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Paul Copan著
在他一篇對話中柏拉圖引用了普羅塔哥拉(希臘哲學家)的一句名言說一切事物"都是如各人所見的"1,這職起來很像這個年代的說法。我們也聽到這樣的口號"對你來說那是真的,而對我來說未必"或者"這只是你的看法"。這些話都反映了後現代主義思潮,這些思潮持續影響並塑造西方文化。
後現代主義怎樣降臨在我們的文化上呢?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界定它的特徵?下面我們簡要地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1. 後現代主義是怎樣產生的?很明顯,後現代主義這個詞暗含著它之前的那個時代,即現代主義。但首先我們必須先弄懂與現代主義相對應的那個時代,即:前現代主義。
前現代主義:公元17世紀前,西方人一般相信神(或超自然領域)為道德絕對點,合理性,人的尊嚴和真理提供了依據。這是著名的基督神學家安塞倫(Anselm)所表達的(生於公元1033年),他說:"我相信我可以理解" (credo ut intelligam),他還說"信仰尋找理解" (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神就是知識和智慧的起點,他向我們提供了正確地解釋現實和人類經歷的方法。對神有信心,就能正確理解世界。
現代主義: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至1650年)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是羅馬天主教徒。他被哲學懷疑論和(由於新教改革)那個年代神學的不確定性困擾著。因此,為了追求絕對確定的知識,他開始了他的"懷疑之旅"。作為計劃的一部分,他決定懷疑任何東西:或許是邪惡的精靈在他的思想裡作祟,或許任何東西都是虛幻的。他總結說,至少他知道他保持著懷疑的態度,這就是思考的一種形式。他還總結說"我思想故我存在" (或者,用拉丁語說就是:cogito, ergo sum)。因此,笛卡爾的計劃把神從人心中的中心位置移開,取而代之的是把人類理解者作為開始。這種影響會是重大的。歐洲啟蒙運動(公元前1650至1800年)的唯理主義就反映了這一變化。這一時期,一方面對人的潛能和推理持樂觀態度,一方面又懷疑教會獨權/國立教會和基督教義(又稱教條)。
這只是許多現代主義計劃中的一個,這種計劃認為人類尊嚴,真理和推理是可以不用神而得保存的。除了唯理主義(著重強調推理),還有浪漫主義(著重強調感覺),馬克思主義,納粹主義,和其它的以取代神作為理解和生存的出發點的烏托邦計劃。深深影響西方的猶太基督教的世界觀正受到挑戰。
後現代主義:兩次世界大戰後,後現代主義思潮開始滲透整個西方社會。人類進步和自治的自信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和前蘇聯集中營中被粉碎。納粹主義,馬克思主義,科學主義,或唯理主義體系或"大文章"("代表敘述")結果成為對被這些體系邊緣化了的猶太主義和資本主義等的壓迫。因此,這些體系被証明是完全失敗的。後現代主義認為,不僅神不是解釋現實和人類經驗的基礎,而且我們也不能談及任何公認的事實,推理或道德。我們已經粉碎了這些觀念。
如果說法國大革命和巴士底監獄暴亂(1789年)給我們描述了一幅向現代主義轉變的畫面,那麼200年後(1989年)柏林牆的倒塌就象徵著現代主義的失敗和後現代主義的崛起。
前現代主義(直到1650年)
|
現代主義 (十七世紀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
後現代主義(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
|
神(或超自然領域)為道德絕對,人的尊嚴,真理和理性提供了依據。 | 道德,人類尊嚴,真理和推理是有別的根據的,而不是在於神(推理,科學,種族等等) | 所有代表敘述(體系或大文章)無論是不是宗教的都是值得懷疑的,世界上沒有真理,道德和人類尊嚴的公認根據。 |
法國大革命(1789年)
|
柏林牆的倒塌(1989年)
|
2.什麼是後現代主義?法國後現代主義者Jean-François Lyotard提出了著名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摧毀象徵著現代主義結束的論斷。並對此提出了疑問,"在代表敘述過去後合法性可能存在那裡?"那麼,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呢?"極端簡化的解釋就是,我定義後現代主義是對代表敘述的懷疑"2,即,後現代主義對大解釋體系或故事有著很深的懷疑。它也批判那些聲稱中立的,沒有偏見的,或理性的觀點。基督教哲學家Merold Westphal認為現代主義是以尋求 (a) 絕對確定(以笛卡爾為代表)和 (b) 極權主義-全部包含體系為特徵("代表敘述")。3現代主義者試圖在不提及神的情況下為人類尊嚴,自由,道德和進步創造"偉大故事"。
現代主義尋求極權體系和絕對的確定,與此同時,後現代主義從兩面對這兩者提出了疑問。為了反對極權主義,後現代主義斷定,我們的興趣和欲望通常會利用"推理"來促進其實現﹔"真理"簡單來說就是促進我們(或集體)的願望和興趣實現的動力。在我們所有稱為真理的東西中都有"政治目的"。(這項觀察運用了聖經注釋學懷疑理論)。後現代主義對無偏見確定性的回應就是,它強調我們的想法和判斷都是以歷史文化為背景的﹔因此,我們決不能通過純粹的反省使我們自己脫離它。(這又叫"有限的聖經注釋學")4
3.後現代主義的特點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粗略的看一下後現代主義思潮的主要特點。
反二元論:後現代主義稱,西方哲學創造了二元論(真/假,對/錯),因此從考慮中排除了某些觀點。另一方面,後現代主義重視和提倡多元論和多元化(而不是非黑即白,非西方即東方,非男性即女性。)它試圖尋找"另一方面"的利益-這些被現代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支持意識形態的政治社會結構所邊緣化和壓迫下的其他體系。
對文字提出疑問:後現代主義還主張,涉及歷史,文學和相同內容的文字在揭示作者意圖上沒有自然而來的權利和客觀性。這些文字也不能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相反,這些文字反映了作者特有的偏見,文化和身處的時代。澳大利亞歷史學家Keith Windschuttle指明,在過去的2400年裡,評論家假設真理仍然在歷史學家的掌握之中。但"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佔主體地位的理論家認為沒有可能講過去的真理,或者從任何客觀的意義用歷史來創造知識。"5
語言的轉變:後現代主義認為,語言形成了思維。如果沒有語言,人們就沒有思想。因此,就真如從字面上說的,語言創造了真理。就像Richard Rorty所說的"沒有語言就沒有真理"。6因此真理是被創造出來的而非被發現的。就像尼釆(Friedrich Nietzsche)所言,"世界上沒有永恆的事實,就如沒有絕對的真理。"7
真理就是觀念:其次,真理是關乎一種觀念或是一種背景,而非公認的東西。我們對現實和事情的真相沒有很好的掌握,只知道它們看起來的樣子。因為我們不能使我們自己擺脫我門的背景"用神的觀點"去觀察事情,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思維是由一種非我們能控制的力量所形成。我們就像是Truman戲劇中的Truman Burbank。在演出中,他是一個受保護環境("Seahaven")裡的不自覺的演員,5000 個攝像機拍攝他的每一個舉動﹔除了Truman以外每個人都在演戲。同樣地,我們發現我們自己被融入一種環境裡,不能自拔。
當然,我們在很多方面還要感激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的批判。對人類真實的局限或偏見以及一個人應該僅相信絕對確定的事物這樣的很有問題的立場,後現代主義提出了重要的疑問。但後現代主義又提出了很多值得擔心的問題和很深的矛盾:一個人怎能否定公認的真理而不同時肯定了它呢("世界上沒有真理是公認的真理")?"沒有任何公認的事實",是不是一個公認的事實呢?難道"這都是觀點的問題"這句話不是多過肯定一個人的觀點嗎?難道這些懷疑能否知道作者意圖的人們寫東西不是為了表達他們自己獨特的意圖?難道排斥代表敘述/偉大故事,自己本身也是一種代表敘述。
- 柏拉圖,Theaetetus,第152a頁。
- Lyotard,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Geoff Bennington和Brian Massumi 譯(明尼阿波利斯: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年),第xxv、xxiv 頁。
- Merold Westphal, "Postmodernism and Religious Refl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38(1995年),第137頁。
- Merold Westphal, Interview with Gary J. Percesepe, "Appropriating the Atheists," Books & Culture(1997年五月/六月),第24頁。
- Keith Windshuttle, The Killing of History(紐約:Free Press, 1996年),第1和2頁。
- Richard Rorty, Contingency, Irony, and Solidarity(劍橋: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年),第5頁。
-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Human, All Too Human(劍橋: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年),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