者中引起了共鳴,那麼,這些在共鳴中的讀者就會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解讀。共鳴的範圍越大,這個解讀的正確性就被認為越大。於是,在共鳴中,這種解讀就被認可和傳播。對於後來的讀者,這個“共鳴的解讀”就作為權威解釋而指導他們的閱讀。從預設的層次看,這種指導性的權威解釋包含了文本的客觀內容,具有客觀真理性,並行使其教義正統性職能(宗教權威),作為判斷其他解讀和學說的標準。面對這個具有真理性和宗教權威的權威解釋,任何挑戰都面臨被判定為錯誤或異端的威脅。歷史上,教皇權威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路德對《聖經》的閱讀給出了一個不同于教皇主義的理解。這樣做,等於是憑著自己的個人解讀去挑戰教皇主義者所認定的歷史遺傳下來的權威解釋。這種挑戰,從力量對比的角度看,在教皇主義者看來,簡直是無理取鬧。權威解釋是通過教會歷史而確立下來的,根植於《聖經》,並非依據幾個人的力量。在這兩種解釋中,教皇主義者以教會傳統(包括《聖經》)為依據,集歷史智慧之功;路德只不過是自己一個人的一點想法而已。在這種力量懸殊的對立中,路德憑什麼來反對教皇主義者呢?


這裏需要對“更好的解釋”這種說法進行分析。在兩個可比較的東西中,我們必須使用一個共同的標準來確定它們哪個更好。路德並沒有提供這樣一個標準。相反地,倒是教皇主義者提供了這樣的標準,即:在歷史上建立起來的教會權威。路德似乎認為,在自己的“自由的靈”中的理解就是更好的理解。如果是這樣,每一個人都可以憑著自己的“靈”堅持自己的《聖經》解讀。如果是這樣,不但教會被“自由的靈”撕裂,而且,《聖經》的權威也必然倒塌,即:“自由的靈”可以隨意解釋《聖經》,為己所用。顯然,如果停留在這個水準上來理解路德,我們無法理解路德的宗教改革在當時歐洲的廣泛共鳴和深刻影響。我們來讀一段路德的文字。在另一片檄文《論教會的巴比倫之囚》中,路德針對相關的《聖經》解釋權問題發表了如下議論:


此刻我唯一的關心的是,驅除人們心中的所有疑慮,使人們相信在聖壇之上的餅和酒是實實在在的,卻不去擔憂犯了什麼異端的罪!使人們能夠自由地去思考、選擇和相信這種或那種觀點,不會因此而危及到他們的得救


這裏涉及的是聖餐問題,其關鍵是如何理解聖餐中的餅和酒問題。餅是耶穌的身體,酒是耶穌的血。但是,餅和身體之間,酒和血之間,是什麼關係呢?歷史上,羅馬教會用亞里斯多德的“本質偶性說”來解釋聖餐而形成了“本質替換說”,並把它當作是權威說法。任何與之相異的說法都面臨異端的指控。但是,路德這裏強調,我們必須把《聖經》中的神的話語和人對神的話語的理解當作兩件事情。神的話語必須在信心中完全接受,因而是唯一的;但如何理解則個人因經驗背景和理解水準而各不相同。權威說法從人的角度看仍然是一種屬於人的立場觀點權威說法可以是一批有學問的人的觀點,但還是缺乏真理性的根據,是可錯的從人理性判斷出發,我們無法建立起真理標準把某種屬人的立場觀點作為《聖經》解釋的標準或出發點,都必然導致真理標準的陷阱 [15] 實際上,任何一種權威說法都可以在其他說法中判斷為錯誤。從錯誤的權威說法出發對其他不同理解進行壓制,等於堅持錯誤,抵制真理。神的話語,就其定義而言,是絕對的,不會錯的。因此,路德強調,在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這一前提下,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理解。路德的這種說法,實際上是把《聖經》解釋權平等地分配給每一個人。我們稱此為《聖經》解釋平等權


《聖經》解釋平等權,在路德看來,是要把人們的“自由的靈”從權威解釋中釋放出來。從這裏釋放出來的能量有多大?——路德只不過是體會其中的一部分。實際上,當這股能量反過來沖向他時,他反而想去抑制它。比如,當他的地位奠定之後,他自己有意無意地用自己的理解來壓制其他不同的理解。然而,在整個宗教改革運動中,“自由的靈”和《聖經》解釋平等權深入人心,成為改革運動的內在動力,推動新教的神學思想發展。


平等解釋和權威解釋是彼此不相容的兩種《聖經》解釋原則。我們知道,人們是這樣論證權威解釋的合法性的:《聖經》是神的話語;神的話語是不會出錯的;因此,關於《聖經》的同一段經文必須只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但是,深入分析這個論證,我們發現,這個推論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即:“《聖經》的同一句話只有一種正確的解釋”在論證中充當大前提;而這一大前提的可靠性是有待證明的。簡單來說,《聖經》讀者對此並不擁有判斷權如果讀者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那麼,這個判斷權就只能在《聖經》作者手裏。《聖經》作者就是神自己。既然這個判斷權不在人手裏,那麼,當我們說只有一種正確的《聖經》解釋時,我們作為《聖經》讀者就越權了。而且,即使假設只有一種正確的《聖經》解釋,人還是無權判斷哪種解釋才是正確的。同樣,這個判斷權只在《聖經》作者手裏。從這個角度看,通過權威解釋方法來解決在《聖經》理解上的不同和衝突,乃是人借著權威的名義和神爭奪《聖經》最終解釋權


邏輯上應該作如下推論:如果我們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相信神通過《聖經》向我們說話,那麼,凡是我們通過《聖經》而領受到的(即各種理解),都是神對我們說的話。也就是說,各種不同甚至相互衝突的理解都是神對我們說話。面對權威解釋,我們是聆聽他人(即權威)對我們說話;面對《聖經》,我們是直接聆聽神對我們說話。基督徒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因而擁有直接在《聖經》中領受神的話語的權利。不難觀察到這一現象,正是這一權利導致了《聖經》解釋的多樣性——因為對於同一段經文,各人領受可以完全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境況中所領受的也可以完全不一樣。因此,《聖經》解釋不可避免是多樣的。至於哪一種解釋才是正確的,只能由神自己來判斷。


人們或者會問:難道基督徒關於《聖經》的理解正確與否不會影響他的救恩?在路德看來,既然解釋之正確性的判斷權不在基督徒手裏,他們關於《聖經》的不同理解就不會影響他們的救恩。自己說話,神就一定會帶領他的讀者走向正確的理解。因此,基督徒應該相信,只要他是在神的話語中直接領受,那麼,所領受的都是來自於神的。神在這個時候這個境況中給他這種理解,乃是因為這位基督徒在現有的理解力中只能接受這麼多。神當然不斷地更新他的理解力,使他能夠接受更多。但是,在他尚未得到新的理解力之前,他只能這樣去理解《聖經》,他也只能堅持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只要他相信,不管他有什麼樣的理解力,他都能夠得到救恩。我們看到,平等解釋權在某種意義上破壞了基督教教義和神學的統一性。然而,對於路德來說,對權威解釋的破壞有助於我們和神建立直接的親密關係。


人們也許會關心這個問題:在《聖經》解釋平等權之下,每個人在神的話語中對神的旨意的理解不低於任何其他理解。在這種意識中,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當下所得到的“亮光”當作是神的旨意,並且以此為標準評判其他說法,建立“自我中心話語體系”。當然,這種情況在新教基督徒中並不少見。特別地,一些教會領袖擁有某種權威,對本團體成員有相當的號召力,因而自覺或不自覺地以自己的“亮光”為基礎而建立“自我中心話語體系”。不難指出,這種趨向破壞了《聖經》解釋平等權,即:把自己的理解置於其他理解之上,充當“小教皇”角色。《聖經》解釋平等權對每一位基督徒的基本要求是:基督徒憑著信心領受神的給予;作為領受者,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同等的。也就是說,即使某些人在靈性、神學、才能等方面受人尊重,但是,在領受神的話語時和其他人處於同等地位,因而自己所領受的並不一定比其他人更多。“自我中心話語體系”,從根本上看,乃是和《聖經》解釋平等原則背道而馳的。


值得注意的是,《聖經》解釋平等權並不是一種判斷權。相反,倒是“權威解釋”和“自我中心話語體系”企圖把握《聖經》解釋的終極判斷權。前者企圖把判斷權建立在一種公認或強加的權威之上;後者則從自我出發進行判斷。然而,在“唯獨《聖經》”中,基督徒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放棄自己的判斷權,憑著信心接受神的旨意。這是一種不亢不卑的態度,既不屈服于任何外在權威,也不使自己高高在上。因此,《聖經》解釋平等權要求基督徒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吸收,共同提高。


人們還會擔心《聖經》解釋平等原則對基督教傳統的衝突。其中的理由是,如果我們可以直接在神的話語中領受神的給予,我們就只需要重視當下的領受,而所謂的傳統就可以忽略不顧。這個推論是不能成立的。根據“唯獨《聖經》”原則,每一個基督徒只要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他當下的領受就一定是來自於神的,是對神的見證,對神的旨意的理解。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有些見證只是神對這個人說話,完全屬於他和神之間的個人關係;有些見證則會引起共鳴,在眾人當中流傳。就它們都來自神這一點而言,彼此並沒有高低之分。但是,那些在眾人中流傳的見證則代代相傳而成為傳統。也就是說,傳統是歷代基督徒對神的見證拒絕傳統等於拒絕歷代基督徒的見證。這是“自我中心話語體系”的一種表達,是對《聖經》解釋平等原則的踐踏。


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當時的聖餐之爭,進一步說明平等解釋權的思想和生存力量。我們知道,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拿起餅對門徒說,這餅就是他的身體,他們吃了餅就是紀念他;又端起酒杯,說要用這葡萄酒(他的血)來和他們立新約。於是,在基督徒的生活中,聖餐(領受餅和酒)就是重要的聖禮。但是,對於基督徒來說,這個問題一直就令人困惑:我們在聖餐中所領受的明明是餅和酒,無論在形態上還是在味道上都是如此;這些餅和酒如何同時又是耶穌的肉和血?


為了回答信徒們的這種疑問,中世紀神學家從亞里斯多德的本質偶性說出發,提出了所謂的“本質轉化說” [16]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哲學,任何事物都由本質和偶性組成。本質決定此事物為此事物,而偶性的增減並不影響此事物的存在。本質和偶性共同構成了一事物,但兩者是可以在一定意義上是分離的。比如,一個蘋果的本質決定了這個蘋果之所以是這個蘋果;沒有這個本質,蘋果就不再是這個蘋果。但是,偶性則是可以增減的;同一個蘋果(本質不變)可以在時間中從甜變成酸,從綠色變成紅色等等。因此,在“本質轉化說”看來,聖壇上的餅和酒在聖禮的作用下其本質發生了轉化,變成了耶穌的肉和血,雖然其作為麵包的偶性沒有變化。從概念上看,如果接受了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本質轉化說”是一個相當完美的說法。但是,路德認為,要理解這個說法就必須首先學習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因為離開亞里斯多德就無法理解這個說法。這樣一來,亞里斯多德的思想成了人們理解《聖經》的基礎。進一步推論,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可以做不同的理解;為了理解亞里斯多德,我們還必須討論亞裏士多的專家們關於亞里斯多德的理解。這樣一來,我們就離《聖經》越來越遠了 [17]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路德提出一種簡便的理解:只要聖餐領受者憑著自己的信心去領受餅和酒,這餅就是耶穌的身體,這酒就是耶穌的血。路德的理解被稱為“本質同在說”。 [18] 路德並沒有對這種說法提供更多的論證。他只是說,我們不需要提出一個複雜的理論體系來解釋聖餐。聖餐中的耶穌身體和血液乃是一個信仰問題。人當然可以去從理性出發去理解這件事。但是,只要人相信聖餐中的餅和酒就是耶穌的肉和血,各人擁有不同的理解並無大礙。


顯然,對於路德這種個人的說法和在整個教會被普遍接受的說法兩者之間,從人們的心理承受角度看,人們更願意接受教會立場。為了維護教會的統一性,路德的說法就一定會受到排斥,甚至被判為異端。路德深深地感到了這個壓力。但是,他同時感到,他無法屈服於這個壓力。他發現,人們可以共同地相信這餅和酒是耶穌的身體和血液,但並不需要有共同的理解。相信和理解並非一回事信仰涉及人的救恩。人只能在信仰中獲得救恩。理解並不涉及救恩。而且,人的理解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因此,對同一段經文擁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現象。所以,路德認為,在信仰的基礎上,“使人們能夠自由地去思考、選擇和相信這種或那種觀點,不會因此而危及到他們的得救。”不難發現,路德對信仰和理解的這種劃分,在面對強大的羅馬教皇主義者的壓力時,為自己爭得了《聖經》平等解釋權。


不難看到,路德的《聖經》平等解釋權反對教皇主義的關鍵所在。正是對這種平等權利的執著,路德能夠頂住強大的教皇主義壓力,堅持自己的思考和立場。正如他在沃爾姆斯會議上所宣告的:“除非經文的佐證和清晰的理性說服了我。……我別無選擇;這就是我的立場。” [19] 但是,從另一角度看,平等解釋權完全忽視了人們在知識和智力上的差異性。在通常的看法中,意見觀念有好有壞,例如,一位醫生的意見優於缺乏任何醫學知識的外行的意見。在這樣的視角中,等級制度根據人的知識和智力把人類劃分為高低。這在一般人看來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可見,路德的說法在常識看來似乎是不合理。這裏,路德究竟憑藉什麼力量堅持平等解釋權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考察路德的恩典概念。




3,恩典是應許的


我們知道,在基督教神學思想上,對恩典概念作系統的神學闡釋是西元四世紀的奥古斯丁給出的。奥古斯丁從恩典概念出發處理各種教會和神學問題,深得教會的廣泛共鳴。所以,他的神學被稱為“恩典神學”,而他則被稱為“恩典神學家”。路德認為自己是一個奥古斯丁主義者,有意識地堅持恩典神學思路。另一方面,教皇主義者也十分尊重奥古斯丁的恩典神學,十分重視恩典在神學中的地位。然而,路德在攻擊教皇主義者時提出“唯獨恩典”的神學原則。我們看到,羅馬教會在恩典概念中走向權威解釋,而路德在恩典概念中卻提出平等解釋權。我們可以問:他們在談論同樣的恩典概念嗎?進一步,路德是如何在“唯獨恩典”神學原則中討論平等解釋權的?
我們從“更好的解釋”這一說法出發。人們也許會作如下推論:《聖經》解釋平等權反對權威解釋和自我中心話語體系,因而每一種理解都不能認為別人的理解高於或低於自己;因此,沒有所謂的“更好的解釋”(“更好”意味著“更高”)。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推論。路德在談論解釋平等權時,一直把“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這一點作為他的論證的基本前提。失去這個前提,他的全部論證就立即失效。比如,對於一個不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的讀者來說,《聖經》就是一本書;閱讀並研究越多,讀者對它就越有知識,從而對它就有更多的理解,從而在解釋上就擁有更大的權利。因此,這些讀者之間的解釋權是不平等的。然而,路德認為,在恩典概念中,每一位讀者從《聖經》中領受的都是平等的。
路德認為,恩典的主權在上帝手裏。恩典以什麼方式和什麼時候給予人乃是神的主權,只能由神自己做主。人除了接受、感謝、順服等之外,什麼也不能做。一般來說,恩典可以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已經給予的恩典,一種是尚未給予的恩典。對於那些已經給予的恩典,人可以通過事件和經驗來窺視神的作為。路德指出,所有已經給予的恩典都歸根到底就是:讓人認罪悔改,跟隨耶穌。至於尚未給予的恩典,耶穌應許了所有的基督徒,只要他們相信並跟隨耶穌,他就會把他們帶到天父那裏去。當然,耶穌以什麼方式把基督徒帶到天父那裏,這得由耶穌說了算。也就是說,恩典的主權在神手裏。人作為接受者,可以在已經給予的恩典中體會神的旨意,但無權判斷對應許的恩典進行任何判斷。因此,路德也稱“應許的恩典”為“神秘的恩典”。 [20]


比較一下“應許恩典”和羅馬教皇主義者的恩典觀。我們知道,湯瑪斯·阿奎那在論證他的自然神學時,宣稱自己完全同意奥古斯丁的恩典觀,認為自己的神學也是從恩典出發的,即:從神所創造的大自然出發,通過認識神的創造物也可以認識神。阿奎那認為,自然神學的基礎也是信仰——相信大自然乃是神的創造物,是神賜給人類的恩典,因而可以成為我們認識神的途徑。在這一思路中,神所賜給的大自然是給定的,可以作為我們的認識物件。通過我們的理性,神的恩典就成為我們的知識的一部分,從而沒有神秘性。對神的恩典有越多的知識,關於神的恩典就越有發言權。而且,亞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學和物理學就是這樣的知識。通過學習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我們的理性可以把握神的恩典。顯然,在這樣的恩典概念中,權威解釋是理所當然的。


在路德看來,如果人擁有關於神的恩典的知識,人就能夠對神的恩典進行判斷,從而對神的恩典佔有主權。一旦人對神的恩典佔有主權,人就可以僅僅依靠自己獲得恩典,從而不必跟隨耶穌,從而也就放棄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成為人的知識的“恩典”當然就不再是恩典,而只是人的知識。然而,恩典是給予的,主權屬於給予者。因此,人所擁有的東西不是恩典。自然神學的“恩典”概念完全破壞了恩典概念
我們順著路德的“應許恩典”這一說法,發現,它深刻地支持著《聖經》解釋平等權。可以這樣看,在基督信仰中,《聖經》是神對我們說的話。《聖經》所展現的就是耶穌基督。我們通過《聖經》就能認識並相信耶穌基督,和神發生關係。耶穌在《聖經》中向我們宣告了神的應許:人因自己的罪性而死在罪中;但是,只要人相信並跟隨耶穌,就能夠領受神所應許的恩典,獲得永生。因此,當我們說,我們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時,即使我們在讀《聖經》時得出不同的甚至是衝突的理解,我們相信神一定會讓我們明白他對我們說的話——因為這是耶穌基督所應許的。如果我們對《聖經》的完全理解是在應許中的,那麼,我們就不能憑著當下的理解去評判其他理解的正確與否。所以,各種理解在神的應許中都是平等的。
在路德看來,“應許恩典”中的理解是一個不斷被更新的理解。對於一個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的人來說,平等權並不意味著自己的理解是終極的完全的理解。平等權和“完全理解”是互不相容的。如果一個人在追求平等權時固守自己的理解,拒絕和他人交流,拒絕改變自己的看法,那麼,他就在建立“自我中心解釋體系”,從而把自己的地位高高掛起,破壞了平等權。在“應許恩典”中,神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更新人的理解力,比如,神可以通過不同理解之間的相互交流達到共同提高;可以通過對立的理解之間的相互批評達到共同提高;也可以讓我們面對惡毒的挑戰提升我們的理解力等等神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來提高我們的理解力,乃是神自己說了算,屬於神的主權。我們的理解在什麼程度上才是正確的理解,讓神感到滿意,那也是神的事,不由我們決定。但是,我們相信耶穌的應許。我們相信,神既然對我們說話,神就一定會讓我們理解。我們現在理解不了的,神就一定會更新我們的理解力,讓我們在新的理解力基礎上去理解。因此,在“應許恩典”中,因著我們的信心而交出主權並接受更新,神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理解力,最終能夠達到完全理解神要對我們說的話。
路德的“應許恩典”概念在《論基督徒的自由》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在這篇檄文中,路德強調基督徒的得救在於信心,而不在於事工。路德批評羅馬教會一味鼓勵人們做善事,卻不重視信徒的信仰。路德認為,人們根本就無法做善事。人的本性已經敗壞,因而從人出發已經無法向善。任何事工都是人的事工。對於一個想去做善事的人來說,他必須先對這件事進行判斷:如果是善的,他就去做;如果是惡的,他就不去做。但是,判斷善惡必須從人的善惡觀念出發。如果人的本性已經敗壞,人的善惡觀念也必然已經敗壞,因而無法正確地分辨善惡,做出正確的判斷。換句話說,從敗壞的善惡觀念出發,人只能給出錯誤判斷;在錯誤判斷中,人的事工只能不斷作惡。這裏沒有善事可言。既然人依靠自己無法做善事,那麼,人的得救和事工無關


人在敗壞本性中向善的唯一可能性在於神所應許的恩典中。路德談到,當恩典進入我們的生存之後,它就包裹了我們的敗壞本性,並推動我們的生存向善。恩典如何進入我們的生存?恩典是在應許中給予我們的,因而不可能在我們的理性判斷中接受它。實際上,除了在信心中接受之外,人沒有其他途徑接受它。人的敗壞本性是一定要拒絕恩典的。但是,在信心中,人放棄了判斷,無條件地接受所有賜予給他的東西。當我們相信耶穌時,“無論基督擁有什麼,一個信他的心靈就可以宣稱這些東西是他的,猶如這些東西本來屬於他。” [21] 恩典是在信心中進入我們的生存的。


因此,路德認為,使人向善的關鍵點是擁有真正的善觀念。人的判斷都是從自己的現有善惡觀念出發的。如果善惡觀念是錯誤的,所給出的善惡判斷也就是錯誤的;在錯誤的善惡判斷中所作的選擇也就一定是錯誤的。在這種情況下,人不可能向善。其實,這就是罪人的現實。人越是努力追求善,人就在罪中陷得越深。如果沒有神的恩典,人就只能死在罪中。在恩典神學思路中,神的恩典是人走出罪的控制的唯一力量,而接受恩典的唯一途徑是相信耶穌。路德談到:“所以那些想要做事工的人,不是要先開始善的事工,而是要先信。信心能使人變善,除了信心之外沒有什麼能使人變善了。同樣,除了不信之外,也就沒有什麼可以使人變得邪惡。” [22]


我們看到,路德的“應許恩典”概念在神學上徹底破壞了任何解釋權威(不管是教皇還是某個教會領袖),牢牢地確立了平等解釋權。在引進“應許恩典”概念的同時,路德完全求助於“信心”。在路德的宗教體驗中,信心就是對耶穌的順服,是交出主權,是放棄判斷權。在信心中,神的恩典進入我們的思想,使我們能夠理解《聖經》中的神的話語。同時,在信心中,神的恩典不斷更新和提升我們的理解力,增進我們對神的理解,最終使我們完全理解神的話語。


然而,按照這種說法,我們馬上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在信心中交出判斷權和在一定的理解力基礎上對《聖經》進行理解(即進行判斷),這兩者如何能夠共存於基督徒的生存中?前者是放棄理解,後者是持有理解。這便是在應許恩典概念基礎上引發的信心和良心之間的張力問題。揭示並體會這一張力是我們分享路德思想的關鍵所在。





4,雙重權威困境


在“沃爾姆斯會議” [23] 上,路德用了下面這番話結束了自己的陳述:


除非經文的佐證和清晰的理性說服了我(因我對教皇和議會都不信任,他們常常犯錯並自相矛盾,這是眾所周知的),我只能以我所引用的經文和受制於上帝的話語的良心為根據。我不能,也不會,退縮,因為和自己的良心對抗既不安全也不應該。我別無選擇。這就是我的立場。願上帝幫助我。阿門。” [24]


路德這裏提到“受制於神的話語的良心”,並認為《聖經》和良心是他堅持他的立場的根據所在。我們討論了“唯獨《聖經》”在路德神學思想中的核心地位:《聖經》作為神的話語是在信心中給出的。從人類理解的角度看,《聖經》權威是建立在平等解釋權基礎上的。正在這個基礎上,路德訴諸于自己的良心(理性),把它和《聖經》並列,作為他的立場之根據。然而,“良心”歸根到底是一種理解力,屬於理性範疇。《聖經》是神的話語,由信心來維持,因而屬於信仰範疇。我們在分析“更好的解釋”時涉及了理解更新問題。理解更新的關鍵點是理解力的改變。也就是說,人的良心-理解力-理性是在應許中不斷被更新的過程中,因而在過程的任何一點上都是可錯的。這個“可錯良心”如何能夠成為路德堅守自己立場的根據呢?我們需要對路德的良心進行分析。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可錯良心”不是“錯誤良心”。“可錯”指的是基督徒的良心在應許恩典中的不斷被更新和提升。就良心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來說,在任何一個階段,良心都是可錯。在基督徒的信心中,良心是向神的恩典開放的,因而可以在神的主權中更新變化。但是,改變良心的主權在於神。因此,“可錯”指的是良心在神的恩典中的可錯性,是在信心中的可錯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時間中,一個人的良心是穩定的。作為判斷的出發點,良心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物件進行判斷,但它不可能自己判斷自己。良心不可能這樣說:我是錯誤的。良心可以說:某某人的良心(作為物件)是錯誤的。對於作為判斷者的良心來說,他人的良心乃是一個被判斷的物件。不同的良心之間可以彼此把對方作為物件而加以判斷。比如,在“沃爾姆斯會議”上,當場就有主教勸說路德不要依靠他的錯誤的良心。而且,被更新之後的良心也可以對更新之前的良心進行判斷。良心是在時間中存在的。如果良心在時間中沒有更新變化,在後的良心可以把在前的良心物件化而加以判斷。在這種情況下,良心是死的。然而,如果良心是在更新中的,新的良心和舊的良心有一個根本性的差異:前者是判斷主體,後者是判斷物件。新良心可以把舊良心作為他者對它進行判斷。可見,當我們談論“錯誤良心”時,只能是指作為對象的良心。良心不可能同時把自己當作物件來加以判斷,並把自己判斷為“錯誤”。從這個角度看,所謂“錯誤良心”這種說法對於良心自身而言是不存在的。路德的良心概念屬於“可錯良心”概念。


我們繼續分析。路德強調,他的良心是“受制於神的話語”的。《聖經》作為神的話語是在信心中確立的。也就是說,受制於神的話語的良心是在信心中的良心。離開信心,人的“良心”就是由敗壞本性所控制的“良心”,是惡的來源。只有在信心中的良心才是善的來源。這裏的關鍵因素是基督信仰。信心決定了人的良心是否為善的來源。因此,基督徒是“因信稱義”。人無法依靠自己而成為義人;但在信心中,人被稱為義人。我們說,路德的良心概念是在信心中的良心概念。


在信心中的良心是一種怎麼樣的良心呢?我們注意到,良心是判斷的出發點和根據當路德說“和自己的良心對抗既不安全也不應該”時,他所依據的是他對《聖經》的理解,即從他的良心出發而給出的一種理性判斷。路德認為,在信心中,他交出了判斷權,因而他憑著良心所作的理性判斷是否正確這件事已經不是他所能夠評判的。但是,他相信神一定會做出判斷。神自己做事自己做主。既然神讓人的良心作如此這般的理性判斷,神一定有他的旨意。因此,他只能根據自己現有的良心進行判斷;同時把自己的良心交給神來作主。


正是在這一點上,路德認為,他不能和自己的良心對抗。他所給出的理性判斷都出自他的良心。良心是他作出理性判斷的出發點。人們或者可以問,路德的良心是可錯的,他何以如此堅持自己的良心判斷?我們這樣看,在信心中,他放棄了對自己的良心的判斷權。憑著信心,他認為神的應許是絕對可靠的。神允許他擁有這樣的良心以及相應的判斷自有神的道理。我們無法對神的道理進行任何判斷(包括懷疑),只能在信心中順服。在神那裏只有真理和良善。在信心中,基督徒的良心是善良的。基督徒因信稱義:他們的良心因著信心而被稱為“義”。因此,路德深信,他的良心雖然可錯卻是完全可靠的。這裏,我們看到,路德強調順從自己的良心,乃是因為他深信,他的良心是在神的手中。


我們在分析“唯獨《聖經》”時闡述了《聖經》平等解釋權。根據這一原則,每一個人的良心在理解神的話語時,只要在信心中,彼此是平等的,都是來自於神的。我們可以稱此為良心的平等性。我們在分析“應許恩典”時指出,人的良心在更新中走向“更好的解釋”。根據這一觀察,在信心中,良心向神敞開,接受神在應許中的恩典,並在恩典中更新變化。這也稱為良心的更新性。平等性和更新性是路德良心概念的兩個顯著特徵。


良心給出的是理性判斷。對於當事人來說,他的良心受制於神的話語,因而他在信心中持守他的良心。這種人-神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內在關係。當事人可以直接感受這一關係。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它是隱而不宣的。從當事人的角度看,他的良心受制於神的話語,由此出發而給出的理性判斷乃是來自於神的;因此,他不能違反自己的良心說話。然而,他根據自己的良心而給出的是一系列理性判斷。面對讀者聽者,理性判斷必須接受其他良心的判斷。在共同立場中,一個理性判斷會得到其他良心的共鳴。但從不同立場出發,任何一個理性判斷都將被其他良心判斷為錯誤。在後一種情況下,當事人堅持自己的良心判斷是正確的,而他人認為這是堅持錯誤判斷。


這裏涉及的是兩個思維出發點的張力。路德認為,在信心中,他是從神的恩典出發的;在良心中,他是從自己的現有理解力出發的。作為出發點,良心不可能判斷自己為錯,因而一定要抗拒改變。而且,路德深信,他的良心在神的手中。神可以對它進行更新,也可以讓它暫時不變。這是神的主權。因此,在路德的感受中,在信心中的良心是有底氣的。良心不會在判斷中自我否定。一個在猶疑不決自我否定中的良心乃是在病態中的良心;而健康的良心往往是思路明朗意志堅決。換句話說,良心是不會自我更新的。儘管在信心中的良心不會否認自己的可錯性,但是,它決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性。用路德的話來說,人是不會自己認罪的,除非恩典臨到了人。對於這樣一種拒絕自我更新的良心,使之改變的唯一力量只能來自於神的恩典。路德對這一點有深刻的體會。他說:“可以肯定的是,‘新的創造’和恩典的進入始於深刻的攻擊和恐懼,或其他巨大的困難和不幸,對良心的擊打。” [25] 作為基督徒,路德把自己的良心交給了神。同時,他也認識到,他在任何情況下都只能從自己的良心出發進行理性判斷。


看來,神的主權和良心判斷共存于路德所體驗到的基督徒生存之中。這便是近代西方思想史深深陷入的信仰與理性之爭在信心中放棄判斷權意味著讓神做主;在良心中堅持判斷權意味著自己做主。兩者在判斷權問題上是對立的。但是,兩者共存於基督徒的生存中。這種對立和共存在基督徒的生存中產生了一種緊張關係。這是一種動力性的張力。一旦進入人的思想,它就成了思想史的動力,就成了近代西方社會發展的動力。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中,沒有體會到這一張力,就無法感受西方思想運動的內在動力


值此結束本篇導言之際,我想向中文讀者發問:在閱讀本書錄入的三篇檄文時,路德思想給你帶來了什麼衝擊?你能分享路德思想所展示的信仰與理性的張力嗎?你能承受放棄判斷權和佔有判斷權的雙重壓迫嗎?你能感受到“放棄-佔有”所帶來的生存衝動嗎?


我們還是在閱讀中一起來體驗和回應這些問題吧!






轉載聲明:本文出自上海人民出版社《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一書的導言《解讀馬丁·路德的思想密碼》,作者謝文鬱,是山東大學教授,郵箱xiew@sdu.edu.cn,博客闻郁的博客

[1] 關於路德傳記,我們在西語學術界可以發現各種不同版本。一般來說,大概有三類:第一類是對路德有深刻認同的學者,如James Mackinnon可為代表。參閱他的四卷本研究《路德與宗教改革》(Luther and the ReformationNew York: Russell & Russell, Inc.1962年)。第二類則是路德的批評者,大都站在天主教立場評價路德,如Herbert David Rix可為代表。參閱他的《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New York: Irvington Publishers. Inc., 1983年)。第三類可稱為中立立場,如Richard Marius可為代表參閱他的《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年)。這三類版本所呈現的路德會給人留下不同的印象。目前國內流行的版本《這是我的立場:馬丁·路德傳記》(作者:培登,譯者:陸中石 古樂人,譯林出版社,1993年)屬於第一類。我這裏關於路德生平的敍述,除了這裏列出的版本外,還參考了其他版本。考慮到我這裏不是在做路德傳記研究,而且相關傳記並不難找到,我不打算一一列舉參考書。

[2] 在中世紀,法蘭西斯修會首創行乞傳統。創始人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11811226)是富家子弟。他把所有財產都寄存在羅馬教廷內,然後在行乞中過一種貧窮生活,並在貧窮中服侍窮人。接著,其他修會如多明我(Dominican)修會,奥古斯丁修會(Augustinian)也仿而效之。

[3] 修士就是進入修道院接受修會約束,過一種修會所提倡的生活方式。不同修會有不同的規矩,但基本理念還是一致的,即:修士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神,做基督的新娘,在世間嚴守獨身。宗教改革之後,新教完全放棄了修道院理念;天主教則仍然保持神父不婚傳統。

[4] Hausrath, Adolf, Luthers Leben, (兩卷本) I, Berlin, 1904, 2, 22。轉引自 《天主教百科全書》(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Vol. 9,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0),Martin Luther一條。

[5] 我們說,聖母馬利亞崇拜是一種拜祖情結。簡單來說,可以這樣追蹤,基督徒的本意是耶穌的門徒,奉耶穌為主。耶穌是由他的母親馬利亞所生。作為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地位遠遠高出所有的人。這便是馬利亞的地位急劇上升的深刻情結:耶穌是救主;但馬利亞是救主之母;沒有母親就沒有兒子;沒有馬利亞就沒有耶穌。顯然,這種思維定式是拜祖情結培養的。但是,這個情結和基督教神學的內在要求完全相左。當時出任君士坦丁堡教區主教的聶斯脫裏(Nestorius380-451年;428-431年出任主教)就曾反對馬利亞崇拜,認為耶穌具有神人二性;馬利亞只是耶穌的人性母親,並無高人一等的品質。431年的以弗所主教會議判定他為異端,解除了他的教區主教職務。聶斯脫裏回到敘利亞後繼續宣傳自己的思想,建立自己的教會,史稱“景教”(唐朝時傳入中國)。5世紀初開始的馬利亞身份之爭以馬利亞崇拜之確立為終結。羅馬教會接受了聖馬利亞崇拜,神化馬利亞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義大利,聖母馬利亞幾乎就是保護神:信徒們通過向馬利亞禱告,求她轉告耶穌。這一傳統一直保留在當代天主教徒的信仰生活中。

[6] 參閱《雅各秘密福音》(the apocryphal Gospel of James),也稱《雅各幼年福音》(The Infancy Gospel of James),收在《福音書大全》(The Complete Gospelsed. Robert J. Miller, CA, Sonoma: Polebridge Press, 1992)。學術界認為,這本書假託雅各(死於62年,為耶穌的兄弟[兄長?])之名而做;寫作年代較晚,不會早於2世紀中葉。參閱《福音書大全》對本福音書寫作日期的討論,頁374

[7]   除了作為地區性保護者之外,聖安娜還是生育中婦女的保護者(形象是抱著馬利亞,而馬利亞抱著耶穌),以及礦工的保護者(耶穌是金子,來源於金礦)。參閱《天主教百科全書》St. Anne一條。

[8] 這只是一個歷史現象。我在翻閱相關資料時發現,聖安娜在義大利以外的西歐地區多被奉為保護者。德國的獨特之處在於:15世紀的德國出產了許多關於安娜的畫像和塑像。在文藝復興發達的義大利,關於聖馬利亞的藝術品到處可見,獨不常見安娜的畫像和塑像。我想,這種現象反映了當地當時的宗教文化傾向。安娜為什麼被選為西歐地區(主要是日爾曼人居住地)保護者呢?我猜測,這可能跟馬利亞已經成為義大利人的保護者有關。這是一種爭寵心態:安娜抱著馬利亞,而馬利亞抱著耶穌(有一些畫像和塑像就是這樣的);所以,對於那些向聖安娜求告的人來說,安娜在祖宗情結中的地位高於馬利亞。

[9] 我們注意到,聖徒以及他們的遺物被神聖化,這種事在《聖經》中也有一些記載。保羅在以弗所傳福音時,由於影響巨大,以至於一些人拿著保羅的衣服進行醫病趕鬼(參見《使徒行傳》1912)。早期教會出現了對殉道者的崇拜,收集他們的遺物,包括遺骨和用過的東西。

[10] 一般認為,羅馬教廷出售贖罪卷的做法可以追溯到11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教皇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在1095年的克萊門會議(the Council of Clermont)上宣稱,所有加入十字軍的勇士都可以免去煉獄之行。對於那些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參加十字軍的人,則可以通過捐款的方式彌補自己的缺席,同樣可免煉獄之煎熬。16世紀初,羅馬教廷因為重修彼得大教堂而籌集資金,以教廷名義發放贖罪卷;凡購買贖罪卷者,同樣享受煉獄赦免之惠。1516-17,多明我修會教士特次勒(Johann Tetzel1465-1519)奉命在德國出售贖罪卷。他的著名說法是:“銀幣叮噹入庫,靈魂跳出煉獄。”有人把自己購買的贖罪卷向路德炫示,路德公開宣稱它對靈魂拯救毫無作用。特次勒聞後開始攻擊路德,激發了路德的反擊,於是有了95條論綱。

[11] 以下討論也請參閱我的其他著作。參閱《自由與生存》(世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三章;以及“神的話語和人的良心:路德路德的雙重權威問題,《求是學刊》20037月。

[12] 從西元2世紀中葉開始,一直到451年的迦克敦大公會議,在羅馬帝國境內的基督教教會就使徒傳統,《聖經》文本,教會權威,教義神學等問題展開了三百餘年的爭論。史稱“大公運動”。這場運動在西部確立了以羅馬教會為中心的教皇體制。

[13]   參閱本書的《論德國基督徒的尊嚴》,以及“在奧格斯堡的活動程式”(1518年)(“Proceedings at Augsburg [1518],載《路德全集》(Luthers Works),第31卷,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57, 277-283頁。更多的討論還可以在“關於論綱的辯護和說明”(1521年)(“Defense and Explanation of All the Articles [1521],載《路德全集》(Luthers Works),北美版,第32卷,Philadelphia: Muhlenberg Press, 1958, 68-70頁。

[14]   參閱“關於論綱的辯護和說明”(1521年),同上,第71-74頁。讀者如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可參閱Scott H. Hendrix的《路德和教皇體制》(Luther and the Papacy),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81, 81-85頁。

[15] 路德在“給教皇利奧十世的信”(見本書附錄)中談到:“我不能接受任何對上帝的話加以限制的解釋法則。上帝的話在一切事情上都在教導自由,因而不能對它進行限制。”這裏提到的“解釋法則”指的便是權威解釋。有關真理標準的困境問題,參閱謝文鬱“恩典真理論”,載於《哲學門》,2007年第二期。

[16]  參閱《天主教百科全書》(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1912)中的transubstantiation一條。

[17] 這個問題也稱為“詮釋中心位移”問題。本來“聖餐”是解釋的中心,但最後都圍繞著某些亞里斯多德專家的思想團團轉。關於這個問題的詮釋學意義,可參閱謝文鬱“基督教神學的詮釋概念”,載於《中國詮釋學》,洪漢鼎等編,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18] 路德始終沒有放棄他的“本質同在說”(consubstantiation),甚至強烈批評那些不同意“本質同在說”的人“良心不穩定”等等。參閱James Mackinnon的討論。見《路德和宗教改革》(Luther and the ReformationNew York: Russell & Russell, Inc., Vol. III, 1962),第306-319頁。不過,我想強調的是,路德這裏要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思想,堅持,和相信的權利。

[19] 引自“路德在沃爾姆斯會議”,載于《路德全集》美洲版,卷32,112-113頁。
[20] 路德的“應許恩典”概念在他和伊拉斯謨(Erasmus1466-1536)之間關於自由概念的爭論中得到了充分展開。參閱路德的《論意志的被奴役》(On the Bondage of the Will),載于《路德和伊拉斯謨:自由意志和拯救》(Luther and Erasmus: Free Will and Salvation),P.S. Watson英譯,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69年。

[21]  引自本書的《論基督徒的自由》。

[22]  同上。

[23] 1521年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出面組織,在德國境內的沃爾姆斯(Worms)召開的一次會議;主要目的是讓路德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路德的立場在本次會議上受到皇帝的譴責。

[24] 引自“路德在沃爾姆斯會議”載于《路德全集》(Luthers Works,第32卷,Philadelphia: Muhlenberg Press, 1958),第112-113頁。


[25]  見《關於全部論綱的辯護和說明》(Defense and Explanation of All the Articles[1521]),載于《路德全集》北美版(Luthers Works, 32),Philadelphia: Muhlenberg Press, 1958,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