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思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思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2月 27, 2016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Paul Copan

在他一篇對話中柏拉圖引用了普羅塔哥拉(希臘哲學家)的一句名言說一切事物"都是如各人所見的"1,這職起來很像這個年代的說法。我們也聽到這樣的口號"對你來說那是真的,而對我來說未必"或者"這只是你的看法"。這些話都反映了後現代主義思潮,這些思潮持續影響並塑造西方文化。

後現代主義怎樣降臨在我們的文化上呢?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界定它的特徵?下面我們簡要地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1. 後現代主義是怎樣產生的?很明顯,後現代主義這個詞暗含著它之前的那個時代,即現代主義。但首先我們必須先弄懂與現代主義相對應的那個時代,即:現代主義。

前現代主義:公元17世紀前,西方人一般相信神(或超自然領域)為道德絕對點,合理性,人的尊嚴和真理提供了依據。這是著名的基督神學家安塞倫(Anselm)所表達的(生於公元1033年),他說:"我相信我可以理解" (credo ut intelligam),他還說"信仰尋找理解" (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神就是知識和智慧的起點,他向我們提供了正確地解釋現實和人類經歷的方法。對神有信心,就能正確理解世界。

現代主義: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至1650年)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是羅馬天主教徒。他被哲學懷疑論和(由於新教改革)那個年代神學的不確定性困擾著。因此,為了追求絕對確定的知識,他開始了他的"懷疑之旅"。作為計劃的一部分,他決定懷疑任何東西:或許是邪惡的精靈在他的思想裡作祟,或許任何東西都是虛幻的。他總結說,至少他知道他保持著懷疑的態度,這就是思考的一種形式。他還總結說"我思想故我存在" (或者,用拉丁語說就是:cogito, ergo sum)。因此,笛卡爾的計劃把神從人心中的中心位置移開,取而代之的是把人類理解者作為開始。這種影響會是重大的。歐洲啟蒙運動(公元前1650至1800年)的唯理主義就反映了這一變化。這一時期,一方面對人的潛能和推理持樂觀態度,一方面又懷疑教會獨權/國立教會和基督教義(又稱教條)。

這只是許多現代主義計劃中的一個,這種計劃認為人類尊嚴,真理和推理是可以不用神而得保存的。除了唯理主義(著重強調推理),還有浪漫主義(著重強調感覺),馬克思主義,納粹主義,和其它的以取代神作為理解和生存的出發點的烏托邦計劃。深深影響西方的猶太基督教的世界觀正受到挑戰。

後現代主義:兩次世界大戰後,後現代主義思潮開始滲透整個西方社會。人類進步和自治的自信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和前蘇聯集中營中被粉碎。納粹主義,馬克思主義,科學主義,或唯理主義體系或"大文章"("代表敘述")結果成為對被這些體系邊緣化了的猶太主義和資本主義等的壓迫。因此,這些體系被証明是完全失敗的。後現代主義認為,不僅神不是解釋現實和人類經驗的基礎,而且我們也不能談及任何公認的事實,推理或道德。我們已經粉碎了這些觀念。

如果說法國大革命和巴士底監獄暴亂(1789年)給我們描述了一幅向現代主義轉變的畫面,那麼200年後(1989年)柏林牆的倒塌就象徵著現代主義的失敗和後現代主義的崛起。

 前現代主義(直到1650年)
 現代主義 (十七世紀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後現代主義(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
神(或超自然領域)為道德絕對,人的尊嚴,真理和理性提供了依據。道德,人類尊嚴,真理和推理是有別的根據的,而不是在於神(推理,科學,種族等等)所有代表敘述(體系或大文章)無論是不是宗教的都是值得懷疑的,世界上沒有真理,道德和人類尊嚴的公認根據。
 法國大革命(1789年)
柏林牆的倒塌(1989年)
 

2.什麼是後現代主義?法國後現代主義者Jean-François Lyotard提出了著名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摧毀象徵著現代主義結束的論斷。並對此提出了疑問,"在代表敘述過去後合法性可能存在那裡?"那麼,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呢?"極端簡化的解釋就是,我定義後現代主義是對代表敘述的懷疑"2,即,後現代主義對大解釋體系或故事有著很深的懷疑。它也批判那些聲稱中立的,沒有偏見的,或理性的觀點。基督教哲學家Merold Westphal認為現代主義是以尋求 (a) 絕對確定(以笛卡爾為代表)和 (b) 極權主義-全部包含體系為特徵("代表敘述")。3現代主義者試圖在不提及神的情況下為人類尊嚴,自由,道德和進步創造"偉大故事"。

現代主義尋求極權體系和絕對的確定,與此同時,後現代主義從兩面對這兩者提出了疑問。為了反對極權主義,後現代主義斷定,我們的興趣和欲望通常會利用"推理"來促進其實現﹔"真理"簡單來說就是促進我們(或集體)的願望和興趣實現的動力。在我們所有稱為真理的東西中都有"政治目的"。(這項觀察運用了聖經注釋學懷疑理論)。後現代主義對無偏見確定性的回應就是,它強調我們的想法和判斷都是以歷史文化為背景的﹔因此,我們決不能通過純粹的反省使我們自己脫離它。(這又叫"有限的聖經注釋學")4

3.後現代主義的特點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粗略的看一下後現代主義思潮的主要特點。

反二元論:後現代主義稱,西方哲學創造了二元論(真/假,對/錯),因此從考慮中排除了某些觀點。另一方面,後現代主義重視和提倡多元論和多元化(而不是非黑即白,非西方即東方,非男性即女性。)它試圖尋找"另一方面"的利益-這些被現代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支持意識形態的政治社會結構所邊緣化和壓迫下的其他體系。

對文字提出疑問:後現代主義還主張,涉及歷史,文學和相同內容的文字在揭示作者意圖上沒有自然而來的權利和客觀性。這些文字也不能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相反,這些文字反映了作者特有的偏見,文化和身處的時代。澳大利亞歷史學家Keith Windschuttle指明,在過去的2400年裡,評論家假設真理仍然在歷史學家的掌握之中。但"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佔主體地位的理論家認為沒有可能講過去的真理,或者從任何客觀的意義用歷史來創造知識。"5

語言的轉變:後現代主義認為,語言形成了思維。如果沒有語言,人們就沒有思想。因此,就真如從字面上說的,語言創造了真理。就像Richard Rorty所說的"沒有語言就沒有真理"。6因此真理是被創造出來的而非被發現的。就像尼釆(Friedrich Nietzsche)所言,"世界上沒有永恆的事實,就如沒有絕對的真理。"7

真理就是觀念:其次,真理是關乎一種觀念或是一種背景,而非公認的東西。我們對現實和事情的真相沒有很好的掌握,只知道它們看起來的樣子。因為我們不能使我們自己擺脫我門的背景"用神的觀點"去觀察事情,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思維是由一種非我們能控制的力量所形成。我們就像是Truman戲劇中的Truman Burbank。在演出中,他是一個受保護環境("Seahaven")裡的不自覺的演員,5000 個攝像機拍攝他的每一個舉動﹔除了Truman以外每個人都在演戲。同樣地,我們發現我們自己被融入一種環境裡,不能自拔。

當然,我們在很多方面還要感激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的批判。對人類真實的局限或偏見以及一個人應該僅相信絕對確定的事物這樣的很有問題的立場,後現代主義提出了重要的疑問。但後現代主義又提出了很多值得擔心的問題和很深的矛盾:一個人怎能否定公認的真理而不同時肯定了它呢("世界上沒有真理是公認的真理")?"沒有任何公認的事實",是不是一個公認的事實呢?難道"這都是觀點的問題"這句話不是多過肯定一個人的觀點嗎?難道這些懷疑能否知道作者意圖的人們寫東西不是為了表達他們自己獨特的意圖?難道排斥代表敘述/偉大故事,自己本身也是一種代表敘述。

  1. 柏拉圖,Theaetetus,第152a頁。
  2. Lyotard,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Geoff Bennington和Brian Massumi 譯(明尼阿波利斯: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年),第xxv、xxiv 頁。
  3. Merold Westphal, "Postmodernism and Religious Refl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38(1995年),第137頁。
  4. Merold Westphal, Interview with Gary J. Percesepe, "Appropriating the Atheists," Books & Culture(1997年五月/六月),第24頁。
  5. Keith Windshuttle, The Killing of History(紐約:Free Press, 1996年),第1和2頁。
  6. Richard Rorty, Contingency, Irony, and Solidarity(劍橋: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年),第5頁。
  7.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Human, All Too Human(劍橋: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年),第13頁。

1月 10, 2015

什麼是中國人


周禮:心向天子的人就是中國人,背向天子的人就是外國人。

當你自稱為中國人時,就已經全部放棄了自己的權利。

哀嚎吧,這就是一切中國文化封閉的原點,這就是中國文化沒有任何文明的根源!

這種劃分是孔丘在公元前500年把自己的理論包裝一下然後說這是公元前1041年前的周公創立的《周禮》中確定的。這種借屍還魂的做法就把孔丘自己理論完全合法化了。到今天,天知道周公是不是這麼說的,但孔丘的一切學說就從《周禮》開始了他的龐大體系紛繁複雜的構建,不知道為什麼,後人罵秦始皇,我今天徹底反省,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完全正確的,正是秦始皇把儒教的大部分書籍燒毀才得以沒有完全流傳下來,否則,到今天,否則到不了今天。

實際上這也就是孔丘托周公之名創立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因此,中國人的本質屬性是文化性質,不是地域屬性,不是國家屬性,也非種族性質,更非遺傳性質。這也確實說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的定義首先是喪失自己的政治權利,你必須拜倒在天子腳下,這是前提。然後是尊崇一切禮制的規定,這些規定包羅萬象,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從信仰、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等等。

因此,天子是一種文化象徵。不是地域屬性,因此無論你在何方,哪怕是在飛地,你也是中國人;不是國家屬性,哪怕這個朝代亡了,其他朝代開始,你也是中國人;不是種族屬性,哪怕你是伊斯蘭人,你也是中國人;不是宗教屬性,哪怕你是薩滿教。讀者諸君可以看到,直到現在,整個漢文化圈全是這種情態,不勝枚舉。

應該說,中共國之前的中國人比現在的中國人好多了,因為現在的中國人是按照斯大林的民族定義來進行劃分的,其結果是劃分了56個民族,劃分的出發點就是為了搞社會主義搞階級鬥爭,搞種族歧視,搞民族分裂,搞殺人滅族,馬克思理論比孔丘理論差遠了。

與我之前的分析完全一致,3000年來的謎底終於揭開。

之前我從一些今天的社會文化脈象中發現中國人是倒行逆施,返祖歸宗行為現象,發現中國人不是朝向未來,而是朝向祖宗;不是朝向新生,而是朝向死亡;不是面向全人類,而是面向中國人;不是面向民眾,而是面向皇權,這就是邪惡的大一統體系,這就是中國人的滅亡之路。

當你開始認可自己是中國人開始,這所有的邪惡就已經附體,從你是中國人開始,這就是孔丘邪靈,這就是文化壁壘的總根源。不得不說孔丘對於文化的建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惜他搭建的系統框架完全背離全人類,這種罪惡大到我不知道怎麼稱呼了。很多人說這是儒教的問題、官儒的問題、漢儒的問題,不是孔丘的問題,現在來看,不是很清楚了嗎。

這條滅亡之路現在的證據是中國人不是進化,而是退化;中國人現在淪落為工民身份,根本不能稱為公民身份;中國人現在已經不是中國人,而是成為終國人。十三億有限自由的人,這就是終國人,為國而終的人,人將不人,國也將不國。

哀呼。




後記

一直認為我原载與文化演義群2014.9.26(點擊鏈接)的這篇文章很有價值,現轉發到部落格這裡,而且在寫上篇《中國人性探秘》時,湊巧碰到漢學家美國白鲁恂(Lucian Pye)的話,他說“中国只是一个文化,却伪装成一个国家。”這句話準確的描述了整個中國歷史,完全超越了中華民國及之前的思想家。

#文化壁壘   #周禮   #中國人   #孔丘邪靈  



6月 01, 2014

六四的祭礼:灭失国度的悲歌

六四的祭礼:灭失国度的悲歌



没有土地,哪有自由;
没有自由,哪有思想。

没有思想,哪能成人;
不能成人,只是奴才。

只是奴才,哪能生存;
没有生存,哪有家庭。

没有家庭,哪有繁衍;
没有繁衍,哪有家族。

没有家族,哪有生活方式;
没有生活方式,哪有族群。

没有族群,哪有身份;
没有身份,哪有族群意识。

没有族群意识,哪有伦理道德;
没有伦理道德,哪有族群文化。

没有族群文化,哪有信仰崇拜;
没有信仰崇拜,哪有普世真理。

没有普世真理,哪有社会文明;
没有社会文明,哪有国家正义;
没有国家正义,哪有人类未来。



5月 13, 2014

人类伟大的思想战争:持续350年的中國禮儀之爭

前言:當代中國有兩條思想路線,一條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路線,一條是以儒學為傳統文化的儒教路線,從反共到反儒,翻開中國宗教歷史,大吃一驚,原來中國與西方的文化之爭已經持續了近350年之久,跨越了整個清朝到民國時期。現在看來,反儒依然必要,不僅如此,而且需要打開死路一條的封閉文化體系,在語言、文字、文化、宗教信仰中植入開放端口,徹底摧毀撒但儒教,讓世界文明之光射入中國文化體內,讓每一個被奴役的中國奴才解放出來,讓每一個中國人面向全人類。
持续350年的中國禮儀之爭


持续350年的中國禮儀之爭


歷史事件摘錄如下:

1582年,耶穌會義大利籍傳教士羅明堅及利瑪竇抵達廣東肇慶,為近代天主教入華揭開序幕。

1601年,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抵達燕京,一度自喻為「西僧」,但他旋即發現中國文化由儒家士大夫掌握。他相信要中國人接受天主教,必須從士大夫階層著手,他於是改稱為「西儒」,研習儒家文明,穿起士大夫服飾,向中國人介紹記憶術、地圖、天文等西方技術,以此表明他們並非文化低落的「西夷」。
利瑪竇容許中國教徒繼續祭天、祭祖、祭孔的舊俗,利瑪竇主張中國人所謂的「天」和「上帝」本質上與天主教所說的「唯一真神」沒有分別,故祭天並無問題。而祭祀祖先與孔子,這些只屬緬懷先人與敬仰哲人的儀式,與信仰也沒有甚麼干涉;只要不摻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質上並沒有違反天主教教義。利瑪竇的傳教策略和方式,一直為之後到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士所遵從,是為「利瑪竇規矩」

163112日或3日,道明會的高奇神甫從菲律賓抵達中國福建北部的福安,正式開始對華傳教,接任的黎玉範神父向教廷報告,指責耶穌會寬容中國信徒祭祖、敬孔,終引起羅馬介入。

1643年,道明會傳教士黎玉範返回歐洲,向羅馬教廷傳信部控告耶穌會士,提出十七問,概略如下:
一、中國信徒是否應與其他天主教徒同例,每年舉行認罪及聖餐一次?
二、教士對婦女行洗禮時,可否不用口津及鹽,以及免除過量之塗油?
三、中國信徒如放債時,是否允許其徵收百分之三十的利息?如係以放債為生,在其皈信天主之後,是否讓其繼續經營此種營業?
四、是否允許中國信徒向社會祭神典禮捐獻財物?
五、中國信徒是否可以參加政府舉行之祭典?
六、中國信徒是否可以參加祭孔典禮及喪葬祭拜之儀?
七、中國信徒是否可以參加祭拜祖先牌位之典禮及舉行其他祀祖儀式?
八、在對中國人舉行洗禮之先,應否告其天主教之教義絕對禁止敬拜偶像及舉行其他祭典?
九、中國信徒尊敬孔子,可否用「聖」字?
十、中國信徒在其會堂中所懸匾額,對於皇帝應否用「萬歲」字樣?
十一、對於中國非信教徒,可否舉行彌撒典禮?

道明會士閔明我於1676年在馬德里出版《中國歷史、政治、倫理和宗教概觀》(西班牙語:Tratados históricos, políticos, éticos y religiosos de la monarchia de China)一書

雖然之後的歐洲輿論認為儒教是一種哲學而非宗教——因為它不符合西方宗教的標準,​​但教皇堅持儒家的祭典與天主教教義衝突。

17041120日,教皇克勉十一世(Pope Clement XI 1700年-1721年在位)發出禁約,規定:
一、西洋地方稱呼天地萬物之主用“鬥斯”(Deus [God] 二字,此二字在中國用不成話,所以在中國之西洋人,併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經日久。從今以後,總不許用“天”字,亦不許用“上帝”字眼稱呼天地萬物之主。如“敬天”二字之匾,若未懸掛,即不必懸掛,若已曾懸掛在天主堂內,即當取下,不許懸掛。
二、春秋二季,祭孔子並祭祖宗之大禮,凡入教之人,不許作主祭、助祭之事,連入教之人,並不許在此處站立,因為此與異端相同。
三、凡入天主教之官員或進士、舉人、生員等,於每月初一日、十五日,不許入孔子廟行禮。或有新上任之官,並新得進士,新得舉人生員者,亦俱不許入孔廟行禮。
四、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許入祠堂行一切之禮。
五、凡入天主教之人,或在家裡,或在墳上,或逢弔喪之事,俱不許行禮。或本教與別教之人,若相會時,亦不許行此禮。因為還是異端之事。凡入天主教之人,或說我並不曾行異端之事,我不過要報本的意思,我不求福,亦不求免禍,雖有如此說話者亦不可。
六、凡遇別教之人行此禮之時,入天主教之人,若要講究,恐生是非,只好在旁邊站立,還使得。
七、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許依中國規矩留牌位在家,因有“靈位神主”等字眼,又指牌位上有靈魂。要立牌位,只許寫亡人名字。再者,牌位作法,若無異端之事,如此留在家裡可也,但牌位旁邊應寫天主教孝敬父母之道理。
以上我雖如此定奪,中國餘外還有別樣之理,毫無異端,或與異端亦毫不相似者,如齊家治國之道,俱可遵行。今有可行與不可行之禮,俱有教王之使臣定奪。有與天主教不相反者,許行,相反者,拒決斷不許行。

1932年,日本耶穌會所辦的上智大學部分學生參拜靖國神社不行禮,即所謂“上智大學事件”(上智大生靖國神社參拝拒否事件),引起了當時的日本軍部的強烈反彈。時任廣島主教Johannes Ross1875年-1969年)為解決這一問題,遂展開對教史的研究試圖找出有利的案例和證據。結果發現1258年時教廷曾頒發一件通諭,允許教徒可以參加非天主教的儀式,由於此諭先於中國禮儀之爭,因此對重視傳統的羅馬教會而言,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在幾經討論之後,羅馬教廷發布通告,允許日本教徒在神社中低頭行禮,因為此舉“除了表示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對天皇的忠誠外,別無他意”。

該事件為日後解決中國禮儀之爭埋下了伏筆。

1934年,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植之下登基為滿洲國皇帝,將祭孔定為強制的文化政策。梵蒂岡不顧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反對,承認滿洲國政權,因此再度面臨兩個多世紀以前的禮儀問題。由於滿洲國政府在回复吉林主教高德惠的訊問時,答復曰:“尊孔儀式的唯一目的,就是彰顯對孔子的崇敬之情,絕對不帶宗教的特質。”再加上有先前日本神社事件的前例,教宗庇護十一世於1935年發布命令,要求滿洲國教區主教應謹慎確認祭孔無宗教特質,而神職人員在行過反對中國禮儀的宣誓之後,還應等待主教們的指導,以避免疑惑和爭執。

1939年,教宗庇護十二世(Pope Pius XII1939年-1958年在位)頒布“眾所皆知”(Plane compertum est)通諭:

允許教徒參加祭孔儀式;可以在教會學校中放置孔子之肖像或牌位,並容許鞠躬致敬;如果教徒必須出席帶有迷信色彩的公共儀式時,必須抱持消極的態度;在死者或其遺像、牌位之前鞠躬,是被允許且是適當的。

但教廷並不承認先前相關的通諭是錯誤的,而是認為過去宗教性的祭祖、祭孔觀念,歷經數百年後已變成了世俗性活動,故可以被酌情允許。

此一宣言對亞洲儒家文化圈內的天主教徒亦是一種解放,如越南天主教也在1964年針對祭拜祖先、民族英雄和戰爭亡魂等問題上獲得教宗的特許。


1月 26, 2014

一颗4800岁古树证实了:宗教信仰是永恒的爱

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特别是文明进步带动人类可以抵达更多的未开发地域,难免不对大自然产生或多或少的破坏,随着历史的演进,人类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有的族群文化烟消云散。

随着文明进步,人类能够逐步控制自己,社会与自然都能存在,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永久生存,族群社会逐步形成了世世代代共同达成的终极目标,使社会能够永续存在、万世万代,这是人类的最高理想,这个终极目标就是宗教信仰!这就是世界各地的族群产生各种宗教信仰原因,因为一个人死不要紧但一个社会死亡这个族群就永久消失了。

相应的,族群就要求作为生命个体都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为了共同的终极目标,需要个人认同这个目标,这需要在自由思想下完成对社会目标的认可,需要生命与意志的合体。反过来,如果是在强制的情况下灌输的就很容易出现背叛与断裂,这就是自由的价值,任何强制都会葬送族群利益、宗教意义,因此自由与宗教不矛盾,宗教必须在自由思想下传承。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意义!

这是4800岁的树祖先!现在还活着!它生长在美国加州的伊力欧县,这里是科索人等三个古老的本地部族的世居家园,胡夫金字塔年代还要早二百年!这颗树就生长在本地部族的领地之中,几千年来却没有在部族生产活动中对古树有任何坏的影响。

究竟部族活动中是什么样的族群文化才能使这树如此长寿?答案只能是古树是本地部族的宗教信仰,是树神崇拜使得这里的古树得到了部族几千年来很好地呵护,这无意可能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工程,部族的子孙后代扮演着一个园丁的角色,一直在不停地呵护而不是伤害这颗树及其环境。

这证实了宗教信仰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最高准则!人类迄今为止只有宗教信仰才能完成这样的终极目标!这样的目标保护了部族的领地环境,也保护了部族这样的小社会。最终是科索人还活着,部族社会还存活,古树同时也活着,这就是宗教的力量。

也许可以这样说,是部族对古树倾注了无限的爱!很明显,宗教信仰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部族对社会对环境的爱!

一颗4800岁古树祖先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宗教信仰的力量,它可以穿越古今,而这种力量就爱!

一颗4800岁古树证实了:信仰即爱,宗教即爱,永恒的爱!



#文化起源 #宗教信仰 #什么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