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圖騰鳳,鳳既鷹
中國人最大的善是尋根問“祖”,最大的惡是數典忘“祖”,做人的底線是不忘“本”。慎終追遠幾乎是每個人的本能,但問題是,由於祖先崇拜是神聖的,談論祖先似有不敬,也有人視談論祖先為禁忌,祖先歷史變得不能置疑。隨著世代星移斗轉,戰亂兵荒馬亂,改朝換代,世代更替,上五代、十代以上本族祖先的歷史就越來越模糊,這導致人們只是崇拜本家族氏族傳承的祖先,範圍非常狹窄,而不是追尋本民族的祖先,更不可能追尋其他民族的祖先,更不可能追尋更為遙遠的全人類的祖先。祖先崇拜變成祖先禁忌,更別說是討論祖先姓氏。
神話釋義
姓氏來自於血親歷史,確實,要追溯姓氏根源,很難在信史中找到,不能避開神話,但作為神話,往往使人不著邊際。但要解開這兩難境界並不難。现在先来看看欧洲文明的根源两希文明对神话的不同看法。
作為宗教歷史來源的替代物
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希腊语Μυθολογία,认为是一個特定的文化認為真實表徵特定宗教的信仰,屬於神話的事實通常基於歷史事件,並且在特定情況下可以用作歷史來源的替代物。希臘神話是古希臘宗教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現代的學者更傾向於研究神話,因為其實際上反映了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制度、文明以及這些神話產生的本質原因。一些神學家甚至認為古希臘人創造這些神話是為了解釋他們所遇到所有的事件。多数人认为,每一種宗教都有一系列神話,表達更深層次的真理,在外部層面看不見。希臘語認為,1、神話在特定情況下可用作歷史來源的替代物,2、神話反映了古希臘文明的本質原因,3、每一種宗教都有一系列神話,表達更深層次的真理,在外部層面看不見。
在宗教層面上,神話是真實的,宗教是真實的
对于希伯来人而言,神话希伯来语מיתולוגיה,认为神話是古老的傳說,它講述了創造世界的、自然的願景、對古老的傳統傳說的集合,主要從事神和英雄的故事。神話,通常是傳統傳送一個故事或實施方案加密的故事處理與大多數問題都很難找到他們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神話往往是開始,但神話可以被包括在其他類別,如創建的故事和自然的循環,神話沒有設定一個神聖的,包括表和超自然的生物。從廣義的角度來看,這個神話其實是一個給一個人帶來價值的故事,但他的核心並不真實。希伯來語神話,1、神話是傳說,2、神話是一個加密的故事但很難令人信服,3、神話是一個給人帶來價值的故事但它的核心並不真實。4、神話出現在大多數宗教中,大多數神話都與一種或多種宗教有關。5、在不同的信仰體系或滅絕的古代文化中出現的信仰或宗教(如多神教,異教信仰)6、宗教及其信仰體系的象徵表徵。
神話出現在大多數宗教中,大多數神話都與一種或多種宗教有關。宗教語境中的神話通常是:
1、在不同的信仰體系或滅絕的古代文化中出現的信仰或宗教(如多神教,異教信仰)。
2、宗教及其信仰體系的象徵表徵。
關於宗教中的神話有幾個概念:
1、神話是真實的,並帶有宗教信息和真理。有時人們不知道它的事件。
2、宗教是真實的,神話以人類可以理解的方式服務和表現。
包括傳說、歷史、宗教的某一真實部分
對於漢語語境而言,中國神話一般指的是關於上古傳說、歷史、宗教和儀式的集合體,通常它會透過口述、寓言、小說、儀式、舞蹈或戲曲等各種方式在上古社會中流傳。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話會被假定是歷史真實的一部份,關於中國神話的最初文字記載可以在《山海經》、《水經注》、《尚書》、《史記》、《禮記》、《楚辭》、《呂氏春秋》、《國語》、《左傳》、《淮南子》等古老的漢族典籍中發現。
以上可知,希臘文化、猶太文化、華夏文化中,神話的共同點是神話沒有被否定,傾向於在宗教層面的真實性。
姓氏釋疑
希伯來語姓氏שם משפחה是以該人的名義表示其家庭歸屬的部分。
希臘語姓氏Επώνυμο姓氏是家族的名字,並且是人名的一部分。在許多文化(主要是歐洲,美洲,中東,南亞和非洲),姓氏通常是一個人的名字(姓)的最後一部分。在其他文化中,姓氏在(姓氏)之前,特別是中國,韓國,日本和越南。
華文中的姓氏一詞,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最早時期「姓」與「氏」不同。姓產生在前,氏產生於後。「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
所以,西方的姓氏特徵是在名字的右邊,是代表家族。東方的姓氏是在名字的左邊,姓氏是以部族名稱和首領名字為據,並且,中國人的姓氏還特別的是專指女性所生。這樣看來,中國人的姓氏是發源於母系部族,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
(另外,伏羲八卦、伏羲六十四卦的卦序也比較獨特,那就是與古埃及、古巴比倫、瑪雅文化一樣,數字中都有0。這表明數學歷史中,中國數學序數的首位數0極其獨特,是否與姓氏靠左有關?)
簡單的說,中國歷史可分為神話歷史和易經歷史,神話歷史消失於戰國時期,易經歷史肇始於西周時期。主前500年以前是神話歷史,主前500後為易經歷史。
神話歷史最遠可以追溯至伏羲女媧氏部落,伏羲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科學預言家,是二進位數理文化開創者,傳說女媧創設人類婚姻,神話包括三皇五帝等等,個人認為這是易經歷史形成的,專門突出其伏羲創造八卦。而可信的歷史,是春秋戰國時期曾經發生過影響深遠的易經的世界觀革命,對中國歷史影響至今,流傳下來的神話歷史其實多是易經歷史版本,以符合儒家構建的以易經為中心的文化,導致今天中國歷史探源到神話嘎然而止。
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形成歷史大分野:戰國之前是神話傳說時代,春秋之後是易經歷史時代。
而中國人多數姓氏都是神話時期。如果不採信神話,如何追溯姓氏根源?中國人最可怕的罪行之一就是數典忘祖,有鑑於此,那就一起來研究中國神話中的中國人的姓氏來源之一——徐姓來源。
通過神話逆流而上,徐姓的淵源並非無跡可尋,而是有跡可循。徐國後裔是戎狄子孫,徐國歷經1500年上古神話。徐國擁有自己的宗教文化。徐氏族源於東夷鳥圖騰部落,圖騰為鳳,鳳既是鷹,與軒轅氏部落鷹圖騰一致。
傳說黃帝,三皇五帝之首,軒轅氏。黃帝與嫘祖生昌意。昌意,相傳是黃帝與嫘祖的次子,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僕為妻,生顓頊。顓頊是為五帝之一。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于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居帝丘(今河南濮陽),時年二十歲。顓頊是一位傳說人物,為五帝之一。女脩,顓頊高陽氏的孫女,皋陶之妻,嬴之始祖。相傳女脩吞玄鳥之卵,生下兒子大業,是伯益的父親。大業,是女脩的兒子,也是天使的兒子。女修在紡織的時候,遇上一隻生蛋的燕子,女脩吞下蛋後生下大業。帝舜賜大業嬴姓。大業娶少典的女兒女華,生了大費。大費就是嬴伯翳,是徐國、梁國、秦國和趙國等諸侯的祖先。伯翳,嬴姓趙氏,名翳,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是春秋戰國時代秦國、趙國王室的祖先。伯翳生有兩子,長子大廉,為鳥俗氏;次子若木,為費氏,若木在夏啟(啟,是夏朝第二任君主。治水英雄的禹的兒子)九年,被啟封在徐(徐戎,今山東中南部,郯城一帶)。
徐國,又稱徐戎,亦稱徐夷或徐方,為東夷部落之一。軒轅氏後裔若木,為徐國始祖,徐國第一位國君。徐國歷史可追溯至黃帝。而所謂的"炎黃子孫",其實是"羌商子孫",或者說是"戎狄子孫"。 而我們需記住商人的最高神是-"上帝",另見『中國人的救贖之路:儒教根源之神話(十六) 』。在周穆王時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以今安徽泗縣、江蘇泗洪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徐國在西周為東夷部落中最大的國家,是淮夷中的大國,由海岱區南下,在蘇皖交界處立下根基,影響日熾。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前512年為吳國所消滅。
以上就是徐國,又稱徐戎神話傳說。徐國與周朝是兩回事,完全是兩支派,成為敵對部落被征服完全很正常。雖然徐國是周朝諸侯國,是在周穆王時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徐國是天使的後代創立的!這就是神話,如果不信,認祖歸宗就不可能。
徐氏
根據神話,徐氏,發源於徐戎,若木在夏啟封在徐,贏姓徐氏,後經歷西周為鼎盛期,衰亡與春秋,計1500年,準確的說是戎狄子孫。另一方面,徐戎又是考證非主流神州時代非常重要的佐證。
1、出自子姓。
商湯之後為子姓。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亂之後,把「殷民六族」中的貴族帶回成周(故城在今河南偃師市西,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西周》),分給田地房屋,讓其自食其力。「六族」中第一姓即為徐氏。這支徐氏傳衍於故洛陽和山東一帶,早于以國為氏之徐。
2、出自嬴姓,以國為氏
少昊玄孫伯益,因輔佐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以嬴姓。宋朝的《通志》記載:「徐姓,子爵,嬴姓,皋陶之後也。皋陶生伯益。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至偃王,已三十二世,為周所滅,複封其子宗為徐子。昭三十年為吳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元和姓纂》雲:「徐:顓頊之後,嬴姓。伯益之後,夏時受封于徐,生偃王,為楚所滅,以國為氏。」
宋朝時的《廣韻》曰:「徐,姓。自顓頊之後。春秋時,徐偃王行仁義,為楚所滅。其後氏焉。出東海、高平、東莞、琅琊、濮陽五望。」《姓解》則說:「東海徐氏,顓頊之後。伯益佐禹有功,封于徐。至春秋時,徐偃王行仁義,為楚文王所滅,其後氏焉。」《路史》記載:「伯益之後。春秋時徐偃王滅于楚,因氏。」
徐國,至西周穆王時,徐國之君徐偃王在位,行仁義,結眾心,頗得百姓擁護,四周有三十二個國家都派人向他朝貢。後來,他舉兵進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敗後,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一帶的山中隱居下來,徐州之名稱即由此而來。周穆王特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這一子爵國家一直延續了數百年。西元前512年,吳派大軍伐徐,築防壅引水以灌徐國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世孫,“斷其發,攜其夫人”逃到楚國,楚國將其安頓在夷(今安徽亳縣東南40裡的城父集)。徐國正式滅國。徐國滅亡後,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國為氏,以氏為榮。雖遭滅國之禍,然此心不改,直到數百年後的秦漢時期,又以氏為姓。
3、為黃帝之後。
徐姓出於黃帝之後,早在宋代鄭樵“通志·氏族略”中已有記載:“一族出於黃帝十四姓”三皇五帝之一的少昊去世後,東夷部落聯盟由黃帝的孫子,二十歲的顓頊接掌。作為少昊後代的徐姓與顓頊發生關係是在顓頊之後。在所有的徐氏家譜中,徐姓的血緣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親是伯益,伯益的父親是皋陶,皋陶的父親是大業,大業的曾外祖父就是顓頊。大禹在位時,曾打算將首領位禪讓給皋陶,皋陶去世後,大禹又準備傳位給伯益,並在晚年授政於伯益,讓他協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務。可伯益與他的父親皋陶一樣,淡於權位,在為大禹守喪三年之後,主動避讓首領位置給禹的兒子啟,自己隱居於箕山之北啟於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 夏。
夏啟六年,伯益被害,據說已年過二百。為了籠絡人心,夏啟一面以隆重之禮安葬伯益,一面將伯益的二兒子若木封於徐,即今天以安徽泗縣為中心的安徽東北部,山東西南部,江蘇西北部一帶。自此之後,徐姓的脈絡開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發展,壯大。若木,也就成了後世徐姓基本公認的血緣始祖。
3、源於改姓而來:
為少數民族冒姓或改姓徐歷史上曾有一些少數民族冒姓或改姓徐,加入徐姓的大家族中,成為今天徐姓的又一來源:
清代世居撫順,沉陽等地的一批滿洲人改姓徐,清代滿洲八旗中姓舒祿氏,徐吉氏,舒穆祿氏等後代均有改為徐姓者。今天滿族中的徐姓均出於此。
清代世居噶山的高麗人改姓徐,今朝鮮族徐姓即來源於此。
清代雲南麗江府石鼓土把總為徐氏,系納西族。
清代廣西思恩府土司姓徐,得姓於明代。
景頗族勒托氏,漢姓為徐。
土族徐蔔氏,漢姓為徐。
侗,哈尼,彝,回,土家,錫伯,達斡爾,蒙古,東鄉等民族中均有徐姓。
徐若木,天使的後代,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論功行賞時,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國。因若木首封徐國,其後代以國為氏,稱為徐氏,徐若木便為徐姓的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徐若木
徐姓。徐國亡國之後,國人以原國名「徐」為氏,是徐姓的起源之一。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國大陸列第十一位(在中國台灣列第二十位)。大陸人口近20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43%。
中國上古世系與上帝關係圖
若木就在上古世系裡!這張圖不一定正確,只是覺得有意思,僅供參考。
信史
以下內容作為主流信史可供證實的歷史書記載,徐氏可追溯至主前400年。
徐氏,殷民六族之一。最早出現在《春秋左傳·定公·定公四年》(戰國西元前468年-西元前300年):“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類醜,以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職事於魯,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虛,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
《史記·本紀·秦本紀》(西漢西元前109年-西元前91年)秦本紀:“太史公曰: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潛夫論·潛夫論》(東漢102年-167年 王符著) 志氏姓:“及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陶氏、繁氏、騎氏、飢氏、樊氏、荼氏,皆殷氏舊姓也。”
以上戰國、秦國、漢朝正史,可作為信史。說明,徐氏,上溯歷史,秦人,也不是漢人。
文化
徐戎文化來自於商,盛與周時,往往被周掠奪。
古代青銅器出土文物,主要從商朝中、後期開始,到西周達鼎盛期。青銅器的製作標誌著古代社會的生產和經濟的發展。現已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有大量的銘文,極其豐富的證實和彌補了傳統歷史文獻資料確切性及不足之處。西周金文中幾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記錄。“孚”相當於獲取和掠奪的意思,“吉金”是優良的青銅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曾伯粟簋銘文載:“克逖淮夷,印燮繁湯(陽),金道錫行”,表明當時(安徽)繁陽以南的淮夷地區盛產銅和錫。《兮甲盤》銘記載西周關市之征,對南淮夷和諸侯百姓的相應規定,銘文中說:“淮夷舊我帛晦(賄)人,毋敢不出帛、其積、其進人。”“敢不用令(命令),則即刑戴(撲)伐”,就是說淮夷必須向周王朝交納吉金和財物,以及提供勞動力,否則就要討伐。僅在周穆王時代,就發現十五器和淮夷有關的戰爭記錄的銘文。(詩經·魯頌·泮水)寫魯僖公征服淮夷,建造泮宮宴慶群僚的情況,以“憬彼淮夷,來獻其琛(珍寶)。元(大)龜象齒,大賂(進獻)南金(質優的青銅器製品)”為尾結之句。
徐國經濟發達,是西周王朝賦稅的主要提供地區,所以“征東夷”“征東國”成為西周立國之後的主要戰事,這在西周早期的許多青銅器銘文上也都有歷史性的文字記載。
徐國有較多的青銅器出土文物。在廿世紀50年代之前,據資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例如:“徐王鼎”、“吮兒鐘”、“徐髂尹鉦”、“義楚鐘”、“徐王義楚鋪”、“王孫遺者鐘”、“徐王庚兒鐘”都是有銘文的。其他還有殷“徐伯鬲”、周“徐偃侯旨銘”、“徐偃王壺”、“豆形獸尊儀”、“徐寶蘊”、“大徐王壽銘”、“徐冠卑”、“環頭大刀”之刀頭。這些徐器大部分是徐國晚期(春秋時代)的東西,而徐國鼎盛期在西周,那時候的徐器想已在戰亂中被掠奪、進獻或散失,到目前為止尚不見批量出土、聞世、發現。
1965年,山東費縣上冶鎮檯子溝村出土“徐子氽鼎”,高21.5釐米、口徑22釐米、重3.2公斤,銘文:“徐子氽之鼎百歲用之”,系徐子“氽”隨葬之品,同時出土的還有銅箭頭等。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縣出土三件青銅器都是徐國的遺物,其中有一件銘文18字“雁君之孫徐令尹者旨型,擇其吉金,自作爐盤。”爐盆就如現在火盤,雁和偃同音,古文字可以通借。1982年在紹興發掘一座春秋大型墓葬,出土的六件青銅器中有三件鑄有銘文,這三件有銘文的銅器是鼎、爐、缶。缶的肩部有—周銘文因殘損未能釋讀。爐的底部有銘文三行其中有“徐王之”的字樣。鼎的器蓋與器肩各有相同銘文44字,標明徐肴尹自作湯鼎。據考古學家考證,肴尹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
關於青銅器,古代有“蚩尤作兵”的傳說,東夷部落是蚩尤等的後裔,徐器製作曾經處於領先和承前啟後的位置。徐器繼承了商器的傳統。例如:商器沒有鐘、只有鐸,鐸形狀與鐘已相同,但比鐘小、口是向上的,有柄,執柄而敲鳴,如有銘文一般都刻在柄上。從西周開始才有口向下的鐘出現,徐器“徐髂尹征”自名征城,就是考古中的句耀,句耀是鐸的音變,在浙江紹興出土有越器句鎦,當系受徐器的影響。在安徽屯溪、江蘇丹徒等地出土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不同於當時南方青銅器的製作風格,都帶有棘刺類密集的變形動物紋及具有幾何印紋、陶紋特點的細密花紋,徐器的中間過渡是難以否定的。
徐國的經濟發展還可以從徐器銘文和徐姓家譜及雜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紹興出土的“徐肴尹湯鼎”,“肴尹”是商朝、徐國、楚國設有管理祭祀的官員。(逸周書·王會解)中有:“祝淮氏、榮氏”(注):“淮、榮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當系淮夷,居然當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見淮夷經濟的發達帶來文化的進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這一神聖的職務輕易地授給一個夷人。徐國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國家,已經有十分明確的分工管理這方面的官員。
《詩經.魯頌·炯》是歌頌魯國養馬眾多的篇章,相對來說淮夷地處江淮河網交錯,航運事業占著優勢。《英山徐氏宗譜》載:第三十八世祖先徐暢,“暢仕夢為司楫,主航運之事。周昭王南征,使暢操舟事之,行之漢澤,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於南昌,報父仇也。”“司輯”是管理航運和船舶的官員,聯繫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辭典》“徐偃王”條下注:“穆王時徐子治國,仁義著聞,欲舟行上國,乃導溝陳蔡之間……。”徐國居然想以航運的優勢,開鑿運河,其國力可想而知。
圖騰
徐氏部落圖騰為鳳,與神話女脩吞下鳥蛋後生下大業之說完全吻合,而且文字也支持。
東夷部落是以鳥為圖騰的部落群體。如東夷部落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鳥)、鳳 (鳳鳥),大約就是由此而來。徐氏部落圖騰為鳳。圖騰釋義:徐是淮夷一支的族稱,由“餘”和“太陽鳥”組成,左邊是玄鳥向日, 更暗合徐氏始祖的天使後代女修吞下鳥蛋後生下大業之說。
“餘”本是“俞”,類似箭矢的尖鋒,它裝在天竿華表建木的頂端,指向中天,用它來代表“天齊”(天的肚臍),也就是“中央” 。這個形狀今湖南黔陽高廟遺址的陶器刻符和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的陶器和骨雕上的刻符上,都已出現為天竿俞,其下的“一”是“相風儀”(風向標),下面的“八”是乾欄支架與分判歷度的標誌。“餘”立在三層壇臺上,合起來表示“徐地”。弇茲,皋陶,徐偃王為始祖。這樣一看,“徐”就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加會意字。
泰山
徐夷有崇拜高山的傳統,每到一處,均樹立“徐山”。現在知曉的徐山是徐州附近的山。其實,遠不止這些。據考證,大禹會塗山氏的塗山,本身就是“徐山”塗,徐,同音字又,據文字學家擬音,徐,塗的古音為TA。有理由推定:。泰山,就是徐山!理由是:
1,泰山周圍,北面的齊國,南面的魯國,原先都是東夷的地盤;
2,泰山的宗教意義是“天臍”,正是徐山的意義;
3,徐山,泰山,同音;
4,秦始皇是贏姓趙氏,本是東夷所出,徐是贏姓徐氏,所以秦始皇專程從西部到泰山封禪,必是家族文化影響。
泰山是現今神州祭祀上帝歷史保存最完備的紀念碑!
一說皋陶之族及其後裔徐夷的圖騰為鳩,皋陶之“皋”正是鳩鳥之義,“陶”乃是“皋”的尾音。“水經·濟水注”引“廣志”雲:“楚鳩,一名嗥啁。”“嗥”即“皋”之諧音;“啁”與“陶”同韻音近,亦為尾音故。“皋”或“皋陶“與”鳩“上古時音義均同。
證據還可以補充很多,例如:春秋時舒夷群落中有舒鳩(在今安徽舒城境);“左傳”襄公三年及杜注記又有鳩茲,在今安徽蕪湖市東四十裡,“鳩茲”又作“皋夷”,可見“皋”之與“鳩”的確相通。今安徽金寨縣天堂寨一帶上古亦曾是鳩茲國所在。天堂寨南麓的羅田縣九資河就是“鳩茲”演變後的諧音。 - “塗山彙考”塗建華
宗教
徐國宗教,徐氏部落圖騰與鳥、鷹關係密切,這是確據。圖騰鳥部落與圖騰蛇部落則完全勢不兩立。『中國人的救贖之路:儒教根源之神話(十六)』中說到:
“商人的最高神-"上帝",雖然被周人革了命。但商人的"圖騰"-鷹(玄鳥),卻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成了和"夏"的"圖騰"-龍並駕齊驅的文化符號:鳳。”
“鳳,後逐漸也被皇權所壟斷,成了皇帝配偶的專用符號和象徵。陽剛的鷹,本是蛇的剋星。但在中國這個龍的國度裡,他竟被"馴化"為雌性、成為蛇的配偶-龍真厲害。”
遷徙史
先秦時期
從今江蘇泗洪縣一帶北遷至今江蘇徐州。
今淮河北岸的安徽泗縣和江蘇泗洪縣是徐人的祖居地。在徐國滅亡之前,徐人以其祖居地為中心,在長江以北不斷地南北遷移。大致以淮河為中軸線,向北到達江蘇徐州乃至山東曲阜,向南到達安徽舒城縣,廬江縣,巢縣一帶,主要分佈於淮河中下游流域,局限於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今安徽東北部,江蘇西北部和山東南部一帶。
一支徐國遺民向北,再一次遷入山東地區,在那裡繁衍發展之後,又逐漸向西遷移,進入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地區。
一支遺民隨徐君章禹來到楚國,定居在今江西西部的餘幹,高安,臨江一帶,即今天的信江流域,漢代在這裡設立了餘幹縣。 徐國故地被吳國吞併後,有一部分徐人留在故土
一支遺民南下到餘水(古稱塗水,今滁縣的滁河一帶)
一支遺民向南遷徙,第一次渡過長江,定居在餘杭山一帶。
一支遺民繼續南遷,一直到達我國的東南部地區,發展成為今天的少數民族畬(她)族,也稱畬民,畬客或佘民。
秦漢時期
秦始皇時的徐福也正是從徐姓的祖居地魯南,蘇北沿海一帶東渡日本,遠播海外的。
一部分居於今的陝西,甘肅,山西的人民,當時被稱為“秦雍流人”,他們輾轉遷徙,沿漢水流域順流而下,渡過長江到達洞庭湖地區,最遠的沿湘水逆流而上,到達桂林,沿西江移入廣東的中部或西部。
一部分居於今河南,河北的人民,被稱為“司豫流人”,他們沿汝水而下長江,渡過長江後,遷於江西的鄱陽湖地區,或沿長江順流而下,到達安徽,江蘇的中部,或沿贛江逆流而上,到達廣東,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地帶。
一部分居於今山東,江蘇,安徽的人民,被稱為“青徐流人”,他們也輾轉遷徙,沿淮水而下,越過長江後分佈於太湖地區,更遠的則到達浙江,福建沿海一帶。東晉以至南朝宋,齊,梁,陳政權的上層人物多出於這一支移民。
入墾台灣宋至近現代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1月,金兵攻佔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難。”1127年,宋室南遷,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這次遷徙,規模龐大,一批徐姓人也隨之由江北遷居江南。在宋,元,明,清朝代更替的戰亂時期,徐姓人又從江浙一帶繼續南遷至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台灣等地。
徐姓人入台始於明末。據“台灣省通志”記載,徐孚遠於明末永曆十八年(1665年)最早遷居台灣,次年徐遠大糠榔西堡糠榔莊。永曆二十八年(1675年),一位叫徐阿華的福建漁民因出海捕魚時遭風暴而漂流到台灣,後來回鄉邀本族6人遷居台灣旗後(今高雄市),並在台灣建媽祖宮,成為徐姓人入墾台灣的開基先人。
徐姓人大約在清末和民國時期開始遠播海外,海外徐姓人主要分佈在緬甸,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新西蘭,美國等地。
東海堂:徐、有、茅。漢時置郡,地當山東兗州東南,江蘇邳縣以東。這均屬於東夷部落地界。堂號即祠堂的名稱或稱號,主要用於區別姓氏、宗族或家族。宗族指中國地方上擁有共同祖先、姓氏相同、聚居一地的人群。一個宗族可以包括很多的家庭,形成大的聚落,保持團結和互助,有祭祖或節慶等共同活動,並保有公共財產。傳統社會中,民眾個人及家庭的財產、事業、社會地位等通常依附於宗族。
豹公墩位於臨沂郯城縣北約3公里處,坐落在205國道西側,東西60米,南北80米,中部高約5米,當地群眾稱為豹公墩,又稱徐氏祖陵。 號稱“中華徐氏始祖陵”。徐豹為徐國第五代國君。山東省臨沂市望族文化研究會和郯城縣人民政府,聯合在豹公墩前樹立了“中華徐氏始祖陵”紀念碑。
有人批評這是偽作,因為政府的商業化動機,不惜作假而成。
徐福
徐福東渡的歷史,由於時代久遠,中外古籍中史實與傳聞軼事混雜不清,若隱若明,因而,有關徐福東渡問題,國內學術界一直有著不同看法。如有的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求神尋仙,荒誕不經,不足為論;也有的認為,徐福到達日本,並且成為日本開國皇帝 - 神武天皇;還有的則認為徐福東渡,可能遠達美洲......
徐福,也被寫作徐市(市即芾字,與黻同),字君房,“神仙傳”上有傳,戰國後期齊國著名方士。許多徐姓家譜認為他是徐偃王29世孫,本名議,字君房,南朝王僧孺所編的“百家譜”中亦有“議,字彥福,一名市,秦始皇使往蓬萊,居東海”的記載,有的徐姓家譜還據前人考證,徐福大約生於齊王建十年(前255年),秦朝統一後,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上書秦始皇,允許後,率眾開始為秦始皇人海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時年36歲。
現存最早明確記載徐福東渡至日本的日本文獻是寶町時代延元四年(1339年)北(自田)親房編撰的“神皇正統記”,其後,各類相關著作,包括地方文獻,辭書中也都有了類似記載。
在日本,徐福及其所率眾人的後代大多已不再姓徐,而採用與“秦”之讀音相同的羽田,羽太,波多,博多等日本姓氏。
徐鉉
徐鉉(916年-991年),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學家、書法家。其編纂的《大徐本說文解字》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父徐延休,官江都少尹,遂家其地。 徐鉉十歲能作文,不妄游處。與韓熙載齊名,人稱“ 韓徐 ”。初仕楊吳,為校書郎。又仕南唐三主,歷官知制誥、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後隨後主李煜歸宋,官至散騎常侍,世稱“ 徐騎省 ”。淳化初因事貶靜難軍行軍司馬。淳化二年(991年),遭廬州女僧道安誣,被貶謫為靜難行軍司馬(屬邠州)。邠州苦寒,不御毛褐(沒有禦寒的衣服可穿),終致冷疾(風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帶,遽索筆手疏,約束後事,又別署曰:『道者,天地之母。』書訖而卒,年七十六。
徐鉉工於書,好李斯小篆。與弟徐鍇有文名,並精小學,世稱“ 江東二徐 ”。雍熙(984~987)間,曾受詔與句中正、葛湍等共同校訂《說文解字》,新補19字於正文中,又以經典相承及時俗通用而為原書所不載者402字附於正文之後,世稱“ 大徐本 ”。
又參與編纂《文苑英華》,所著尚有文集30卷,《質疑論》若干卷。徐鉉在文字學上卓有成就,在詩歌、散文創作方面成就也十分突出,《全唐文》《全唐詩》《全宋文》均收錄有其作品。著有《稽神錄》《騎省集》《徐公文集》,後世引用其著作的有:
徐光啟
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號玄扈,聖名保祿(拉丁語:Paulus),諡文定。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明朝末年儒學、西學、天學、數學、水利、農學、軍事學等領域學者,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明朝天主教教友領袖,于崇禎朝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任上病逝於北京。
徐光啟,是近代上海文化始祖,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近代科學技術事業的先驅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際,他憂國愛民、清廉勤政,傾心竭力以實學救國利民,在西學東漸,引進西式火器和發展明軍炮兵抵禦後金,引種和推廣番薯、良種水稻等高產抗逆作物等的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
徐光啟最著名的事蹟之一是他與利瑪竇合作漢譯歐幾裡得《幾何原本》前6卷,其中譯定的一些重要術語沿用至今。此外,他親自或組織他人與來華天主教傳教士合作編譯了其他一系列漢文西書。徐光啟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其盡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編纂集中國古代農學之大成的《農政全書》和系統介紹西方古典天文學(主要是第穀體系)理論和方法的《崇禎曆書》[注 2]等百科全書式巨著[注 3]。徐光啟還著有軍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數量可觀的天主教傳道護教文章。徐光啟病逝後,李之藻輯大量徐光啟譯著等成叢書《天學初函》刊行。
中文版《幾何原本》中的插圖:利瑪竇和徐光啟
在西學方面啟蒙于郭居靜、受教於主要合作者利瑪竇,徐光啟深感中國傳統學術於邏輯的嚴重欠缺和中國數學的停滯落後,因而高度重視演繹推理,以數學為著力點,宣導數學的研習、普及和應用;同時,他以理論指導實踐,長期身體力行地進行天文、水利、農業等方面的科學實驗和測量以及天文望遠鏡、西式火炮等的製造,歸納總結實踐經驗。徐光啟生活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與培根、伽利略、笛卡兒等西歐學術名家同時代且並駕齊驅,在一些方面或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對待西學和西方文明的態度問題上,遠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馮桂芬「中體西用」等思想,徐光啟不僅試圖組織人才隊伍在道理和技藝各層面虛心學習和利用西方優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藝之士,虛心揚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漸進之業,我歲月間拱受其成」),還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匯並超越(「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先須翻譯。」)的發展路線。
徐光啟軍事學著作《徐氏庖言》
徐光啟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時弊,挽回世道人心,「補儒易佛」,改良中華文化。徐保祿閣老是羅馬大公教會漢傳開教之初熱忱而忠貞的教友領袖和護教士,是中國基督教史上影響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譽為中國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1933年,徐光啟被天主教上海教區宣告為「天主之僕」,啟動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後,利瑪竇、徐光啟列真福品案分別重啟。徐光啟的後裔倪桂珍,是近代中國影響巨大的宋氏三姐妹的母親。他們都是基督徒家庭,宋氏三姐妹對近代中國產生巨大影響。
徐光啟(圖中下左)及其孫女許甘第大(下右) 和三位重要來華耶穌會傳教士:義大利神父利瑪竇(上左)、神聖羅馬帝國神父湯若望(上中)、比利時神父南懷仁(上右)
徐光啟集中國古代農學大成的巨著《農政全書》(上海嘉定孔廟展品)
徐繼佘
徐繼佘 [yú](1795.12.4—1873.3.30) 晚清名臣、學者,字松龕,又字健男,別號牧田,書齋名退密齋,山西代州五台縣人。據1934年徐永信等續修鉛印的《五台徐氏宗譜》,徐繼佘系第二股第十五世,徐向前系第三股第十九世。二人是同族同譜,前者是後者的族。
道光六年進士,歷任廣西、福建巡撫、閩浙總督、總理衙門大臣、首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徐繼佘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偉大先驅之一,《紐約時報》稱其為東方伽利略。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在文學、歷史、書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環志略》、《古詩源評注》、《退密齋時文》,《退密齋時文補編》等。
徐繼畬最重要的著作是介紹世界各國風土人情的《瀛寰志略》,他在書中所推崇的西方政治制度,就當時而言,其思想是非常超前的。雖然推崇西方制度,但也深知清朝現實,為人謹慎,也因此,雖然仕途有所坎坷,但終究得以善終。同治年間官至太僕寺卿,加二品頂戴。
華盛頓紀念碑落成典禮,清朝政府贈送的一塊石牌中用徐繼畬的《瀛寰志略》節選來篆刻碑文:
“欽命福建巡撫部院大中丞徐繼畬所著《瀛寰志略》曰:按,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于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大清國浙江寧波府鐫,耶穌教信輩立石,咸豐三年六月初七日,合眾國傳教士識。”
大清國浙江寧波府鐫贈美國華盛頓紀念塔
徐勤先
徐勤先(1935年-),聞名於世的六四抗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三十八集團軍軍長。
1935年出生於山東省掖縣,山東萊州人。8歲隨父闖關東到瀋陽,小學未讀完即輟學賣菜,民間曾一度誤傳其父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徐海東,實則乃出身貧寒的農民子弟。1950年韓戰爆發後,徐勤先要求參軍因年齡不足被拒,為此咬破手指寫血書要求參軍才被接受,1950年12月入伍,入朝作戰。195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回國,歷任報務員、通訊營長、團參謀長、師作戰訓練科長、坦克一師師長、陸軍第三十八集團軍副軍長。徐勤先是198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大演習的指揮者之一。1987年任陸軍第三十八集團軍軍長。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拒絕執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的調動部隊進京執行任務的命令,被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出獄後,徐勤先被保留副軍職待遇,隱居河北省石家莊市。
“懷仁博學真儒將,一代豪雄硬脊樑。甘赴刑廷違上命,但求民主大興邦。”— 李銳(毛澤東秘書)
西周青铜器上金文中几次提到周朝伐淮夷孚吉金。“孚”的意思是:获取、掠夺。“吉金”代表优良的青铜器。而徐国为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意思是说:“在那个时期,(安徽)繁阳南边的淮夷地区盛产铜、锡这两种金属。”
《兮甲盘》铭载西周“关市之征”之后,对南方诸侯百姓的规定: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命令),则即刑戴(扑)伐。意思是:“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
周穆王时期,有十五器上的铭文有和淮夷,特别是徐国有关的战争记录。
《诗经·鲁颂·泮水》记载了鲁僖公征淮夷,建造“泮宫”宴请群臣的情况。结尾是: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珍宝)。元(大)龟象齿,大赂(进献)南金(质优的青铜器制品)。
徐国经济发达,对周朝提供了非常多的赋税。因此,征东夷、征东国变成了西周成立后的主要战争。这些,在西周初期许多青铜器铭文上都能找到记录。
徐国的出土青铜器非常多。其中,在二世纪50年代之前,有二四件。比如:
徐王鼎 吮儿钟 徐髂尹钲 义楚钟 徐王义楚铺 王孙遗者钟 徐王庚儿钟(以上都有铭文,以下都没有)商朝时期“徐伯鬲” 徐偃侯旨铭(这个和以下都是周朝时期的) 徐偃王壶 豆形兽尊仪 徐宝蕴 大徐王寿铭 徐冠卑 “环头大刀”的刀头。这些多是春秋时期的产物。但是,徐国的鼎盛期是西周。那时候的徐器多已散失,目前没有出土。
1965年,山东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徐子氽鼎”。
1979年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了三件青铜器。这些都是徐国的产物,其一件铭文: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炉盘。炉盆为火盘,雁同偃(通假字)。
1982年,绍兴发掘出一座春秋时期的坟墓,出土了六件青铜器。其中,三件有铭文。这三件分别是:鼎、炉、缶。缶肩部有周代铭文,但是因残损,没有办法分辨。炉底部的三行铭文中带有徐王之三个字。鼎的盖与器肩都有相同的铭文,都是44字。其中,标明了徐肴尹自作汤鼎。据考证认为,“肴尹”有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员。
绍兴出土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的祭祀官员。
徐国青铜器的意义
徐国青铜器有着明显的商器特征。举个例子:商器没有钟,但是有铎。他们的形状相同。区别是:铎比钟小,口朝上。并且有柄,执柄而敲鸣。它的铭文通常刻在柄上。
西周时期才出现了口向下的钟。徐器徐髂尹征就是铎。在浙江绍兴,曾经出土越国青铜器句镏,可以看出来它在很多方面受徐器影响。
徐器同样吸取了西周青铜器制作的技术。因为徐国在一定程度上仰慕西周的礼制和文明。安徽屯溪、江苏丹徒曾经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徐国青铜器,与南方青铜器有非常不同的风格。它们都带有棘刺类密集的变形动物纹,而且具有几何印纹、陶纹特点的细密花纹,这些都是西周青铜器的显著特征。
這樣看來,徐國文物,因為恰好在神州、神話空白階段,徐器的補充、过渡作用难以否定,對於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即BC500之前中國神話部分,有極大的歷史意義。很多人會期望,也許有一天,隨著徐國歷史清晰呈現,神州歷史將大白於天下。
中國歷史並非源遠流長
姓氏文化大概是人類文化中無法篡改、無法抹去的,因為姓氏文化展現了人類的本性,無法迴避的是家庭私有製。即便是統治者也無法抹殺自己的姓氏,反而是要光宗耀祖。在非正常狀態下無法改變人類的姓氏。我正是看到了這個漏洞,看清了中國正史不正,野史非野,神話可信。僅從姓氏文化根源進行挖掘,就可以很容易找到真實。這種方法,在之前對農曆、中秋節、生肖就挖掘出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的假說,同樣,通過姓氏,同樣也可以找到真相。
承認神話,就意味著中國人認為是不懂常識、不講科學、不談真實歷史,但收穫是,姓氏是有根源的,中國人是有名有姓的;如果不承認神話,中國人的姓氏說不通。沒錯,不承認神話,中國人的姓氏就是假的,不承認神話,中國的歷史就更沒有源遠流長。只有也僅只有承認神話,中國人的姓氏才會有根源、才會有歸宿、才可以認祖歸宗,最可怕的是,中國人如果不承認神話就會犯最大的罪——數典忘祖。
上帝確實在中國神話那裡!這是中國人難以接受的事實。
承認神話,才可以找到中國人的姓氏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