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民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民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月 22, 2019

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没有王,只有耶稣是王



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是:没有王,只有耶稣是王  

  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契约性文件,在美国政治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个公约4次提到神,1次提到基督;公约虽短,但却宣示了殖民地的目的、政治实体的基础和殖民地政府的权力。公约援引上帝的旨意为其存在的根据,上帝的意志是高于一切的神圣法律,是一种不容怀疑的对全体清教徒的神圣约束,是世俗政府的法律基础。

  1776年独立战争时,美国共300万人,98%的是新教徒;1.8%是天主教教教徒;0.2%是犹太教徒。革命军里半数以上的士兵和军官是长老会教徒。长老教会反对独裁与所有的君主制度。詹姆斯一世说:“长老会反对君主制度,就如神对魔鬼的态度一样”。长老教会的政治概念是:人民拥有神所赐的天然、不可让渡的权利,政府是人民之间所立的契约的产物。

  派屈克.亨利是美国革命发起人之一,他说:“除了诉诸武力并依靠万军之神, 我们已别无选择。但我们不能独力打这场仗,有一位公义的神在主宰地上万国的命运。这场争斗并非只有强者能参与。生命可贵, 和平可悦, 但一定要我们被捆锁被奴役才能获得吗?全能的神啊!这万万不可。我不知别人如何,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北美人民对英国不公义统治的反抗,是根据圣经原则恢复公义的合理行为,因此所有基督徒投身于独立战争乃是符合正义的事业。当时签署《独立宣言》55人当中有52人是正统而虔诚的基督徒,其中就有著名的长老会牧师、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约翰.威瑟斯庞。

  美国独立宣言的书面宣言是“没有王,只有耶稣是王”(No Kings but King Jesus)!《独立宣言》开头说:“在人类历史事件的进程中,当一个民族有必要解除其与另一民族相连结的政治桎梏,并按照自然法和上帝的意旨在世界列强中取得独立与平等的地位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真诚与尊重,要求他们必须将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被造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若干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他们中间建立了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阐述了上帝、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如下:1)上帝创造了人,人创造了政府;人的创造者并不创造政府;2)上帝创造了拥有平等权利的人,上帝没有事先创造统治者和被统治者;3)人人平等意味着没有人自然地拥有统治他人的权利,即使他们事实上比其他人更强;4)上帝并不直接保障人的权利,而把建立政府、保障权利的工作交给了人;5)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人民的同意,除此之外别无渊源。

  有人说:Laws of Nature and of Nature's God,特地在“神”之前以“自然”修饰,以表明他们所说的“神”与“自然”等价。驳:这简直是胡说。如果说“我的书”,能推出“书”与“我”等价吗?无神论狂妄自大,自认为比上帝伟大,不把神放在眼里!在希伯来语中,造物者专指上帝;英语中的造物主也是指的上帝。

  中国最具学术性的商务印书馆,在刊行美国《独立宣言》时,竟将造物主加上引号,将上帝译成神明,将“人人被造平等(All men are create dequal)”译成“人人生而平等”。当权者绝不愿意让中国人知道自己是在“被上帝所造”时享有平等的。

  当年美国的缔造者们尤其是杰佛逊,在考虑民主制度和人权理念所赖以成立的根据时,曾煞费苦心。若说人权是基于理性和道德共同讨论的结果;那么,通过人们的共同讨论就可以将它们推翻。若说不能被推翻,那就一定有一个超越于人的理性和道德之上的权威,这便是上帝。上帝带着永恒正义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是人权的力量源泉。

  惟有以上帝──永恒正义和绝对公义的名义,而不是以人民的名义,不是以人的理念和德性的名义──只有当我们自己真正信神,且对此深信不疑的时候──民主、自由、人权、平等这些美好的东西,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才不致被人的根深蒂固的罪性和有限性所侵蚀、遮盖。民主并不仅仅是一种公平的制度,民主是一种来自对上帝的信仰。

  独立宣言签署之后,国会立即议决为全国民众进口了2万册圣经。1777年11月1日美国建国元勋们在一篇感恩宣言中声明:“鉴于顺服全能之神的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他们可以一起忏悔他们多重的罪恶,正是这些罪恶使他们失去了神的恩典。他们谦卑、真诚的祈求或许会使神,通过耶稣基督赦免、洗清他们的罪过,保佑这些州的政府,以宗教的手段来发展这个存在于圣灵之公义、和平和喜乐中的国家。”

  1787年国会通过《西北条例》道:“宗教、道德和知识,对良好的政府及人类的幸福是很重要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永远鼓吹它们。”当时设立学校是为了教导宗教、道德和知识!

  《美国的神和国家》(America's God and Country)的编辑费德拉(William Federer)对撰写宪法的人作了一番统计:“属于圣公会的人有29名,属于加尔文派约有16-18名,2名是循道会,2名是路德派,2名罗马天主教徒,1名游走在贵格会和圣公会之间,1名是公开的自然神论派——这位是富兰克林博士,他参加各式各样的基督徒崇拜,当众公开祷告,并对所有的教派做出许多贡献。”

  当美国制宪会议意见纷繁,难以妥协、难以整合时,本杰明.富兰克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道:“阁下,我已年迈,但我活得越久,就越相信一项真理——神掌管人间万事;如果一只麻雀离开他的看顾,就会掉在地上,一个帝国没有他的帮助岂能兴起。我们坚信圣经所言:‘若非耶和华建造,建造的人便枉然劳力’。我相信,没有神的帮助,我们所完成的政治实体将不会比巴别塔好到那里去。”他要求在起草美国政府的宪法时,每早开会之前,先向上帝祷告,以祈求全能者帮助为开始。富兰克林平时看起来对宗教并不虔诚,他如此提案,是因为他确实看到了人的尽头和有限性。

  1787年美国宪法第七条提到“上帝”云:“本宪法于我主纪年一千七百八十七年,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后第十二年的九月十七日,在制宪会议上由出席各州一致同意而制定”。

  也许有人说,这不过是一个技术性的日期表述,应没有更多的含义。但不应忘记,这部宪法是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由一些非常审慎的立法者深思熟虑、反复争辩、字斟句酌制定出来的。宪法制定者正是在这样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悄悄记下了他们对上帝的信靠。
美国宪政思想史权威弗里德里希(Carl J.Friedrich)说:西方的自由宪政,从头到尾就是以基督教为主要思想背景的。只有基督教人性观念才能引出下面这一结论:现代宪政的制度设计重点就在“人权保障”上,尤其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而人权得以保障,就必须实现“有限政府”。这种信念源于“人的原罪”。

  美国宪法签署人之一,麦亨利(James McHeny)说:圣经“可以独立保障社会秩序和和平,并给予我们公正的法院、政府的宪法一份纯洁、安定和有所助益的安全感。没有圣经,我们只会徒劳无功地在宪法之外制订越来越多的法律规章”。

  托克维尔考察美国时发现:在各国立法中都有法学专家或富有修养的权贵立法,“然而在美国,立法的正是穷人,而他们在这方面通常总是考虑社会的最大利益。”他们按圣经立法,人人都熟悉圣经,清教徒牧师经常传讲上帝的律法,所以即使穷人也可参与立法。他承认:“在美国,启发民智的正是宗教,而将人导向自由的则是遵守上帝的诫命。”

  人民如果不守法,法律再完美也没有用。美国人比较守法,在有“停”的路标前,一定停车再走,无论有无警察在场,也无论有无其它车辆,或是深更半夜。在旧金山大地震时,人人急着回家救灾,车队大排长龙;因断电没有红绿灯,也没有警察指挥交通,但人家都按规矩轮流通过,没有人抢路,也没有人按喇叭。这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国,…

  大致来说,美国社会比较公平合理,到任何公私机关办事,只要合法,绝不会被故意刁难,更没有听说索取红包的事。人在任何地方都受到尊重,活得有尊严,这才是美国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在于国民信仰神。因为有了信仰,才会秉公守法;才产生好的政府官员;才能实行民主法制;才能促使百业振兴、经济繁荣;才能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

  如果你参加过美国的教会活动,就会明白美国之所以能够实行民主,决非偶然。教会中的重大决策,莫不是透过民主程序制订。教会的每一个团契,其人事、经费、活动,亦皆是透过民主程序决定。一切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组织严密,规章详尽,有条不紊。

  美国教会既发达,而美国的宪法精神又以圣经为蓝本,政治制度与教会行政制度,几乎近似得像双生子。可以说,美国实行民主制度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美国人从小在教会受训练,走进政府以后,把教会所学习的运用在国会即可。

  1945年费孝通说:美国人信奉的耶稣是一个舍己为人的象征:他同情人生的不完全,他为残杀他的人求赦免,不讲报复;他把自己的爱扩大到了整个人类,甚至包括残杀他的人。在这种宗教里才有牺牲精神。

  基督信仰不仅是一种观念活动,更是一种组织活动和制度建设活动。梁漱冥说:教会的集体生活培养了人们的公共观念、纪律习惯、组织能力和法治精神。

  美国文化是一种基督教文化,从总统到公民,绝大多数美国人心中不能没有上帝,手中不能没有《圣经》。自殖民地时代以来,美国宗教起到了凝聚民族心理、统一民族道德准则的作用。与其说美国宗教是在不断的世俗化,不如说美国政治是在不断地神圣化。



美国人对上帝的信仰

  美国之所以没有独裁者,是因为美国领导人都有宗教信仰!美国建国二百年来共有45个总统,除去奧巴馬之外,全部都是上帝的信徒。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总统在就职典礼上,亲吻《圣经》,手按《圣经》宣誓,并在正式誓词之外,另说了一句“我宣誓,我祈求上帝的保佑”。以后历届总统都将手放在《圣经》上宣誓就职,就职宣誓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愿上帝帮助我!”并在就职演说中祈求上帝的保佑。总统宣誓就职典礼上台上都有牧师。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是第一位迁入白宫居住的总统,他曾经志愿做一名全职的基督教牧师,为此进了哈佛大学专修神学。在总统府迁入白宫后,亚当斯下令在正式的餐厅刻上祷词:“我祈求上帝,将最好的祝福赐予这座屋子和以后居住在这里的每个人,但愿唯有诚实睿智的人永远在这屋檐下治理!”这个祷告词至今刻在白宫的餐厅上。

  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1798年10月11日对军队的演讲道:“贪婪、野心、报复、放纵,如同鲸穿透鱼网一样,将摧毁我们宪法的基石。我们的宪法是为有宗教信仰的人民制订的。对其它人的政府而言,是完全不够的。”在他看来,美国的法律只能约束信基督教的人们。1811年8月28日亚当斯记录道:“对共和体制、对所有自由政府、对所有政府管理之下的社会福祉,乃至对全人类来说,宗教和道德都是唯一基石。”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说:“我没见过比基督教更好的道德”;在他那本读烂了的圣经首页上所写的话是:“我是一名真基督徒,换言之, 我是一个谨守耶稣教训的门徒。我深信整个国家将与造物者联为一体,最好也与耶稣的纯粹教训合而为一。”

  在托马斯.杰斐逊(1801-1809)和詹姆斯.麦迪逊(1809-1817)当政期间的华盛顿,每到星期天政府便成了教堂。杰斐逊在就职的那一年便开始在众议院参加礼拜活动。杰斐逊在其整个执政期间一直允许在行政部门建筑内作礼拜。福音宣讲活动也出现在最高法院的法官办公室内。杰弗逊说:“我的确反对基督教的败坏面,但绝不是针对耶稣本人的。我是一个信靠耶稣的基督徒。……上帝赋予我们生命,也赋予我们自由。这是神的恩赐。自由不能侵犯,否则会触怒上帝。”

  麦迪逊仿效杰斐逊,与骑马去国会做礼拜的杰斐逊不同,他乘坐一辆四驾马车。杰斐逊和麦迪逊通过在政府建筑内参加礼拜,有心和特意地向作为共和政府精神支柱的宗教表示象征性支持。詹姆斯.麦迪逊说,“我们远没有将美国文明的前途押在政府权力上。我们将我们所有政治机构的前途押在了人类自治能力上,押在了我们每一个人按照神的“十戒”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上。”

  美国第六任总统亚当斯说:“我们的宪法是为有信仰的人写的”。他在1821年独立纪念日演讲道:“美国是矗立在山上的烽火。今后也将是永久的、唯一的、光芒四射的、矗立着的烽火,山下的居民必定仰望此烽火,祈望慈爱的救赎之光。”

  詹姆威廉麦金利 (William McKinley) 曾经发动了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将美国的国土延伸到了中国门口。麦金利是卫理公会教友,他说“我相信基督的神性,并认为基督教是世界文明最强大的因素。”麦金利也是位被刺杀的总统,在遇刺中弹后,要求善待刺客,临终前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愿他的旨意成就”。

  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绰号“强人基督徒” (muscular Christian)。因他更倾向于“因行为称义”的教义,竭力推崇靠行为得胜。他说:“我相信《雅各书》, 基督徒不能只单单听道,而且要行道”。罗斯福坚持去归正会教堂 (Reformed Church)做礼拜。在罗斯福时代,美国铺设了贯通大西洋底的海底电缆,并着手始建设苏伊士运河。罗斯福也是美国总统中的少有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是长老会信徒,他多次表示,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上帝庇佑的美国负有全球性使命。这种使命感使他在政期间提出著名的“威尔逊十四条”。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国际联盟,即联合国的前身。

  1945年,被认为最强调世俗的罗斯福总统在第四次就职演说中也把上帝摆在美国事业的首位,他指出:“全能上帝……赋予我们的国家一种信仰,在一个苦难深重的世界里,这种信仰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希望。”

  哈里杜鲁门是个浸礼会的信徒。杜鲁门在1952年签署了设立全国祈祷日的国会联合决议案。杜鲁门在口袋里随身带着自己的祈祷文。它的开头是:“全能永恒的上帝,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帮我为人正义,帮我思考正义的事,帮我采取正义的行动,就因为是正义的。让我在诸事中真诚、诚实和正直。”

  艾森豪威尔威尔总统说, 宗教是“美国自由的根基和力量的源泉”。

  1961年1月,约翰.肯尼迪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的先辈为之奋斗的那些革命信念,在世界各地仍然被争论;这个信念是,人的权利不是来自国家的慷慨,而是来自神的恩赐!”;“我们将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承受任何负担,排除各种艰难,支持所有朋友,反抗一切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在与胜利!”;“让我们团结一致,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听从以赛亚的号令,‘解下沉重的锁链,让被欺压的人得到自由’!”

  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三个与宗教有关的问题:第一,他相信上帝的存在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第二,每个人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上帝所赋予而不是国家给予;第三,他指出了所有人的职责,特别是美国人的职责,就是在世界上完成上帝所赋予的使命。

  美国第38任总统福特(1974)说:“若没有上帝,就没有美国这样的政府,也没有美国式的生活。‘认识上帝’是对‘美国主义’最根本、最基础的表达。美国的建国者们看见了这一点,也正是因为有上帝的帮助,这样的‘美国主义’还将持续下去。”

  美国的国歌《星条旗永不落》是因作者在1812美英战争之初,看到国旗在英军的进攻下,依然高高飘扬而心潮澎湃,触景生情,一气呵成的。1931年美国国会定其为国歌。

  搜索遍大陆的网站,没有美国国歌的全文翻译,而且把信仰上帝的话全部删掉。下面是美国大使馆网的翻译。

http://www.usembassy-china.org.cn/infousa/AmReader/GB/p99.htm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
  我们在暮色将尽还自豪为之欢呼的旗帜,
  是它的阔条明星经过艰险的战斗,
  依然迎风飘扬在我军碉堡上。
  炸弹在空中轰鸣,火箭闪着红光,
  一整夜都成为我们国旗依然存在的见证,
  哦,那星条旗是否还飘扬在
  自由的国土,勇士的家乡!
  ………
  哦,当自由的人站在可爱的家乡,
  面对战争的创伤,
  愿星条旗也像这样长久飘扬,
  愿上帝拯救这片土地,
  赐予和平和胜利。
  赞美那创建和保存我们国家的…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我们一定能战胜。
  我们座右铭是:“信奉上帝”!
  星条旗在胜利飘扬,
  飘扬在自由的国土,勇士的家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风行一时的军歌:《赞美上帝 传递弹药》
  炮手倒下,一颗子弹决定他的命运,
  炮手倒下,接着他的副手捐躯。
  随军牧师一跃而起,瞅一瞅士兵兄弟,
  他自己在大炮旁就位,放下圣经,
  大声喊道(合唱)
  “赞美上帝,传递弹药!
  赞美上帝,传递弹药!
  赞美上帝,传递弹药 
  我们将永远拥有自由!
  赞美上帝,把炮口对准目标。
  再不能坐在一边祈祷。
  赞美上帝,我们都站在地狱
  和蓝色海洋的深渊之间!”
  是呵,随军牧师句句在理,
  你们应该相信
  他也是个操炮的好手,
  大声喊道
  “赞美上帝,我们正肩负伟大的使命! 
  开船啦,我们可不是去撒网捕鱼。
  赞美上帝,传递弹药
  我们将永远拥有自由!

  小布什总统说:“对于世界来说,美国最伟大的象征是自由女神。女神手持两样东西,她一只手高举着自由明灯,另一只手拿着法典。”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底座高4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1884年7月6日,自由像正式由法国赠送给美国。1886年10月中旬,自由神像的建立终于全部完工。10月28日,美国总统亲自参加自由神像揭幕典礼并发表了讲话。

  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字样。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不似希腊那举世文明的铜像,
  拥有征服疆域的臂膀;
  屹立在这浪拍夕照之门的,
  将是一位高擎火炬的伟岸女人
  ——火焰凝聚闪电,
  她是“流亡者之母”。
  从她燈塔般的手臂间闪耀着面向世界的召唤;
  她宽柔的目光洒落在连接双城的海港。

  “古老的大地,永保你们历史的辉煌!”她呼喊
  用缄默的双唇:
  送给我 
  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 
  你那无家可归饱经风波的人们
  一齐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自由的灯火

  1892年在判决三位一体论时,高等法院事实上查阅过和美国这个国家建立时相关的几千份文件,包含每一州的宪法以及至1776年前的所有盟约和法院所有各种不同的判决。最后,他们说:“我们的法律和制度必须基于能具体表现人类救主的教导,否则别无他路;在这个意义和范围内,我们的文明和制度都在强调基督化……这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这也是历史的事实。从发现新大陆到现在,……到处只清楚地听到一个同样的事实……这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位上方的石头上,就镌刻着《圣经》中的十诫。

  1925年美国的中学教师约翰T.斯科普斯因讲授进化论而被指控违反田纳西州法律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款,被判有罪。这一事件以“斯科普斯审讯案”为名而载入史册。

  一个国家的座右铭,反应一个国家的特征和民族的精神。1956年7月20日,国会在美国《联合决议》法案中,把“我们相信上帝”(In God we trust)作为美利坚合众国全国性的正式座右铭,美国政府办公大楼上都刻着这句话。林肯被刺之前签发的最后一个法案,是在硬币的一面刻上“我们相信上帝”(In God We Trust)的字样。1955年,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确定把“我们信赖上帝”这一短语印在美钞上。1957年版的美钞上就出现了“我们信赖上帝”。美国人以上帝之名起誓,证明美钞的信用。

  美国的“爱国誓词”说:“我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以及它所代表的共和国,一个国家,归上帝主宰”。在法庭作证,要举手向上帝宣誓;在庄重仪式上不忘说God bless America(神佑美国)。

  1968年12月,美国阿波罗8号的3位航天员首次冲破地球的引力进入月球轨道。圣诞节清晨他们在太空中轮流朗诵《创世记》一章1~10节。美国邮政局为了纪念这次飞行曾发行纪念邮票,邮票图案中央赫然印着四个字“In the beginning God……(起初,上帝…)”。
1969年7月20日10时56分,阿波罗11号的航天员阿姆斯壮的左脚踏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他和另一位航天员艾德林在月球表面漫步两个多小时,艾德林在月球上通过卫星转播站向人类发出呼吁:“无论你在何处,请暂时停下来,向上帝表示感谢!”他们朗诵《诗篇》第八篇的诗句:“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 ‘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然后将《诗篇》第八篇留在月球上。


  1982年10月4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授权并要求总统将1983年定为全国“圣经年”。决议说:“鉴于《圣经》——上帝的话语,对美国成为一个独特、蒙福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鉴于源于《圣经》的深刻宗教信仰曾经启发了我们国家早期的定居者;鉴于《圣经》的教导激励出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之公民政府的思想;鉴于我们许多伟大元首——包括华盛顿总统、杰弗逊总统、林肯总统、威尔逊总统都极大地赞美《圣经》对美国的非凡影响,如杰克逊总统曾说:‘《圣经》乃是我们建立共和政府的基础。’鉴于我国历史清楚地显明,个人、家庭、社会自愿运用圣经教导所带来的价值观;鉴于通过《圣经》能更新我们对上帝的认识和对他的信心,增加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力量;所以现在众参两院通过决议,授权并要求总统将1983年定为全国‘圣经年’,一次肯定《圣经》曾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国民需要学习、运用圣经的教导”。

  2004年6月14日,在美国“国旗日”那天,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保留国旗效忠誓词中的“在上帝之下”(Under God)这句话。

      2017年2月第四十五任總統川普準備就職:“我要說,這辦公室是有如此強大的權力,但是你需要上帝來作更多的決定,”川普告訴布羅迪。 “當你坐在這個椅子,這不是一個可以真正改變生活的椅子,幾乎沒有一個可以譲你自己作決定。所以你要上帝更加來幫忙照顧你如此。

註 :川普把一切交给了上帝。 






6月 03, 2018

六四慘案時是上帝在那裡還是偶像在那裡

中華文化始祖女媧伏義


香港何志滌牧師說29年前「我很記得六四發生那一天,是星期日凌晨,那一天,我們還要去崇拜,我慶幸那天不用負責講道,因為大家都無話可說。發生如此慘劇,所有牧者都茫然,那一刻難免會問,上帝去了哪裡?」自己沒有任何政治立場,但仍然深刻。

29年後的今天,何牧師這樣說:「耶穌一直看着地上發生的事情,但祂怎樣想,我卻不肯定。我只肯定祂終有一天重臨大地,給予最公義的審判」。

六四發生時,上帝在哪裡?很多人都會問這個問題,尤其是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不信者、無神論者、馬教者,但作為一個牧師到現在也不知道六四時“上帝在哪裡”,這恐怕對於傳福音有相當大的阻礙,因為不信者更有理由不信,因為信徒更會喪失信心,推而及之,每個人經歷悲傷、苦痛時,上帝又在哪裡?為何遭遇如此大的人間慘案?

六四慘案發生時,上帝在哪裡?

常識是中國是偶像大國,偶像大國的王行的是假醜惡,偶像大國的民行的也是假醜惡。


自由永遠歸於上帝不是偶像神

六四的悲劇在於,十億人中的少部分學生政治理念改變了、價值觀改變了,但陰陽辯證法、八卦唯物主義哲學沒有改變、專制文化沒有改變、偶像文化沒有改變、儒釋道沒有改變,質言之,世界觀沒有變,還是屬於愚昧之民,民主人士與共產黨還是在同樣的世界觀裡,要么無神論、要么儒釋道、要么馬列教,多是謊言神。所以,六四慘案是一個偶像神之下發生的亂局,是偶像神之下一家人的紛爭、亂局。換句話說,以神的角度看:

八九民運時,學生、共產黨和政府都在偶像神那裡鬧騰。

這才是八九民運失敗的苦難之源,是六四慘案真正的苦難之源,也是兩千五百年來由神州轉化為偶像大國的根源。


跪拜永遠歸於上帝而不是偶像神

所以,上帝在哪裡?

是的,上帝看著呢,何牧師說耶穌一直在那裡,祂時時處處無處不在,只是祂會以祂的方式來管理。六四之後許多的學生、民運人士轉瞬之間不就成為基督徒、牧師了嗎?被神揀選的得安慰了嗎?

反觀繼續認謊言神的民主自由人士,一直處於苦痛之中,無法隨著時間而隱去苦痛,反而產生自責、紛爭和分裂嗎?永遠記住,偶像神只會使人痛苦、仇恨和紛爭。

所以,上帝在哪裡?

上帝永遠在祂創造的被造物裡面,祂一直在六四慘案屠殺現場的每一個參與者中,上帝知道六四學生與死難者母親的所有痛苦。問題是,學生、民主人士並沒有在上帝這一邊,甚至於故意不認識上帝、敵對上帝。

所以,上帝在哪裡?

因為耶穌神是真理、生命和愛的神,偶像神是謊言、死亡和仇恨的神。如果八九民運是屬耶穌的,一定會得勝!六四慘案就不可能發生。如果八九民運是屬撒旦的,一定會失敗!六四慘案就一定會發生!

今天,何牧師和很多基督徒不願意紀念六四、紀念文革、紀念大躍進、紀念抗日戰爭、紀念猶太人大屠殺、紀念廣島核戰、紀念斯大林肅反……以政治是傳福音的阻礙為由、為障礙為由,符合政治正確,這完全是彎曲、乖謬的,是二戰後撒旦最大謊言。


神就是愛

六四慘案與苦難的天父

六四慘案失去的生命乃是神所創造的生命,教會和基督徒不能掩面不顧,生命之崇高乃是因為我們的天父所創,地球上每一個人的生命都高於整個世界,乃是因為天父顧念祂親手所創的人,耶穌依著天父的大愛成就了對世人的拯救計劃。可以說,從天父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死亡、埋葬、復活和升天那一刻,讓人類看到,天父是苦難的天父,耶穌是蒙福的獨生子。對此,以一個父親來看,誰的苦難更大?神的還是人的?

抵擋神,中華文明的內核

人類之罪有二,要么認識神聽信謊言,要么不認識神,竟然殘忍的殺死神。天父之苦難在於祂的兒女眾叛親離,祂的痛苦難道就沒有人的少?之所以神是神,就是因為上帝讓耶穌在世界張顯了宇宙最大的愛!所以我們要愛神之所愛,萬不可失去對世人的憐憫、同理心與愛。我們可以不論政治,但我們不可以不顧生命。因為,神就是愛!

到今天,中共國發展到禁聖經、壓迫家庭教會,不正是中國人中的共產黨魔鬼之子所做所行的嗎?不正是2500年來華夏子孫所行的嗎?


謊言神的工具有東西方理性哲學
人文主義、進化論、共產主義、全球化等意識形態

神還說,要愛你的仇敵!

無論是鎮壓者、執政者以及廣大蒙難的學生、自由民主人士和市民,教會與基督徒都要展現神的愛!因為他們喪失的生命都是神所創造的,都是神所顧念的,如果不愛敵人,耶穌就不會被釘十字架了,也許早就在以色列做王享榮華富貴了。這就是耶穌的十字架,每一個基督徒都要以神賦予的使命背上十字架,為神的愛活出好的行為、做好的見證。


偶像神也是仇恨神絕無憐憫

讓我們高懸耶穌的十字架在六四慘案之上,安慰六四慘案喪失生命的所有家庭與親友,安慰充滿仇恨、死亡和謊言的偶像神的兒女。與他們同悲,與他們同哭。為他們祈禱得神安慰、憐憫和拯救,脫離仇恨、死亡和謊言,轉向愛、生命和真理。

所以,六四慘案時是上帝在那裡還是偶像在那裡?答案是偶像神在那裡!在中國人的魂裡。

醒來的睡獅,就是指中國人轉離偶像認識神的意思。

當神州全地充滿愛、生命和真理時,土地更新了,水、空氣潔淨了,中國人會得到祝福,這是神的應許。

中國人轉離偶像神

耶穌愛中國人





神就是愛

1月 15, 2016

成為東亞以色列:台灣的民主能擺脫東亞大紅龍麼?

今天是新一屆總統選舉的前夜,毫無疑問,國民黨即將敗選,民進黨的小英即將登場坐進總統寶座。一個危險的馬英九率領的航程終於可以嘎然而止,在此,我松了一口大氣。不可否認,我對台灣的長期支持是來自於對共產主義的深惡痛絕和對中華文化的驚恐莫名。共產主義幽靈是權力崇拜,把自由獨立丟進火坑焚燒;中華文化巨龍是家國崇拜,也同樣把獨立自由丟進火坑焚燒。它們兩者共同合體組成了人類歷史上的超級大紅龍,把東亞大地弄得污濁不堪陷入黑暗,為的是撲滅歐美大陸的光明與真理。



從台灣社會意志來看,背離大紅龍就是走向光明的第一步。但是我仍然驚恐莫名,雖然台灣社會意志包容了全球的各種文明,這些文明之中只有少數可以識別大紅龍的一招一式,那就是基督教會。但是我仍然驚恐莫名,因為台灣基督教會沒有經過歷練,沒有經過與大陸大紅龍國的征戰,如同香港基督教會,顯得單薄乏力,雖然台灣有近乎與先知的小小羊,這位被神使用的教徒洞穿大紅龍上千年的一招一式,他就是劉宗正。但迄今為止,我沒有見過他的身影,哪怕是照片。所以,希望台灣社會能多聽一聽他的聲音,這是我最誠摯的心願,以避免香港人的驕傲導致陷入大紅龍的魔障。



考驗小英政府的最大問題基本形成社會共識,那就是經濟貿易能不能不走馬英九之路。這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其實這不是問題,因為兩蔣時代不也走過來了。那現在該怎麼辦?台灣的問題不是吃飯問題而是道路問題,這才是結症所在。也許支持婚姻平權的小英無法理解,我們還不能依靠她,這也是我不支持民進黨的原因。因為,從美國奧巴馬以來所完成的改變是自由的改變,自由離棄道德的改變,導致美國社會混亂國體已經軟弱,而且奧巴馬還想改變美國政治根基,這是危險的,台灣不能跟著奧巴馬以自由人權為崇拜之物,不要忘了還有更高的終極崇拜。所以我們還得繼續努力,因為“自由高於一切是錯誤的,民主高於一切是錯誤的,道德才是高於一切,摩西十誡就是道德標準,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道德是全人類的共同呼喚,恐怖主義、共產主義等等一切毒瘤才能徹底剷除。”“道德才是人類次序。[注1]”道德也是台灣的次序,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一個走道德之路的國家才能避免世界的孤立,才能融入國際社會,才能真正有飯吃,如同日本一樣。



這條路看似簡單,卻需要台灣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因為東亞文化缺失文化普遍[注2],台灣也一樣缺失文化普遍。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是以普適價值為基礎的,普適價值又是以文化普遍作為基礎的。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就是以文化普遍為基礎的,東亞國家因為缺失文化普遍導致普適價值還不是社會價值基礎,這就需要在文化上脫亞入歐,才可以使得台灣文化具有文化普遍性。待到那時,台灣的民主才有真正的民主而不是匱乏的民主。所以,走耶穌基督的道路,才能擺脫東亞人的咒詛,才能擺脫大紅龍的糾纏,才是順服神的國度,才是得上帝祝福的國家。



把複雜的話說簡單一些,那就是,文化決定價值觀,宗教決定世界觀。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有什麼樣的民意,有什麼樣的民意就有什麼樣的民主。同樣,有什麼樣的宗教就有什麼樣的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民意,有什麼樣的民意就有什麼樣的國家。台灣不改變文化不改變信仰,民主就是軟弱的,國家就是軟弱的,軟弱的國家不可能戰勝東亞大紅龍。



台灣教會最近開始談政治,這是巨大的進步。因為只有基督徒講政治才能戰勝東亞大紅龍。



台灣更像四周遍布敵國的以色列,四周面臨恐怖主義威脅,台灣同樣面臨超級敵國,同樣面臨國家恐怖主義威脅,為什麼能在四周遍布敵國的以色列的以存活,正是因為它是上帝之國!以色列就是台灣的標杆,台灣要效法以色列,讓台灣成為東亞以色列。



祈福台灣基督徒帶領民眾在神的保佑下走出”東亞為奴之地“——台灣獨立!



祈福台灣成為上帝之國!




[注1]道德才是人類次序:如何報復伊斯蘭國和根除恐怖主義
[注2]自由民主的盲點:文化普遍才是中國人的普適價值




12月 18, 2015

自由民主的盲點:文化普遍才是中國人的普適價值

自由民主的盲點:文化普遍才是中國人的普適價值


閱讀此條目的條件是承認人類具有共同祖先而不是進化論而來,因為進化論可以演繹出千奇百怪的人種來,如果那樣,就不可能有人類的共識即普適價值,更可笑的是非常多的進化論者在讚揚普適價值,可見這些中國人是如何的劣等。



中国普遍讨论的“普世价值”的“普世”二字,应该是对Oecumenical的解读,源于基督教,“普世价值”也应翻译成Oecumenical value。而中國经常提及的“普适价值”,翻译成Universal Value较为妥当,因為Universal是文化與科學裡的概念的。所以,普世價值 Oecumenical value 可以作為有神論中國人的言語,普適價值 Universal Value 可以作為無神論中國人的言語。因為共產主義是主張科學的,儘管缺乏邏輯學、科學哲學、自然法、宗教哲學、神學教育,這是中國人的幸運,也因此可以通過科學方法討論人類問題。



普適價值對於中國自由民主的推動的確是強大的力量源泉,但普適價值是指的全部人類文化的普遍原則,雖然中國人讀的書非常多也很聰明,我懷疑什麼是“文化”中國人到現在還是不甚了解,也就對普適價值不甚透徹。



文化就是人類的一切活動,知道這個就可以了,重要的是我們通過理性的闡述,把半生不熟、雲裡霧裡的“普適價值”徹底落地,讓它清清楚楚、實實在在,它就在你的生活裡,就在地上,而不是在天上。明白了普適價值存在於人類文化裡,就可以認同文化普遍,明白了人類的文化普遍,反過來就可以發現中國文化缺失是什麼,進而明白中國文化裡並沒有完全的普適價值,後面會一對一的談及。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既然中國文化裡沒有普適價值,中國人也就沒有普適價值,怎麼辦?自己彌補,把自己的文化課補充進欠缺的文化通用元素,這些文化元素補充完全後,就可以使自己擴展成為一個完全意義的“正常人”。成為正常人後,也許你的奮鬥目標“民主自由”就不是虛幻的而是實在的,是適合於自然法的是道德的,至少是科學的。進一步,“普世價值”也許就是你的更遠的目標,因為只有它才是真正與歐美文明對接的基督教價值觀,才真正理解西方政治家、學者、媒體經常話不離口的“普世價值”“民主”“自由”,才能理解什麼是愛,包括幫助敘利亞難民,當然,前提條件是不否定上帝的存在。



因此,以其說普適價值,不如說文化普遍,因為文化普遍是人類文化學中是存在的。文化普遍又稱為人類普遍、人類通用,是全世界所有人類文化中的某個元素、圖案、特性或機構,全部文化普遍性都可以被認為是人類生存條件,文化,社會,語言,行為和心理都屬於文化普遍。下面是人類文化普遍的某個元素、圖案、特性或機構,分為四類:



1、語言通用和認知通用方面,看看中國人有幾條是世界通用的普遍的,你可以逐條評價,我的評價是中國人的語言與認知方面缺少人類普遍、人類通用



語言用來操縱別人:無。庶民百姓不能,官方可以。

語言使用的誤傳和誤導:有。最嚴重,無論官方還是民間。

語言翻譯:有。極其困難。

抽象的言論和思想:無。極其困難

反義詞,近義詞:有。非常多

邏輯概念的“和”,“不是”,“是”,“等效”,“部分/全部”,“普通/特殊”:無。似是而非,格物致知為思維方式。

二進制認知的區別:有。偽二進位文化

顏色方面:黑色,白色:有。具有

分類:年齡,行為傾向,身體部位,顏色,動物,植物,內心狀態,親戚,性別,場地,工具,天氣狀況:部分。
康體(認知模式):有。繁雜

言論,思想和行動之間的差異:部分。差異巨大

比喻言論,隱喻:有。非常多

象徵,象徵性的講話:有。非常多

聯想比喻:有。非常多

禁忌話語:有。非常多

特別演講特殊場合:有

從熟練運用語言的聲望(如詩歌):有

規劃:有

時間單位:有。天干地支



2、社會通用方面,
看看中國人有幾條是人類通用的普遍的,你可以逐條評價,我的評價是中國人的社會通用方面接近但未達到人類普遍、人類通用,最重要的沒有道德管制



個人名:無。小名可以、有戶口的可以

家庭:

一般男性主導:是

公然暴力男性一般多於女性:是

親屬群體:有

同伴群體不是基於家庭:有

自我控制:有。無我

情感表達和感覺:少

年齡等級:有

年齡狀態:有

年齡條件:有

權利與義務:無權利,有義務

道德情感:少

區分正確與錯誤,好與壞:有,混亂

承諾/誓言:有,虛假

不平等:有,等級制

狀態和角色:有

領導者:有,對上不對下

事實上的寡頭:有,專制

屬性:有

聯盟:少

集體認同:多

衝突:大

協同勞動:差

性別角色:正常

男性普遍在整個一生中旅行更遠的距離:少

婚姻:有

丈夫年紀普遍比妻子大:是

性交通常在隱私進行:是

預防或避免亂倫,母子倆無法想像的或禁忌的亂倫:是

集體決策:少

禮儀:多

繼承規則:有,民俗和法律皆適用

慷慨欽佩,送禮:多

處罰過錯,申訴:擺設

性嫉妒:有

性暴力:有

恥辱:少

屬地:有

三角意識(評估自我關係和另外兩個人之間關係):有

禁止暴力的一些形式:有很多

參觀:有

行業:用



3、信仰,禮儀和美學通用方面,
看看中國人有幾條是人類通用的普遍的,你可以逐條評價,我的評價是中國人的信仰,禮儀和美學通用方面遠沒有達到人類普遍、人類通用,缺少休閒文化、不會打扮、沒有想像力,最重要的沒有宗教信仰



神奇的思維:無

使用魔法來增加生命,贏得愛情:無

關於死亡的信仰:強大

關於疾病的信念:無

關於信仰:偶像、祖先

占卜:非常多

試圖控制天氣:無

解夢:少

信念與敘事:少

諺語,格言:有

詩/ 修辭:有

癒合的做法,醫藥:中醫

分娩習俗:有

通過儀式:多

音樂,節奏,舞蹈:少

玩:少

玩具,玩具:少

死亡儀式,哀悼:強大

盛宴:多

身體裝飾:少

髮型:少

藝術:多



4、技術通用方面,
看看中國人有幾條是人類通用的普遍的,你可以逐條評價,我的評價是中國人的技術通用方面遠沒有達到人類普遍、人類通用,烹飪技術發達但缺少工具,最重要的沒有自衛武裝



庇護:少

火的控制:少

工具,工具製造:少

武器,矛:少

容器,箱子:少

烹飪:多

槓桿、扳手:少

捆紮材料,纏繞:少

以上是按照人類文化普遍的某個元素、圖案、特性或機構,分為四類對中國文化的比較:1、中國人的語言與認知方面缺少人類普遍、人類通用2、中國人的社會通用方面接近但未達到人類普遍、人類通用,最重要的沒有道德管制3、中國人的信仰,禮儀和美學通用方面遠沒有達到人類普遍、人類通用,缺少休閒文化、不會打扮、沒有想像力,最重要的沒有宗教信仰4、中國人的技術通用方面遠沒有達到人類普遍、人類通用,烹飪技術發達但缺少工具,最重要的沒有自衛武裝。


把以上幾點全部綜合起來,就是中國人沒有語言主權、沒有道德管制、沒有宗教信仰、沒有閒暇冥想、沒有自衛權力,導致認知與世界南轅北轍但特別善於烹飪。從中國社會來看,社會生產力強大,社會容易腐敗與動亂。所有這些,均不能構成全人類的“文化普遍”,必須對中國文化的某個元素、圖案、特性或機構進行補充、加強、刪減,最終,由個人、社會自發產生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才能達到全人類的文化普遍,這是巨大的挑戰。



只有文化普遍完成了,由個人、社會自發產生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中國人才可能形成普適價值,普適價值包括但不限於:生存的權利、生育的權利、語言的權利、自衛的權利、文化的權利、宗教信仰的權利、思想的自由、傳播的自由、生產的自由、貿易的自由、經濟的自由、居住的自由、遷居的自由而重在自由……所以普適價值距離中國人還在非常遙遠。



而距離普世價值更是非常遙遠,還因為普世價值與絕對真理又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不可混淆,普世價值包括但不限於天賦公義、仁愛、憐憫、謙遜、民主而重在民主……普世價值既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也不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形態,它只是人類道德的最低底線,是人性最後的那塊遮羞布。這樣一看,中國人又是距離十萬八千里。



結論,文化普遍是中國人的必修課,個人、社會、國家應該給予高度重視。文化普遍完成後就可以孕育形成以自由為主的普適價值,普適價值完成後就可以孕育上升到以民主為主的普世價值,這就是自由民主的盲點。






1月 28, 2015

中國人的救贖之路:儒教是民主的天敵(六)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狹義上,他是一種與專制對立的政治體制;廣義上,一切與專制對立的東西,皆可稱之為民主。比如:經濟民主,軍事民主,民主管理,民主作風等。
  民主思想,首先是指關於民主政體的思想,同時也包括一切與專制主義相對立的思想。比如:平等思想,法制思想,自由思想,分權思想等等。
  "民主"一詞源于希臘文δημοκρατοζ,由"人民"δημοζ和"權力"κρατοζ兩個詞合成,意為"人民的權力""民主"對中國來講是一個舶來品,他是西方列強通過槍炮硬塞給我們的"禮物"
  中國古書中也有"民主"一詞,如《尚書》《左傳》總的"簡代夏做民主""天惟時求民主""其語偷不似民主"等等。這裡的"民主",意思是"民之主",它和現代的、西方的"民主"是意思相反和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希望弱智者和別有用心者,不要以此論證中國古代也有"民主",甚至"民主"誕生在中國。
  民主是動聽的,但中國人對民主是陌生的。雖然中國人普遍對民主抱有很大的好感,但這種好感僅僅是葉公好龍。
  民主與中國人真正接受民主之間尚存在非常遙遠的距離因為佔據中國人身心、支配中國人日常行為的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實質上,都是與民主格格不入的。
  中國以儒教為代表的傳統專制文化,是一套土生土長的與民主價值觀完全對立的價值體系。因此,在標誌著中華民族覺醒的新文化運動中,追求民主和打倒孔家店,是同時進行的。二者本來就是一回事
  在中國,要維護專制,就必須尊孔崇儒;要實現民主,就必須打倒孔家店。對此,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說的已經足夠的多了,也足夠的深刻了。後來者,不論是對傳統文化的批判,還是所謂傳統與反傳統之間的對話,都是老調重談,低層重複,並無新意。他們不論是在理性的學術深度上,還是在感情的激烈程度上,都沒能超過先人。
  傳統文化的話題在今日中國已經成了一個令人厭倦的老生常談了,但是問題遠沒有解決,民主仍遙遙無期。今天,如果再次贅述,真怕外人嘲笑中國人的智商。但鑒於中國民主不行的現實,老生常談還不能不談。
  現在,讓我們粗略地探討一下,以儒教為首的中國傳統文化反民主的本質。
  首先,儒教是扼殺平等的
  儒教的思想核心是""""是一個很具欺騙性的儒教概念
  ""是個什麽東西呢?"樊遲問仁。子曰:'愛人'"⑴。儒教讓人怎麼去愛人呢?"子曰:......仁者愛人也,親親為大"⑵(仁就是愛人,其中愛自己的親人是最重要的。)除了"親親為大"之外,儒教也主張"泛愛眾"⑶,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但這種"泛愛"並不是平等、博愛,而是"篤於親"⑸的,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血緣關係向外依次遞減的愛。儒教的仁愛是建立在血緣原則之上的有遠近、有等級的愛。
  儒教這種建立在血緣之上的有等級的愛,塑造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意識
  為了維護、鞏固這種不平等的仁愛,儒教發明了等級禮制。"子曰:"......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愛親人有遠近之分;尊賢人有等級之分。這就是禮所產生的緣由⑹。
  儒教禮制內容龐雜,包羅萬象。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無不被禮制囊括於內。其核心內容是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綱,本意是網上的總繩,君、父、夫為"總繩",臣、子、妻為""
  網對於總繩來講,除了服從還是服從。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一國之君是所有臣子的綱,臣子們又是自己兒子、妻子的綱。整個國家便形成了一個以皇帝為總綱的金字塔式的關係網。
  這個網是真的疏而不漏,每個中國人都逃不了。在這個專制的大網中,君、父、夫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而臣、子、妻只有義務而沒有權利。"君不可不敬,臣不可不忠;父可不慈,子不可不孝。"⑺這是一種單向的權利、義務關係。裡面沒有雙向制約,不存在絲毫平等觀念。
  三綱之外尚有五倫: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倫之外,尚有公媳、婆媳、叔嫂、妯娌、叔侄、姑侄、舅甥、姨甥、堂兄弟、表姊妹等等人倫。
  中國的人倫之所以複雜,就是因為儒教是以此來讓人們辨貴賤、明親疏、別父子、知上下、識遠近,使得家族長幼有序,尊卑有等。
  五倫之中的兄弟,要求弟弟對兄長絕對服從。這在儒教禮制觀念中,是僅次於孝道的相當重要的人倫。因此二者常被合稱為"孝弟"
  五倫之中的"朋友",既無血緣關係,又無婚姻關係,應該擺脫父子、兄弟之間的服從關係,能平等相處了吧。偏不!儒教連這也不放過,硬是用不平等的血緣關係將之強姦了:儒教通過結拜兄弟的方式,將朋友泛血緣化、泛兄弟化了。還美其名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⑻
  在中國,非血緣的朋友關係是以拜把兄弟的方式建立的。拜把兄弟,要磕頭、燒香、喝血酒,以年長者為尊。其實,它仍然是一種泛家族化的宗教儀式
  儒教通過拜把兄弟這種方式,使他的等級的禮制觀念突破了血緣家族的範圍,一下子放之四海皆准了。
  "拜把兄弟"被共產黨視為"封建思想""宗派主義"而遭到猛烈批判之後,大體上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但是作為一種思想意識,他仍廣泛存在于今天中國人的頭腦之中。
  許多人,初次相逢,酒過三巡之後,便開始互敘年齡稱兄道弟起來。不如此,關係就不會親近,就不算交上朋友。
  "兄弟"一詞至今仍被廣泛使用著,"朋友"與之相比要遜色得多。通常所謂的"兄弟"其實就是指朋友,而"朋友"則是指關係平淡的"熟人"而已。
  "弟兄"這個大家並不認真的稱謂,"稱兄道弟"這個大家並不注意的行為,細究起來,其實是儒家思想的殘餘。儘管他們不起眼,不夠斤兩,但是他們卻在時時刻刻蠶食、消磨人們的平等意識。
  這也不能怪今日的中國人,馬克思並沒有教人怎樣處朋友。"同志"這個稱謂太粗泛,太幹硬,滿足不了人們的感情需要;又沒有平等神聖的觀念能使得中國人將"朋友""友誼"本身視為一種美德,一種榮譽;更沒有基督教的超血緣"弟兄"讓中國人來取代儒教的血緣"弟兄"
  儒教的不平等,不單單表現在人倫之上,它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天子有七座宗廟,諸侯有五座宗廟,大夫有三座宗廟,士有一座宗廟。天子用豆器二十六個,公侯用豆器十六個,諸侯用豆器十二個,上大夫用豆器八個,下大夫用豆器六個。諸侯用七個副官陪同,享受七席菜的招待;大夫用五個副官陪同,享受五席菜的招待。天子的坐席是五層,諸侯的坐席是三層,大夫的坐席是二層。天子死後七個月下葬,用五層墊席和杭木,用八層隔扇;諸侯死後五個月下葬,用三層墊席和杭木,用六層隔扇;大夫死後三個月下葬,用二層墊席和杭木,用四層隔扇。"
  同時儀錶,說法就不同:
  "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庶人僬僬。"
  同是老婆,稱呼也不相同:
  "天子後妃曰'',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庶人曰''"
  同是死,叫法也不同:
  "天子曰'',諸侯曰'',大夫曰'',士曰'不祿',庶人曰''"......
  今天的中國,摒棄了傳統的表面,但卻繼承了傳統的實質:比如同樣是姦淫,對於百姓是罰款問題,對於低級幹部是道德品質問題,對於中級幹部是生活作風問題,對於高級幹部是小節問題,至於領袖嘛,就成了健康問題了
  ......
  儒教對自己所立的禮是極力維護的。
  "不知禮,無以立也"11
  "在上不陵下,在下不援上。"12
  "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鮮矣"13
  "卑尊已著,上下已分,則人倫法矣......以臣不幾可以疑主,賤不幾可以冒貴,下不陵等則上位尊,臣不逾級則主位安。謹守倫紀,則亂無由生。"(14)
  "儒教的禮和仁是統一的,禮是仁的外在制度,而仁則是禮的內在精神。""仁義制度之數,盡取於天。""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15)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16)
  對於天經地義的等級禮制,人民只能"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如果人民能夠做到"一日克己復禮"便能"天下歸仁矣"(17)
  中國的開國皇帝們本來對儒教的"神聖"禮制是嗤之以鼻的,他們不是篡政奪權的逆子二臣,就是犯上作亂的農民,要不就是入侵中原的胡人。在儒教的眼中,他們都是小人、禽獸。但當他們當上皇帝後,便改弦易張、尊孔崇儒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知道儒教的綱常禮制名為仁義,實為君桎臣、官軛民、父壓子、夫困妻的鉗制之術,是專制帝王理想的鉗制天下、愚弄黔首之器。
  儒教的"仁義"制度不僅制人之身,且兼能制人之心。在他的內外鉗制之下,中國人早已養成"卑屈之風,服從之性""一任昏暴者之蹂躪魚肉,宰割烹醢",甚至"蹈湯不怨,赴火不辭,呼吸彌留之際猶牢守'臣罪當誅,天王聖明'之念,以流臣節於天壤,傳青史于後人。"(18)
  儒教殺人於無形,其毒更甚於洪水猛獸
  儒教的長期浸潤,使得平等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沒有絲毫立錐之地
  在中國,人民除了絕對服從之外,唯一的選擇便是造反。"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把皇帝拉下馬,並不是讓皇帝從此消失,而是要自己上馬當皇帝。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革命"就是"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19)--不是我服從你,就是你服從我。不是你為我綱,就是我為你綱。要麼做逆來順受的奴才,要麼做為所欲為的皇帝。二者必居其一。
  平等是什麼?民主又是什麼?不讓當皇帝,又不讓當奴才,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讓咱咋為人哩。別說皇帝不願意,就是我們當奴才的也不會同意!
  中國欲實現民主,不僅需要培養國民的平等精神,更需要一個支撐平等精神的堅固的十字架
  儒教的仁,是對自己親人、孩子的愛。是母雞式的愛,是婦人之仁,是小愛。
  基督的愛,是真正的愛,是平等的博愛,是大愛。基督的愛,是超血緣、超階級、超種族的。在上帝面前,尊貴的、卑微的,富有的、貧窮的,健康的、病弱的,人人都是平等的。
  正是上帝、基督的博愛,塑造了基督徒的平等精神,奠定了民主的基礎
  讓我們拋棄那害人的綱常禮教,來洗耳恭聽上帝的福音吧:
  "你們做妻子的,當順從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祂又是教會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做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自己的教會,為教會舍己。"(以弗所書522
  "你們做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61
  "你們做妻子的,當順從自己的丈夫,則在主裡面是相宜的。你們做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她們。你們做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歌羅西書318
  中國人要麼遵守三綱五常,要求絕對秩序;要麼就打倒三綱五常,要求絕對平等。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弄明白父子、夫妻究竟應該怎樣相處。這也怪不得中國人,除了上帝,誰又能搞明白呢?世上再也沒有比上帝福音更好、更科學、更言簡義深的教訓了
  其次,儒教是反對獨立的
  儒教孝道的要求,不僅是嚴肅的,也是廣泛的。它不僅要求子女對父母絕對服從,還要求子女不得離開父母,要與父母永遠住在一起,直到為父母送終。"父母在,不遠遊。"(20)
  為了隨時伺候父母,子女還不能出門遠遊。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是中國人追求的家庭理想,是家庭美滿的象徵。一個人成年後離開父母獨居,這在中國人看來,等於是拋棄父母,是不孝的行為,是沒良心的表現。
  單是要求住在一起還不夠,儒教規定,父母在,子女的經濟不能獨立。子女必須將個人的所得悉數交給父母,由父母支配。否則,是不孝的行為。"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21)
  唐朝的法律規定:祖父母、父母、甚至曾祖高祖在時,子孫別離戶籍,分異財產者,徒刑三年;卑幼不有尊長,私用當家財物者,十匹笞十,十匹加一等罪,直到杖打一百。
  宋朝司馬光的《涑水家議》中說:"凡為人子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收入,盡歸之父母,當用者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清朝的《清律輯注》規定:"一戶之內,所有田糧,家長主之;所有錢財,家長專之。"......
  父母住在一起,將經濟權悉歸父母還不夠,做子女的還要從內心依賴父母,在父母面前永遠像個孩子才算真正的孝順。"大孝終身慕父母"(22)(慕:依戀的意思。)"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23)(孔子說:舜是最孝順的人了,五十歲了還依戀父母。)
  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後的中國社會,表面上,已有了很大的改觀。在農村,兒子可以不再和父母擠在一個院子裡了。在城市,想四世同堂也沒有那個條件了,做子女的經濟也可以獨立了。但是儒教的傳統仍然頑強地生存著。沒結婚的和結過婚的年輕人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的現象仍然很多。
  如果住房條件不允許,子女們也想方設法和父母在一起吃飯。就是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年輕人,也遠遠不能擺脫對父母物質和精神上的依賴,而得到真正的獨立。
  今日中國社會,在大體上仍保持著子承父業的古老氏族世襲傳統。年輕人踏入社會尋找工作,是離不開父母的幫助的。有了工作後,工資少得可憐,僅夠吃飯。年輕人的交往、戀愛、結婚,經濟上還是離不開父母的救濟。
  尤其是結婚,需要房子,按一般年輕人的工資,沒有二十年的積蓄,也買不起一套房子的。怎麼辦?只有依靠父母。對此,他們的父母不僅不認為是負擔,反而將為孩子完婚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他們半生靠省吃儉用節省積蓄下來的錢,本來就是為自己孩子結婚準備的。如不夠用,他們還會像老牛一樣不惜老邁的身體拼命地給孩子掙錢。對此,他們的孩子,身強力壯的青年,並無些許愧疚之心。和自己的父母一樣,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相反,如果孩子遲遲不結婚,當父母的就會覺得自己很無能,會被人看不起,感到很丟臉。他們所承受的壓力,要比自己的孩子大得多。所以,為了自己孩子早日結婚,當父母的就是當牛做馬也心甘情願。
  一個社會的傳統文化心理,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制度結構。而確立的社會制度結構,又反過來加劇這個社會的傳統文化心理。面對如此社會制度,面對如此的傳統觀念,年輕人縱有獨立之心,也無獨立之力。依賴父母不僅能得到事業、經濟上的幫助,還能得到孝順的好名聲。何樂不為?面對父母,"聰明"的孩子早就知道最佳的選擇:聽話。
  成年的"孩子們"以人格上對父母的依賴、服從,換回了父母給予的物質方面的"現成"。父母則以自己的任勞任怨,換回了子女的唯命是從。確保了自己晚年有人陪伴、照顧和侍奉。
  在中國,尤其是農村,除了自己的孩子能在晚年照顧自己外,社會上再也沒有任何的養老保障了,也別指望"外人"能幫助和照顧自己。在中國,晚年淒涼是可怕的。儒教孝道那種貌似溫善的背後,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缺乏真愛的寒冷。
  儒教孝道所營造的中國特有的父子和母子之間的關係,表面看起來溫情脈脈,但在實際上,不論是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是真正有害的。他讓孩子成了父母的終生負擔,它阻礙了孩子的人格、個性的健康成長,使得孩子成為庸人、廢物一個。
  儒教之孝道對整個社會的危害更大,他直接泯滅了社會前進所需的動力和創造力。他所助長的,只有人的惰性和厚臉皮。今天的中國人,就算能認識到這一點,但要真正地改變它卻很難。這不僅存在著物質上的困難,更有道德上的壓力。
  對家庭依賴成性、尚未獨立自主的年輕人走向社會後,就會進入一個泛家庭化、實行家長制管理的組織--單位。
  在單位中,年青人要想進步,單靠埋頭苦幹是遠遠不夠的。你能進步與否,關鍵取決於單位的領導。因此,如果你不想碌碌無為,你就必須向領導靠攏。這種靠攏,並不單單是在工作中對領導服從,他是"全天候""多方位"的。他更多地是靠在工作八小時之外來表現的。八小時以外的靠攏就沒有了界限,再加上靠攏本身存在著競爭,於是,靠攏就會變成對領導的人身依附,使得本來就先天不足的獨立性,進一步喪失了。
  相反,如果你不想上進,只想混口飯吃,不和領導吃吃喝喝、嘻嘻哈哈,自己特立獨行,獨來獨往,就會被領導視為異己。不僅好事輪不到你,說不準那天還會給你個小鞋穿。正像諺語所說:"提拔了溜鬚拍馬的,表揚了指鹿為馬的,整了單槍匹馬的。"
  在中國這個愛紮堆兒、非理性的國度裡,獨立是一種危險,個性是一種異端
  缺乏獨立精神、依賴成性的年輕人,只是長不大的孩子,而不是青年。除了"禮崩樂壞"的亂世,中國的社會的常態是幾個老人和一群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組成的。青年在中國屬於珍稀的瀕臨滅絕的品種。
  "青年""民主"一樣,本來就是舶來品。儒教教義中是沒有"青年"概念的。凡是屬於青年的東西,比如獨立、個性、激情、想像力、創造性等,都是儒教所敵視的。
  在此,想給年輕人一個忠告,在中國,如果一個長輩或領導說你有個性,那可不是在誇獎你。這時,你一定要反思、檢查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對長輩、領導有所得罪。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4)(年輕人是可怕的,怎麼知道後來的人不如現在的人呢?到了四五十歲還默默無聞,就不可怕了。)
  孔丘,你怕年輕人的什麼呢?還"聖人"呢,什麼心態!
  上帝如是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紀224》)
  幾代人同居在一起,固然是一種經濟、廉價的生存方式。但是便宜沒好貨,世代同居會將人的潛能壓縮到最低限度。從而阻礙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其實,抵擋社會進步,保持社會靜止,正是儒教的目的。
  基督教國家的社會細胞是個人,儒教中國的社會細胞是家庭個人是民主社會的基礎,家庭則是專制社會的基礎
  再者,儒教是反對結社的
  自由結社是民主社會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力,是公民行使自己民主權力的一個主要方式。一個民主社會,正是由形形色色自由結合的社團組成的。
  中國是不存在自由結社的。社團雖然是有的,但都必須由中央來領導。否則,就是"反動會道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由結社就是與朝廷分庭抗禮,就是不忠不孝,就是蓄謀造反。
  竭力維護皇權神聖、將忠孝掛在嘴上的孔丘,非常仇視結社。將有結社意願和傾向的人,通通貶為小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5)(君子合群但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合群。)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6)(君子隨和而不贊同,小人贊同而不隨和。)
  意見相同、志同道合、團結一致的人就是""""的小人。沒有主見、隨聲附和、見風使舵、永隨大流的人就是君子
  當初,那些志同道合,相互"勾結"在一起打天下的豪傑,在儒生的眼中,統統是盜賊、小人。但是當他們一旦成功後,儒生們的態度就會來個180度的大轉彎,爭搶著去舔那些小人的屁股,並將人家吹捧為"真龍天子"
  而那些"真龍天子"們,也對儒生投桃報李,以繼續維護、宣揚儒教教義。因為他們只允許天下有他一個"小人",其他人必須是沒有主見、順應中庸、不相互勾結、永遠以他這個"小人"為中心、聽話的君子。
  原來所謂的"真龍天子"不過是天下唯一的小人、一介獨夫耳。所謂的君子,不過是那唯一小人、一介獨夫的忠實奴才耳。
  孔丘的徒子徒孫們更甚,他們將因志趣相投而有所交往的人統統稱之為"朋黨",將之貶為"朋比為奸",自己則自詡為"君子不党"。這正是皇帝們喜歡儒生、鼓吹儒教的原因。作為一個主子,奴才們的團結、甚至是交頭接耳,都是他們所忌諱的。
  理論上,儒教是維護官僚階級利益的。但是其最終實踐結果,卻恰恰相反。
  孔丘不信人性本惡,不知道競爭的好處,不知道皇帝們只有在內憂外患、存在競爭對手時,才會屈己待人,禮賢下士,與臣子結為魚水,將臣子視為手足。天下一旦太平了,競爭對手被幹掉了,也就到了兔死狗烹的時候了。皇帝再也不願和臣子們--自己的奴才浪費感情了。
  孔丘將皇帝視為"真龍天子",視為完美聖人,不允許人有任何猜測之心、監督之意。只讓人無條件地絕對服從、依賴皇帝。其結果只能加強、放縱皇帝一人的淫威。而將臣子們的存在價值貶得一錢不值。
  隨著儒教的浸淫,中國皇權專制愈演愈烈,臣子們也愈來愈賤:漢代時,臣子們上朝時還有座位可坐;到了宋代,座位被撤掉了,臣子們只能跪著才能和皇帝議政;到了明代,有了"廷杖"制度,不分官職大小,誰惹惱了皇帝,就會被剝去衣服,捆縛四肢,按在金鑾殿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受杖責、挨板子......
  孔丘的教導,不僅沒能讓他的同行--教師們過上好日子,就連"學而優""仕們",也不得不在專制的利刃下、在刀尖上過著提心吊膽、飽受侮辱的奴才生活。
  沾上誰孔丘這個病毒,誰就倒楣。

  儒教也是反自由的

  苛嚴的法家,是通過戶口制度、文字獄等手段,來限制人的身體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儒教則是通過仁義禮制,來限制人的身體自由和心靈自由的。和法家的赤裸裸的嚴酷相比,儒教是偽善的。因而更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禮的大綱有三百條,禮的細目有三千條。)待其人而後行。"(27)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28)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9)
  按"聖人"的話去做,人一生的精力,都用來實踐儒教繁瑣的禮節了,哪裡還會有自己的思想?哪裡還會有自己的特立獨行?
  有人天資聰穎,"威儀三千"都難他不住,不要緊,還有科舉考試等著他哩。考試的內容是什麼?全是儒教經典。浩如煙海的儒教經典及經典注釋,足夠消磨他三輩子的精力了。哪裡還會有勁兒去琢磨非禮的念頭?甭說在幹非禮的事兒了。
  儒教的仁義禮制,是束縛中國人身心自由的枷鎖
  儒教的反民主,並不單單表現在對平等、獨立、自由、結社等民主要素的扼殺上,更表現在它是一套完整的、封閉的、運行良好的、深被中國人接受的、處處維護專制、處處與民主相悖的文化機制。
  這種機制主要包括:世襲制,家長制、及對人的奴化。
  先談世襲制。
  周代以親親建國,官職家族化。統治者任命自己的親人當貴官,所謂"親貴和一"。親人們所得官職是世代相襲的,後來的君王也不能罷免他們。所謂"世卿世祿"
  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周的世襲制在春秋時期遭到了衝擊。但他卻得到了孔丘及其徒子徒孫們的拼命維護。儒生們將周禮、世襲制遭受破壞稱之為"禮崩樂壞"
  世襲制度是一種運作成本最為低廉的官員任命方式。和廉價的四世同堂的群居生存方式一樣,他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社會保持靜止狀態。同樣是便宜沒好貨,世襲制度不僅通過泯滅了人的奮鬥欲望,抵擋了社會的發展,也是違背公正原則的。
  支持儒教世襲制度的是一種狹隘、機械的遺傳觀念"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君子、大人的孩子天生就是君子、大人。他們繼承父親的官爵,成為統治者是理所應當的。刁民、小人的孩子天生就是刁民、小人,他們繼承父親的職業,成為被統治者,也是理所應當的。
  所幸科學的發展,已經給了今天的我們一個較明確的答案,使我們可以正確地理解遺傳現象、批判"龍生龍,鳳生鳳"傳統的狹隘的遺傳觀念。
  是的,遺傳廣泛存在於生物界中。正是遺傳確保了物種的穩定性。人類同樣受到遺傳規律的控制。在人類社會中,高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孩子,高智商的比例是比較大的。但也僅僅是比例較大而已,而不是絕對的。更不是"龍生龍,鳳生鳳"
  每個孩子的生理形狀和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並不是百分之百的相同,而是總有相異的地方。這在遺傳學上稱為"變異"
  現代遺傳學認為,變異分三種:1、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2、基因分子結構或化學組成的改變,及基因突變。3、染色體結構和數量的變異。其中,第2、3中的變異,目前所知導致人類許多遺傳疾病的原因。他們在人群中的發生,只占很小的一個比例。而第1點,卻是百分之百發生的。
  每個孩子的基因一半來自于父親,一半來自于母親。孩子的基因型是由父親和母親的基因共同組成的,所以孩子的性狀既類似父親又類似母親,但又既不同于父親又不同于母親。
  孩子性狀的好壞,不在於什麽好基因壞基因,他的關鍵在於父母基因組合的好壞。而父母的基因的進行組合又是(卵子受精時)自由的、隨機的、不受人控制的。(男人的精子和女人的卵子是由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分別通過減數分裂形成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有23對染色體變為23個染色體時,這23個染色體是自由組合的。這使得精子和卵質具有2的(23次方)=3388608種多樣性。如果將23對同源染色體發生的遺傳物質交叉互換再算計在內,精子和卵子的多樣性就將是無限的。也就是說,男人數以億記的精子和女人的卵子都是基因型不相同的"個體"。這些眾多的、各不相同的"個體"之間的自由組合,使得人的子女具有了無限的多樣性。)因此,一對普通的夫婦有可能生出一個聰明絕頂的孩子。一對高智商的夫婦可能生出一個弱智的孩子。爹是英雄,孩子未必就是好漢。
  怎樣保證一個出身卑微貧寒但才智出眾的青年不被埋沒和能被社會充分利用?怎樣保證一個出生顯赫富貴但弱智低能的人不尸位素餐和占著茅池不拉屎,並阻礙社會進步發展?這就需要社會擁有一個公平的自由競爭機制。
  你相信"龍生龍,鳳生鳳。""唯上智下愚不移。"(孔丘語)他信"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毛澤東語)先別瞎賭氣抬杠,你們說的都不算,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讓事實說話,讓上帝說了算。
  世襲制不僅對遺傳的理解是片面的,並且它還忽視了另一個比遺傳更重要的因素:環境的影響。
  科學調查證明,人群中智力先天超常的和先天弱智的都是極少的。絕大多數的人的智力都是半斤八兩、不相上下的。某個人的綜合素質及取得的成就,後天的努力是關鍵。並且,惡劣的環境,往往可以激發一個人的鬥志。而舒適的環境,往往使人貪圖安逸。因此,世襲制不僅埋沒了有才能的人,他還培養出一群遊手好閒、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
  漢承秦制,設立郡縣。為了中央集權的需要,漢代建立了"察舉""征辟"制度,來取代世襲制度,以錄取人才,任命官吏。
  "察舉",就是由州、郡的地方官在各自的轄區內,隨時考察選拔人才,推薦給朝廷。經考核,這些人就可以被任用為官。
  "征辟"就是高級官吏可以自行招聘下屬,經試用後再向朝廷推薦。
  這種制度和世襲制相比,是一種進步。但是你要認為世襲制從此就消失了,那你就不免天真了。
  在察舉、征辟的過程中,官員們並不是一心為公,並不是一心一意按朝廷的要求來選拔人才。他們往往徇私舞弊,想方設法將自己的子弟舉薦上去。以致于出現"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怪現象。
  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但是主要官職倶被世族豪門所把持。"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九品中正制仍擺脫不了世襲傳統。
  隋朝,創立了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通過統一考試的方法,選拔人才充當官吏。這種方法是將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官僚、世族的手中集中到了中央朝廷手中。科舉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打擊了豪門世族的世襲權利。
  但是,科舉制度仍沒能使世襲傳統退出歷史舞臺。世襲傳統仍然頑強地生存著。科舉制度變化的僅僅是形式而已。和察舉、征辟相比,科舉是嚴謹的、客觀的,是容易被皇帝所控制的。但是皇帝的手腕再硬、防範措施再多,也擋不住官僚隊伍的集體作弊。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官僚們中有種種手段進行作弊,讓自己的子弟順利通過考試,並在官場上對無背景的新科舉人進行圍攻刁難,最終官職還是被舊官僚家族所佔有。
  科舉制是中央皇權對地方官僚權利的進攻,也是法家思想對儒家思想的進攻。但科舉考試的內容又全是儒家經典,反而加強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加強,反過來又使皇權專制更烈、科舉制更苛嚴。於是儒家思想的地位就更牢固......
  表面上,皇帝和官僚,法家和儒家是對立的,但在實際上,二者是骨肉相依的共生關係。
  科舉制的日益完善、嚴格,並沒有消滅世襲傳統,他反而使得世襲傳統更普遍、更隱蔽、更細緻。
  雖然中國共產黨自我標榜為"新中國",但在實質上,這個"新中國"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傳統專制社會。儘管共產黨曾將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思想"掃蕩過,但世襲傳統仍普遍存在於"新中國"的社會中。
  最為普遍的就是"接班"制度。父親退休了,他的工作職位便可以由他的兒子接替。就是父親未退休,他的兒子、女兒也可因系直系親屬而受照顧,進入本單位工作。
  父親是鐵路工人,兒子就是鐵路工人。父親是郵電工人,兒子就是郵電工人。父親是紡織工人,兒子就是紡織工人。父親是員警,兒子就是員警。父親是演員,兒子就是演員......農民的兒子還是農民,工人的兒子還是工人,幹部的兒子還是幹部。所謂"新中國"其實與"士之子恒為士,農之子恒為農,工之子恒為工,商之子恒為商。"(30) 這與周代中國並無多少差別。
  想改變命運嗎?只有一條路:高考。高考是科舉的變相延續。在中國,它是唯一的一次較為公平的競爭。高考與科舉畢竟還有不同之處的。高考不像科舉只有人文學科,他還有自然理工學科。這就為成千上萬的居於社會下層不想繼承父業的年輕人提供了機會。
  你可以發憤讀書,考入工、農、醫、師等技術院校來改變你的命運。但是如果你學習人文學科想通過高考成為統治階級中的一員,那你十有八九會竹藍打水一場空。
  象公、檢、法、工商、稅務、等"統治"部門,俱被地方官僚所佔有。其中的年輕人不是直系親屬就是關係戶,清一色的"門子兵"
  你畢業時,沒有關係,沒人接應,不僅連門兒都摸不著,甚至因你所學的專業不實用,連個工作都難找到。
  對於這一點,高考反不如能使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舉更能給年輕人一個"鯉魚跳龍門"、改變自己階級的機會。
  世襲傳統在今日中國,不僅僅表現在"世家"多,他還表現在年輕人所得到工作機會的好壞,是由他們父母的權力、地位所決定的。與自己本人的能力、努力並無多少關係。
  年輕人的工作、機會的好壞,與其父母的權力大小成正比。在很有"秩序"的中國社會,這種正比關係之精確,幾乎可以用數學函數來表示。如果有一個公正的調查公司能夠對中國社會做一個深入細緻的調查,他一定會為人們繪出一幅世襲的氏族社會的圖像。
  在中國有個有趣的現象:一位官員不貪污、不受賄,就是一個十足的清官了。他運用權力為自己子女走後門、安排好的工作,群眾們則特寬容、特理解。認為這與腐敗是兩碼事。
  也難怪,孔丘所追求的""就是"親親",就是愛自己的親人。不為自己子女考慮,豈不是違背了"聖人"之道?要落個不仁無情的壞名聲嗎?儒教的婦人之仁,使得中國人整體女性化了。
  中國的父母們,千方百計地為子女的前途操勞,也不是只是出於對自己孩子原始的愛,這裡面還有長遠的利害算計。子女們混得好、有出息,最終是對自己有利的。尤其是權力部門的人,培養子女掌握權力,不僅能增強自己現有的權力,更是自己身退之後利益的最為可靠、也是唯一可靠的保障。在中國,最值得信賴的、也是唯一值得信賴的仍然是親情。
  作為維繫一個群體、維繫中國社會最深層的凝聚力,不是別的,正是原始氏族部落的血緣親情。如果用理性的刀劍剝去裹在中國社會軀體上的"現代化"外衣之後,你就會看到一個茹毛飲血的、骯髒、醜陋的氏族野蠻人的軀體。
  對於中國人來說,任何主義、理想都是虛幻和不切實際的。那些曾經為某一個主義、理想而堅持原則、犧牲親情、犧牲個人利益的人,到頭來終難逃失敗和被人譏笑的結局。在一出出鬧劇陸續降下帷幕之後,在經歷了嘗試又碰了釘子之後,曾經被愚弄的、已經世故的中國人,開始懷疑一切,再也不願付出自己的真誠了。"血濃於水",最終,血緣這個最原始、最低級、最動物似的群體紐帶,便成為了中國人唯一值得信任的選擇。這是中國人無奈的選擇,也是無神論者缺乏真信仰的可悲之處。
  80年代,美國總統雷根執政時,中國的新聞聯播中播放了雷根的兒子第二次失業,不得不去馬戲團當演員的新聞。這本是暗示和嘲笑美國的高失業率的,但這條新聞恰恰證明了美國社會的公正性。總統的兒子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父親而搞特殊化,更沒有成為一個為非作歹、無法無天的"衙內"
  而在中國,一個七品芝麻官,即使手下的百姓餓死一半,他的兒子也不會失業的。
  世襲制表面上早就退出中國的歷史舞臺了,但實際上,直到今天,他仍然通過種種變形的手法,頑強地生存在中國的土地上。並一直是中國社會中支配新老交接、新陳代謝的主流力量。
  在"新中國"成長的50年中,也有例外的,那就是80年代十年的改革開放。這期間,中國湧現出了一小批改變了原來社會地位的有錢的"貨幣新貴"。但總體說來,這些"貨幣新貴"是寥若晨星的。並且在改革開放的後期,隨著官僚資本的大舉侵入,這些先富起來的新貴們的含金量又要大打折扣了。
  在中國這個愛紮堆兒的氏族社會中,個人奮鬥是很艱難的。將改革十年包括在內,今天被人們所知曉的成功的個人奮鬥者有:牟其中、李曉華、禹作敏、劉永好兄弟、張朝陽、陳金義、賴昌星......能數得過來,並不比清代以前的中國社會中三年出一位的新科狀元多出多少。
  在這個被傳統世襲勢力所佔領的社會中,哪裡還有公正、公平的競爭機會呢?哪裡還會有選舉自己市長、總統的權力呢?
  再談談家長制
  周天子,家天下。從此家國同構,君為國父,父為家君。整個天下就是一個大家庭。皇帝是所有官員的家長,官員則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官員們必須跪著口呼"萬歲",才能和皇帝說話。百姓們必須跪著口喊"老爺",才能和官員說話。他們不僅為人臣,還為人子、人孫。
  儒生們清楚地知道家和國的關係,"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31)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32) "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33)
  既然家是國的基礎,所以孝道不僅對於一個家庭,而且對於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因此儒教就竭力鼓吹""為百德之首,"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德之本也"(34)
  儒教所講的""既然這麼重要,那他究竟是什麽意思呢?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35)
  "父之執(友人),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36)
  "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說(父母高興)則複諫,不說,與其得罪於鄉黨州閭,寧孰諫(多加勸阻)。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37)
  ......
  這是子女對父母的愛嗎?不是,這是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這就使儒教的""的含義。
  曾在電視中看到一個英語談話節目,主題是東西方家庭觀念的不同。當一位中國人談到中國的""多是表現為孩子對家長的服從時,一位被邀請的美國嘉賓毫不遲疑、條件反射式地說:"如果父母錯了,怎麼辦?!"--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儒教與基督教之間的差異。
  那位美國人並非學者,他的質問顯然並不是來自邏輯推理,而是來自一種價值觀念。在基督徒的眼中,父母和孩子一樣都是人,都是有罪的、不完美的、會犯錯的人。父母並不是至真至善的神。在上帝的面前,父母和孩子的人格是平等的
  "你們做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以61
  子女應當聽從父母,但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必須"在主裡"聽從父母。也就是說,首先得講理。
  "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不料,他的母親和他的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他說話。有人告訴他說:'看那,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他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那,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馬太1246
  "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門徒;('愛我勝過愛'原文作'')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做我的門徒。'"(路加142527
  上帝、基督是至真。
  耶穌的教訓是告訴我們,真理高於親情。
  基督的""是建立在""的基礎之上的。在這裡,""""是涇渭分明的。有如十字架。儒教的""是建立在""的基礎上的,""""混為一談的。有如太極圖。他集中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女性化、混沌性的特徵。
  有些人談到宗教時,會擺出一幅和事佬的糊塗態度,說,所有的宗教都是好的,都是勸人學善的。
  事實絕非如此。不同宗教的教義的毫釐之差,最終導致的結果卻是千里之別
  日本人曾經調查了日本1303名高中生,美國1052名高中生,中國大陸1220名高中生。在回答"你最尊敬的人是誰?"這一問題時,日本學生的答案是:第一是父親,第二是母親。美國學生的答案是:第一是父親,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親。而在中國學生的答案中,父親(包括母親)竟連前10名都排不上。
  多麼巨大的反差!中國父母不僅在孩子心目中沒有地位,並且許多中國的青少年將自己自卑、怯懦、依賴、懶惰等不良性格,以及恐怖、焦慮、偏執的心理障礙、歸咎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歸咎于父親的"專制""霸道""無能""嬌寵""過於保護"等等因素。(38)
  這真是對有著悠久的""的傳統的中國人的一個諷刺。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種動物似的本能。這種親情之愛,動物也有,並且不次於人類。而孩子對父母的""則是人特有的,它來源於人的道德感,來源於人的靈魂。
  儒教是否定"靈魂"的,這就等於否定了""的源泉。不得已,儒教便將""完全納入了功利的軌道,因而從根本上扼殺了"真孝"
  中國的子女們對父母的俯首貼耳、畢恭畢敬,裡面究竟有幾點"孝心"在裡面?是很值得懷疑的。他們更多地是在惦記著老爺子的房子、財產、存款折哩。這也難怪,誰讓儒教規定不讓子女們財產獨立,而讓老爺子獨霸財政呢?
  這一點,老爺子們也心知肚明,所以他始終不立遺囑,吊子女的胃口,讓他們爭著表現自己的"孝心"。直到自己咽氣的一刻。而這時,老爺子往往又沒機會立遺囑。於是,葬禮後的家庭內部紛爭,就成為了中國社會生活中的一個永恆的組成部分。
  911恐怖分子襲擊美國世貿大樓,銀行家愛德華被困在五十六層,面對突降災難,他掏出了手機,迅速給他的助手羅奈爾得撥了一個電話。剛舉起手機,樓頂忽然坍塌,一塊水泥將他砸翻在地。愛德華知道時間不多了,於是他改變了主意,給他的私人律師麥克撥出了第二個電話,可沒等電話接通,他想起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於是撥通了第三個電話......愛德華的遺體在廢墟中被發現後,親朋好友趕到現場,其中有羅奈爾得和麥克,可遺憾的是,當時兩人都沒有聽到愛德華的聲音。他倆查了一下,發現愛德華遇難前曾播出三個電話。他們推斷,第三個電話很可能與愛德華的銀行或遺產歸屬權有關。愛德華無兒無女,五年前又與妻子離婚,如今只有一個癱瘓的老母親住在三藩市。當晚,麥克律師趕到三藩市,見到了悲傷的母親。母親流著淚說:"愛德華的第三個電話是打給我的。"
  "請原諒,夫人,我想我有權知道電話的內容,這關係到您兒子龐大遺產的歸屬權問題,他生前沒有立下相關遺囑。"麥克嚴肅地說。
  母親搖搖頭說:"愛德華的遺言對你毫無用處,先生,我兒子在臨終前已不關心他留在人世的財富,只對我說了一句話-媽媽,我愛你!"(39)
  "媽媽,我愛你!"這就是真情,這就是真孝。
  對羊危害最大的並不是張牙舞爪的狼,而是披著羊皮的狼
  孔丘有意曲解""的意義,將""引入歧途;孔丘披著""的外衣,幹的卻是扼殺""的勾當。孔丘就是一個披著羊皮的狼。
  儒教對""的定義,構成了中國社會家長制的基礎。
  家長制首先存在於中國的家庭中。就在今天,他仍是維繫家庭運轉的機制。
  孩子年齡大了,逐漸有了些知識,有了些自己的想法,便開始不再認為父親總是對的,於是開始和父親辨理了。這時,當父親的不知道怎樣和已經懂事的孩子平等相處。過去慈祥哄騙的辦法已不再湊效,怎麼辦,於是便又想念"聖人"的教導了:"父為子綱,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他媽的,才念了幾天書,就學會和老子講理了!告訴你,你爹就是理!不孝的東西。"
  孩子生理發育成熟後,因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往往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和父母發生矛盾,家長們在說服教育等"軟辦法"不濟事的時候,便會使出殺手鐧,動用經濟制裁手段,迫使孩子就範。關係鬧僵了,就會出現一些好心人,對孩子進行一邊倒的勸說。勸孩子要怎樣聽父母的話。最終,孩子迫于經濟和輿論的壓力,你只能放棄自己的想法、打算,聽從家長的安排。在你踏入社會之前,早就學會了服從、妥協。
  傳統社會中,在家與朝廷之間還有一個過渡的組織:家族。家族的存在是確實的,是有能量的。族規往往可以代替王法。對其成員進行制裁。
  在"新中國",取家族而代之的是單位。作為家與國之間的過渡組織,它同樣是有巨大能量的。單位的內部的規定,往往置法律於不顧,使單位成為法律的死角。並且這些單位本身往往就是家族紮堆兒的地方。正像民謠所述:"父子科、夫婦科,外甥打水舅舅喝,孫子開車爺爺坐,親家辦公桌對桌。"
  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後,人們可以擺脫單位的束縛,自由結合組成公司,家族現象就公開抬頭,那就是普遍存在的公司家族化。
  無論是單位還是公司,所實行的都是家長制
  如果你是靠關係進的單位,你或者你的父母努力"攻關"的過程,也就是你自尊受挫的過程,是順從領導的過程。
  在家長的努力最終成功後,通常會安排你和未來的領導見見面,在一起坐坐。
  這時,當家長的會向領導說很有人情味的話: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請多多教導他,有什麽不對的地方,該批評就批評,該罵就罵。然後又對你說:工作以後,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多向你李伯伯請教,聽大伯的話,等等。工作尚未開始,自己已經比領導晚了一輩,成了人家的孩子了。
  如果你是分配進單位的,這個馴服的過程要慢一些。工作初期,你會將大學中的一些散漫、獨來獨往的"毛病"帶進單位,領導那些點到為止的批評,你也不放在眼裡。過不了多久,你要結婚了,需要向領導申請房子時,這時你才發現,面對你一向漫不經心的領導,領導會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面孔,找個很正當的藉口,讓你一味地拖下去,直到經女朋友、或其他好友的指點"迷津",學會提些禮物,躲著別人到領導家中拜訪。當你敲開領導的門後,出乎你的意料,他一改在單位的一副尊嚴、冷漠的面孔,領導會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和顏悅色、甚至熱情地招待你,對你過去一些"不懂事"的地方,很寬容。初次登門,領導並不在乎你那點象徵性的禮品,而更在乎你的態度,一種表示親近、臣服的態度。
  如果領導留你吃飯,那就更好了。席間,他不僅滿口答應為你的事操心,還會以自己人的口吻,以對待自己孩子的方式,親切地教導你一些在單位為人處世的方法。甚至介紹他的心得體會。在你對領導的感激之中,在你被領導溫存的人情感染之際,不知不覺,你已經接受了領導的家長地位......家長制並不像局外人想像的那樣難以讓人接受。
  在改革開放中應運而生的公司,本應實行與市場經濟相配套的民主管理。然而中國的市場經濟與真正的市場經濟相去甚遠。中國的公司也是很具中國特色,它往往是家族紮堆兒的地方。
  這也不能怪中國人,在法制不行的中國,用外人是不放心的。用自己的親戚,一則便於管理,再者由於知根知底,如果有人有坑騙公司的行為,也便於內部處理。就是其坑騙行為不嚴重、不易被察覺,也可睜隻眼閉隻眼,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自家人,感情上能接受。
  公司家族化,是儒教思想在經濟活動中的體現。幾世同堂和世襲制一樣,在早期具有廉價、高效的優勢。但是便宜沒好貨,它最終會抵擋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在家族化的公司內,管理實行的自然是家長制,要他實行真正的民主管理是很困難的。
  在單位或公司之上,就是朝廷或中央。家長制在朝廷或中央的表現,就是我們所熟悉和詛咒的專制。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所謂的"民主集中"。中國社會就是由中央、單位、家庭組成的。家庭是中國社會的基礎,而家長制則是專制的基礎,或者說家長制就是專制,一種披著溫情面紗的專制。
  因此,儒教的孝道實為專制之道。
  孔丘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40)
  中國歷代的專制者們更是心有靈犀,緊緊跟上,制定相配套的法律:"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41)
  民主制是領導看人民的臉色行事,家長制是人民看領導的臉色行事
  民主制的領導人為了得到人民的支持,必須時刻調整和改變自己的策略,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因此,民主制是利於社會進步的一種機制。
  家長制中的領導,為了確保自己的權利和地位,他仇視一切可能引起既定秩序、社會變化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家長制是利於社會保持靜止不變的一種機制。
  抵擋社會進步,正是儒教的目的
  隨著時間的延續,家長制早已深入中國人的靈魂。其體現就是在許多中國人的眼中,家長制慈祥且有效率。他不是醜的,而是美的。這種美很成熟,他足可以使用中國仁人志士們鮮血換來的初級民主相形見絀,甚至成為醜小鴨。他足以使中國人在嘗試民主的時候會對家長制充滿無限的留戀。他足以使的中國人打倒一個壞家長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擁戴另一個好家長。
  最後,談談儒教對人的奴化
  法家思想為帝王之術,儒家思想則是為臣之道。
  儒教整套的價值觀,就是為了將人培養成為一個為皇帝服務、既忠且孝的好臣子的。儒教的個人最高實踐,就是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皇帝的大管家。
  想當皇帝的念頭,對儒教來說,就是犯罪,就是大逆不道。它違背了儒教所持的基本價值觀。不僅不能有當皇帝的念頭,如果你憑著位高權重而不對皇帝畢恭畢敬、誠惶誠恐,那你就是越禮犯上,同樣是大逆不道。
  所以,儘管曹操為維持漢室殘破的江山出了不小的力,但就因為他的舉止不符合儒教的規範,更主要是因為他的兒子後來當了皇帝,而落了個駡名千古,成為了奸詐的代名詞、奸臣的化身。戲劇家還給他畫了一個象徵奸詐的大白臉。
  還是趙匡胤瞭解中國人的花花腸子,他略施小計,就贏得了真龍天子的正名:自己本是無心當皇帝的,但是部下、士卒的擁戴,乃天命不敢違也!它不僅當了皇帝,還贏得了忠義的好名聲。於是戲劇家便為他畫了個代表忠義的紅臉。
  看來,趙匡胤比曹操聰明多了。不過她娘後來說漏了嘴,在別人面前誇自己的兒子,從小就有大志。一句話,就讓趙匡胤的忠義形象打了折扣。戲劇家便不肯饒恕,就在他的紅臉的額頭上添了一豎白道。但還是比曹操的待遇強得多。
  在歐美國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想,問他們長大後最想幹什麼,對政治感興趣的孩子會不遮攔地說自己長大要當總統。
  記得有篇介紹韓國總統金大中的文章,說他青年時即又大志,將"我要當總統"的字幅貼在床頭,時刻激勵自己。
  而在中國,則很有趣,如果孩子對政治感興趣,他會說"我長大後要當總理。"當一個年輕人表現出傑出的組織才能時,他的長輩、阿姨們則會稱讚他,將來是當總理的料。總理,即宰相也。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總理就是最大的官。主席,不是官而是皇帝,是真命天子。想當皇帝,那不叫理想,而是謀反。
  在清朝以前,那可是"十惡大罪"之首,要滅九族的--表面上,中國已經拋棄了儒教,但在實際上,儒教仍存在于每個中國人的感性和潛意識中,時時刻刻在決定著中國人的思維。
  "想當主席"不僅對成年人來說意味著狂妄、野心,意味著是陰謀顛覆政府。就是不懂事的孩子和沒文化的婦女,也會無意識的回避。儒教早已經滲入中國人的骨髓和靈魂之中了。
  除了"天人感應"能嚇唬嚇唬皇帝,讓皇帝略微收斂些外,儒教對皇帝的權威沒有任何質疑和制約。這種對皇帝的無條件的服從和五體投地的人格匍匐,只能導致一個結果,就是皇權專制愈來愈酷烈,皇帝愈來愈不把大臣當人看。"學而優則仕"的仕們,最終只能論為皇帝的奴才。
  儒教的為臣之道實為奴才之道。儒教這個奴才之道,最大受惠者就是皇帝。這也是歷代皇帝們尊孔崇儒的原因。
  在中國,一個皇帝位登九五之後,首先要做的就兩件事,第一件是用刀子將一些男人的生殖器閹割掉,使他們成為太監,去管理自己的小家--龐大的後宮;第二件就是用儒教這把軟刀子將全國男人的"精神生殖器"閹割掉,讓他們成為精神太監,去管理自己的大家--江山社稷。
  在中國,敢於造反、並能取皇帝而代之的,不是不識漢字的少數民族,就是鬥大的字不認得一籮筐的大老粗。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不識字",使他們免遭儒教的精神閹割,使他們尚有和皇帝決一雌雄的勇氣。"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不僅是指秀才們動口不動手、重理論輕實踐,也不僅是指文人相輕、互不服氣、形不成秩序,還是指受過儒較閹割的秀才們,在關鍵的時候硬不起來,早已失去了向皇帝挑戰的資本。
  從這種意義上講,秀才造反三百年都不會成。
  人作為一個生物體,也遵循著生物界的"省力與效率"的原則,自覺不自覺地追求者利益最大化和出力最小化。這一點表現在皇帝身上,就是縱容太監專權。如果太監們能夠完全取代大臣們,皇地也就真正做到"朕即國家",而可以隨心所欲了。
  因此,歷朝大臣與太監的鬥爭,其實就是大臣與皇帝本人在意志上的較勁兒。中國歷史的發展,也是太監專權的發展。而讓在皇帝面前口口聲稱"奴才該死"的太監,一旦身居高位、統領百官,這本身就是對大臣們的再次奴化。不只是皇帝,下面的官僚們也是如此。既然沒有民主監督,提拔幹部的標準就是虛設。實際上是由領導自己說了算。
  既然是自己說了算,他們當然願意提拔那些聽話的人成為自己的下屬。因為聽話的人成為自己的屬下,不僅可以使自己的工作省心、省力,而且更有利於自己權力地位的長久穩固。
  所以在今日社會中,領導們總是將自己的秘書、通訊員、司機提拔為幹部。因為他們在為自己服務的過程中,人格早被奴化。讓他們當幹部,好使喚,可以使自己的權力更穩固。選擇奴才來代替選人才,這是專制體制的必然。
  在長久的專制下,在普遍的家長制中,德(奴才的順從之德)比才(也是奴才之才)更重要。於是人們在官場中的競爭,也就最終演變成為了奴性的競爭。看誰的奴性強,看誰的奴藝高......
  "中國之官愈貴而愈賤。其出也,武夫前吵,從者塞途,非不赫赫可畏也;然其逢迎于上官之前,則如妓女。奔走于上官之門,則如僕隸。其畏之也如虎狼,其敬之也如鬼神。得上官一笑,則作數日喜。遇上官一怒,則作數日戚。甚至上官之皂隸,上官之雞犬,亦見面起敬,不敢稍拂焉。且也,上官之上更有上官,其受制於人者,也莫不施之於人。即位至督撫、尚書,其卑污垢賤、屈膝奉迎者,曾不少減焉。"(42)
  《聊齋志異》中描寫一個縣官唯上是從:"送往迎來,則賤如聲伎;婢膝奴顏,則裝如伏鼠。"
  在這兩段對奴性的描述中,都提到了"妓女"。這不禁讓人想起今日社會中流傳的一個笑話:一位妓女和兩位嫖客套近乎,妓女問嫖客甲:"先生貴幹?"答曰:"我是某局局長。"又問嫖客乙:"先生貴幹",答曰:"我是某公司經理。"妓女聞言,欣然應之曰:"咱們原來是同行。"見二嫖客詫異,妓女解釋道:"咱們都是聽吆喝的,叫咋弄就咋弄。"--這真是古今一矣,人與我同耳!只是現代人學會了詼諧。
  "在共和國政體之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在專制政體之下,人人也是平等的。在共和國,人人平等是因為每一個人'什麼都是';在專制國家,人人平等是因為每一個人'什麽都不是'"(43)(《論法的精神》)
  做官的一味的奴顏婢膝,難道就不感到委屈?心裡就能長期地保持平衡?不要緊,他還有他的下級供他吆喝、訓斥、役使、發洩情緒。他的下級同樣有自己的下級。沒有下級的就拿百姓出氣。百姓們則可以回家拿自己老婆、孩子出氣......儒教所設計的等級禮制系統,整個是一個受氣系統。
  有些學者將這種只有縱向秩序觀而無橫向平等觀所導致的容兩種極端人格於一身的特殊人格稱為忽主忽奴人格,或亦主亦奴人格。
  其實,在中國,主子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官僚們並不真正具有"主人"的人格,真的"主人"是公正的、公平的、慈善的、體恤下屬的。下人對他的服從、愛戴,更多地是來自內心的道德感。官吏們的飛揚跋扈、呼奴喝婢、頤指氣使、呵斥謾駡,正如太監靠濫施淫威來彌補自己的生理缺陷、妓女靠高消費來遮蓋自己的下賤一樣,不僅不是主人的表現,反而正是奴才的另一種特徵,是奴才的另一副嘴臉。
  在教導人們如何成為奴才的方面,孔丘不僅是言的巨人,並且還是行的楷模
  "孔子走過朝廷的大門時,便彎腰低頭,好像不容他直著身子走進去。他不在門的中間站立,進門時不踩門檻。經過國君的座位(空位)時,臉色立刻莊重起來,腳步也加快起來,說話好像氣不足的樣子。提起衣服的下擺向堂上走時,彎腰低頭,憋住氣好像停止呼吸一樣。出來時,走下一級臺階才松一口氣,臉色現出輕鬆的樣子。走完了臺階,向前快走,姿態像鳥兒展翅一樣。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表現出恭敬而不安的樣子。"(44)(《論語?鄉黨》)
  "舉著圭,彎腰低頭,好像舉不起來的樣子。向上舉好像作揖,放下來好像遞東西給人。臉色莊重得像顫慄的樣子,步子很小,好像沿著一條直線向前走一樣。在贈送禮物的儀式中,顯得和顏悅色。私下會見時,滿臉堆笑。"(45)(《論語?鄉黨》)
  ......
  長期的奴才生活,也有在遭到主子冷遇或使自己自尊心蘇醒的人,從而對這種生活方式產生質疑的時候。但在儒教的包圍之中,這種懷疑的念頭也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
  人家"孔聖人"還不是這樣生活的?自己一介凡夫俗子,焉能不這樣生活下去?那些批評者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他們想奴顏婢膝,還沒這個機會哩!
  有孔聖人的言傳身教,再加上專制的長期打磨,中國人做奴才作出了學問,作上了癮,作出了美,作出了悲壯。奴性早已滲入到中國人的骨髓和靈魂之中。使得中國人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絲笑容,都能顯示其奴才本色。使得中國人從內心裡對皇帝和官吏,不是恐懼,便是敬畏。使得中國人見了皇帝和官吏,就想下跪,就想點頭哈腰......日子久了,會成為習慣。一旦丟了他,反而感到很不自在,六神無主,惶恐不可終日。
  這是為什麽?靈魂中沒有十字架撐腰,自犯賤軟骨頭也。
  在奴性無處不在的中國,自尊是個危險的異端。古書中常提到的某人有"反骨""反骨"是什麼?就是自尊。作為一個中國人,擁有自尊心,將是最大的不幸。天下之大,不會有你自尊心的立錐之地。
  中國人的奴性心態,是中國走向民主的集體心理障礙
  曾經看過一部李安執導的影片《喜宴》。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居住在臺灣的退役的前國民黨軍一位師長,為了迫使在美國的兒子結婚,為自己傳宗接代,親自來到美國督催兒子結婚的故事。
  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師長成功地逼迫兒子和來自中國大陸的姑娘結了婚,在教堂舉行了簡單的儀式後,一家四口來到一家中餐廳吃飯,席間邂逅了自己的一位老部下,原來在軍隊中為自己開車的司機,這位老司機正是這家中餐廳老闆的父親。雖然事隔多年,兩人年事俱高,但這位老司機在老師長的面前仍然保持著軍人的作風,畢恭畢敬地站在坐著吃飯的老師長的身邊,儘管老師長一再示意他坐下來談話,但他堅決不肯,並對師長的兒子口口聲稱"少爺"。當他得知師長一家在此聚餐時為了慶祝少爺結婚時,很不滿,主動提出要在自己的酒店為少爺免費補辦婚禮-當熱鬧的婚禮結束,客人盡散後,感到滿意的老師長並不多謝,只是伸出了手。而老司機並不敢去握,在師長的鼓勵勉強下,才誠惶誠恐地和老師掌握了握手。
  這個情節很中國化,很讓人感動。雖然事隔多年,其情景仍會不時地浮現在腦海中。是老司機知恩圖報?不是,影片中並未交代老師長對老司機有什麼恩情。再說報恩也用不著還保持著當年的"禮節",甚至連師長的手都不敢握。這是一種很傳統的中國上下級關係。這是奴性之美呢?還是忠誠之美?如果都有,又各占幾成?難道奴性僅是一種喪失自尊的忠誠?或者說是一種更為徹底的忠誠?
  不是!絕對不是!忠誠的主體是人的靈魂,忠誠的對象是理想,是人格道德,他是超功利的。
  而奴性則相反。它的主體是人的肉體,它的物件是權力、利益,而不是某種理想。也不是某個人,而是烏紗帽。他是功利的。他是見了烏紗帽就下跪,管他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管他是漢人、鮮卑人、契丹人、蒙古人、女真人、還是日本人。管他是人、是狗、還是豬,只要他頭上戴個帽,他腰裡別著槍,只管下跪磕頭就是了。
  忠誠是自尊的、勇敢的、無私的。
  奴性是自卑的、膽怯的、自私的。
  否定神的存在,抵擋人信仰上帝的儒教,將忠誠的源頭--內在的靈魂給抹煞了,再將忠誠鑲嵌在外在的功利之上。這就將忠誠偷偷地轉換成了奴性。
  中國人並非天生的奴性,我們本來和歐洲人、日本人一樣,並無什麼區別。如果出生在歐洲、日本,我們也會像歐洲昂首挺胸的騎士一樣,對基督虔誠,對皇室忠誠。也會像視死如歸的武士一樣,對天皇忠誠。但是在中國很不幸,每個人經過儒教那只看不見的手三揉兩捏,一個個都成了點頭哈腰、搖尾乞憐的哈叭狗!
  孔丘啊孔丘,他口口聲聲宣揚的"",實際上他卻時時刻刻地在扼殺著忠誠。
  歐洲的許多皇室至今仍受人民的愛戴,日本從古到今只有一個皇室--天皇。而中國人把""字天天掛在嘴上,實際上卻是改朝換代頻繁,宮廷政變頻仍,農民起義不斷。以至於有西方人這樣評價:"在所有達到某種程度的文明的民族中,中國人最缺乏革命性,卻又最富有反叛性"(46)
  孔丘這條披著羊皮的狼。

  道教對民主的危害。

  中國的文化精英們在追求民主、批判儒教時,往往會忽略站在儒教這個"判官"背後的鬼參謀--道教。
  道教不拘泥於形式,但是他更隱蔽,更深入骨髓,對人的危害更長久
  道教是一種徹底的宿命論。他通過居易安命、消極避世的思想,和相面、爻卦、測字、批八字等手段,讓人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當官的之所以當官享富貴,自己之所以低人一等受苦難,皆是天命。力再大,也勝不過天命。個人的努力終是枉費心機。官老爺作威作福,老百姓終生受奴役,此是天經地義。讓官老爺給百姓當公僕,官老爺的任免由老百姓說了算,這豈不是天地顛倒,乾坤倒轉?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一個發生在明朝成化年間的故事,將道教對中國人的心理塑造描述得很生動。
  成化年間,廣東地面有位五十四歲的老童生範進。考中了相公,同年又是鄉試年,範進想再接再厲,參加鄉試,以謀取功名。
  不覺到了六月盡間,這些同案的人約範進去鄉試。範進因沒有盤纏,走去同丈人商議,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個狗血噴頭,道:"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的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於你的。如今癡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見城裡張府上的老爺,都是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趁早收了你心!明年在我們行裡替你尋一個館,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你問我借盤纏,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與你去丟在水裡,叫我一家嗑西北風!"
  范進被丈人一頓夾七夾八罵的摸門不著,只好瞞著胡屠戶偷偷進城鄉試。不曾想一炮中標,中了舉人。誰知又樂極生悲,範進接到中舉的捷報後,竟喜瘋了。湊熱鬧的鄰居中有一人給大家出主意,說範進是歡喜狠了,痰湧上來迷了心竅,需找一個平日他怕的人,打他一嘴巴,嚇一嚇他,使他將痰吐出來,就好了。於是眾人想到了胡屠戶。
  胡屠戶做難道:"雖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聽齋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鐵棍,發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我卻是不敢作這樣的事!"
  鄰居內一個尖酸人說道:"罷麼!胡老爹,你每日殺諸的營生,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閻王爺不知叫判官在薄子上記了你幾千條鐵棍。就是添上這一百棍,也打什麼要緊?只恐把鐵棍打完了,也算不到這筆賬上來。或者你救了好了女婿的病,閻王敘功,從地獄裡把你替上第十七層來,也不可知。"......
  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值得連斟兩碗酒喝,壯一壯膽,把方才這些小心收起,將平日兇惡樣子拿出來,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胡屠戶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說道:"該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了?!"一個嘴巴打過去。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
  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心裡到底還是怕的,那手早顫起來,不敢打到第二下......胡屠戶站在一邊,不覺那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在也彎不過來。自己心裡懊惱到:"果然,天上的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想一想,更疼得很了。連忙問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
  你們想知道宗教信仰對人的影響力有多大嗎?看看胡屠戶那扭曲的手就知道了。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理功能!
  在道教眾多的伎倆中,相面算是最有群眾基礎的了。它因為簡單、直觀,早已成為了中國人的生活常識。
  不僅蔣介石在任命幹部時,會將面相作為參考。就是"反封建"的共產黨的許多領導人,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將面相作為人才鑒別的一個重要參數。在沒文化的群眾中,"以貌取人"的現象更是嚴重。
  在歐美,人們以精幹、健壯為美,以在戰爭中負傷為榮,以胖為醜,視肥胖為懶惰、疾病、甚至貧窮的象徵。
  而在中國,人們卻以胖為美:"富潤物,德潤身,心寬體胖。"(47)"腹肚下垂,福祿綿綿。""頭大無肩,富貴長年"(48)"臍深容李,(肚臍能容下李子)富貴自起"(49)"腹如抱兒,四方聞知""腹懸向下,富貴主壽。腹墜而垂,智合天機"(50)......
  中國人還以全身沒有傷疤為榮貴,有了傷疤就等於破了相,就不完美了,也就不能"奉天承運"了。
  王洪文沒能當上皇帝,中國的許多百姓就認為這是王在武鬥時面部受傷,留了傷疤,被破了相所致。
  而像毛澤東、鄧小平等"皇帝"出生槍林彈雨,竟毫髮未損,這就讓百姓們頓生敬畏之心。認為此種神秘,非真龍天子受到上天保佑不能解釋。仔細一想,竟有"道理":久經戰爭而無傷疤的人,不僅是聰明的,更是狡猾的。而兇狠、狡猾,不正是龍的本色嗎?......
  歐美人心中的美,能讓他們選舉出名副其實的公僕。
  中國人心目中的美,只能使他們選舉出(就是有選舉權的話)一個腦滿腸肥、大腹便便的爺或者是豬。
  雖然新文化運動和共產黨曾將道教的諸伎倆視為封建糟粕而進行過批判,但在現實中,它仍廣泛地活躍於中國社會中,從來就不曾間斷過。上至國家領導,高級幹部,知識份子,下至農夫村姑,都或多或少地受著他的影響和支配。
  千萬不要小看了那些四處遊走的或在街頭擺攤的、形象猥瑣的算卦神漢們,他們對一個人的論斷,足可以影響他的一生,足可以改變周圍人對他的看法。
  他們人數雖少,但能量十分巨大。許多人包括有文化的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按照算卦仙們的卦語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還有更多的人,讓算卦仙兒們根據五行、八字、筆劃為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使得自己的孩子一出生,便與道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除了這些少數的算卦仙兒們,中國社會中上有更多的略知陰陽、粗通八卦的准算卦仙兒們。他們人數眾多,散佈在各個階層。從他們嘴裡偶爾吐出的一兩句"道經",甚至一兩個道教詞彙,對周圍人的靈魂的穿透力,絲毫不亞於《聖經》中的詞語對一位虔誠基督徒靈魂的感染力,甚至更強。
  基督徒尚且時常去教堂靠聖靈鞏固信心,而道教的一些話語,一旦進入一個中國人的耳朵,就會很快在他的心裡紮根,伴隨他的一生。可怕的魔鬼撒旦的伎倆。("撒旦"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
  在中國,道教是僅次於儒教的第二大宗教。在今日的民間,仍然有著龐大的市場。它比儒教飄逸超脫,因此他也比儒教隱藏得更深。在儒教遭到打擊時,它總會成為儒教的避難所,使儒教免遭滅頂之災。
  從辛亥革命到今天,中國人追求民主已經近百年了,但民主仍沒能在中國安家。這也難怪,中國人追求民主,動機並不純正。中國人並不是忽地良心發現,要去求得人道、平等、博愛的,而只是將民主視為救國圖存的工具。當生存警報解除了,民主也就成了一個危險的異物而遭到免疫排斥了。
  封閉的、自給自足的、以儒教為代表的龍文化,就是禁錮中國人的的鐵屋子。雖然新文化一代知識份子試圖打破,然而,直到今天,這個鐵屋子仍沒有被打破。
  看來,龍文化並非鐵屋子那麼簡單。他是一個魔圈,有彈性、會伸縮、能變化,且有自我修復能力。中了毒的國人會產生十足的惰性和排外性,而在魔圈中怡然自得,並沒有被鐵屋子禁錮的痛苦。
  現在,儒道教在中國的市場仍然很大。他們仍然控制著中國人的身心。民主要在中國實現,還早得很呢。
  今天,中國專制政府又貫徹三個代表,鼓吹民族傳統,提倡儒家文化,帶領全國人民走回頭路。這是以龍為靠山,誓將專制進行到底。看來,中國的民主更是遙遙無期了
  但是,民主之路是必須要走的。只是早走晚走的問題。地球在變小,全球在變得一體化。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是政治體制、價值觀念的一體化。世界是朝著單極、一元化的方向發展的。任何鼓吹世界多極化的人,都是癡心妄想,自欺欺人。
  上帝之道和歪門邪道之所以不同,是因為祂不是信則靈。上帝之道,你信不信都靈。
  上帝的法則無處不在。聰明的,上帝領著走。愚蠢的,上帝拖著走。領著走的,上帝給的是糖果。拖著走的,上帝給的是鞭子。拖著也不走的,只有死路一條
  上帝之道,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民主是基督大樹上的一顆果實。我們不種樹,怎能得到果實呢?嫁接而來的果子,還會是原來的味道嗎?
  許多人一提到民主,馬上就會想到古希臘雅典的民主政體,就會想到古羅馬的共和國,似乎和基督並無太大關係。這種看法是膚淺的。
  位於愛琴海中心位置的雅典,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商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商業的發展,進而促使了其政治上的革命。西元前500年時,雅典就出現了民主政治。
  雅典的民主是不完全的民主。占居民中大多數的奴隸和外邦人並不享有公民權,帶有很強的局限性,只能適合於海上貿易發達的小城邦。
  後來,為了防備波斯帝國的入侵,雅典城運用民主原則帶頭聯合愛琴海諸島及小亞細亞各希臘城邦,組成了一個同盟。原則上盟邦地位平等,但實際上,同盟的行政、軍事、財政等領導權,從一開始,就掌握在雅典手中。
  西元前450年,民主同盟已變成一個帝國。這個海上的雅典帝國,與同時代的其他帝國相比,並無多少優勢。他雖然憑藉著海上的軍事優勢防禦波斯的入侵,但他最終未能阻止希臘半島上另一個軍事強國斯巴達的進攻。隨著雅典軍事上的失敗,他的城邦民主政治也就壽終正寢了。
  早期的羅馬城邦與雅典很相似,商業的發達,使他廢除了君主政體,建立了共和國。與雅典相反的是,讓共和國喪失民主的,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軍事上的成功。
  羅馬共和國早期的民主趨向,因元老院在海外指揮的戰爭節節勝利、其威望和權力大大增加,而轉向相反方向。新的城市下層民眾不再成為民眾政府的基礎。軍隊的性質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羅馬軍團由平民軍隊變為職業軍隊。士兵們首先忠於的不是國家,而是他們的指揮官。疆土的擴張,財富的大量湧入,也使得羅馬人原有的節儉、禁欲、勤勞等與共和國相匹配的美德喪失殆盡......到西元前27年,軍事寡頭屋大維統治羅馬時,共和國已經轉變成為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
  雅典和羅馬的民主政治之所以都以失敗告終,是因為他們的民主沒有一個堅強的信仰作後盾。缺乏信仰支持的民主政體,更像一個公民利益的分配方案。這種"分配方案"是脆弱的,是經不起戰爭考驗和巨大財富利誘的。
  耶穌基督如是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砂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的很大。(馬太724
  經中世紀千年基督教奠基的歐洲,由於商業的發展,人們又選擇了民主。儘管古代的民主為現代民主提供了閃光的思想,但今日的民主並不是古希臘、古羅馬民主的復活。今日的民主已不僅僅是個政治體制,而更是一種價值觀,一種信仰,一種生活方式。使民主重生、發揚光大且戰無不勝的,不是雅典、羅馬,而是耶穌基督。
  1620年,一條名叫"五月花號"的捕魚船,悄然離開英國港口,駛向大西洋對岸的新大陸。船上一共102人,其中大多是受到宗教迫害的新教教徒--清教徒,還有個別的流浪者、破產者等在舊世界失敗的人。環境的壓迫及對新世界的嚮往,使他們不得不馬上離開英國,即使在一個不適合航行的季節,也堅定地揚帆遠航。
  清教徒,是英國新教教徒中的一派。起源於16世紀中葉的英國,原為英國國教聖公會內信奉加爾文宗教思想的改革派。後從中發展出一些脫離國教的新宗派(如長老會、公理會等)。由於他們要求"清洗"國教內保留的天主教的舊制和繁瑣儀文,並反對王公貴族的驕奢淫佚,提倡"勤儉清潔"的生活而得名。
  清教徒是這條船上的知識份子,並且是價值觀念相同的知識份子。
  "五月花號"經過65天與風暴、疾病、饑餓、絕望的搏鬥後,終於看到了新大陸的海岸線。他們飽受缺水、缺糧、困乏的煎熬。而新大陸已經遙遙在望時,船反而停了下來。船上的成年男子在低聲討論著:我們將如何管理未來的新世界,依靠什麼?領袖的權威,軍隊的威力,還是國王的恩賜?他們決定將這個問題弄清楚之後再上岸
  經過船上51名成年男子的討論,最後,他們決定共同簽署一份公約,名為《五月花號公約》,內容如下:
  "為了上帝的榮耀,基督教的進步,我們這些在此簽名的人揚帆出海,並即將在這塊土地上開拓我們的家園。因此我們在上帝面前莊嚴簽約,自願結為一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順利進行、維持和發展,亦為將來能隨時制定和實施有益於本殖民地總體利益的一應公證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等,吾等全體保證遵守與服從。"
  《五月花號公約》後來被一本名為《美國賴以立國的檔》的書列為第一號檔。從精神實質來看,《五月花號公約》應該是美國的第一部憲法。
  這一批最早的美國人,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五月花號公約》之中的上帝,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正是"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在一片新大陸上建造"上帝之城",這些清教徒們艱苦卓絕,百折不撓。即使是在登上大陸後的第一年內因疾病、饑餓而損失一半以上的人口的時候,他們既不灰心,也不退縮,最終堅持了下來。
  他們以自己的實踐為理想中的上帝之城做了奠基。他們的子孫及後來者繼承了他們的理想,最終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
  同樣是清教徒,于1638年因反抗英王查理一世對清教徒的迫害,反對國王在蘇格蘭強制推行主教制的英國國教,而爆發了英國革命。清教徒組成了自己的軍隊--國會軍,領袖是激進的獨立派(清教徒分為長老派和獨立派)議員克倫威爾。克倫威爾將長老派從國會中清洗了出去,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於1649年廢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
  1653年,克倫威爾驅散國會,自任"護國主",實行軍事獨裁。1658年,克倫威爾逝世,其子查理?克倫威爾繼任護國主。查理的昏庸無能,以及國民對清教徒統治下的受限制的、過分儉樸的生活的厭倦,使得國內局勢混亂。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清教徒發動不流血的"光榮革命",推反了斯圖亞特王朝。宣佈詹姆斯二世"自行退位",並與新國王威廉三世達成協議,確立了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立憲國王採取信仰自由原則,即在事實上承認了清教徒的合法地位。
  法國思想啟蒙家孟德斯鳩曾這樣評價英國人:"在三件大事上走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最前面:虔誠、商業、自由。"(《論法的精神》二十編,第七章)
  世界上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在英國,世界上最早的工業革命也是在英國。為什麽偏偏是在英國?難道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不是的,英國人之所以會成為人類前進隊伍中的領頭羊,僅僅是因為他們是最虔誠的上帝的子民。
  同胞們,可知道對上帝的虔誠與商業、自由的關係?
  從封建君主制到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再到美利堅的共和制,這是民主的良性、健康的發展過程。
  與之相比較,歐洲大陸的民主進程就艱難了許多。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對歐洲大陸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直接導致了法國的思想啟蒙運動。
  經歷了近百年的思想啟蒙,法國的民主進程又如何呢?讓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歷史:
  17897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打巴士底獄。
  1792年,雅各賓派推翻封建波旁王朝,處死路易十六,建立第一共和國。廢除西元紀年,實行革命曆法-共和曆。
  1794727日,熱月政變。熱月黨人推翻雅各賓政權,處死雅各賓領袖羅伯斯庇爾,建立督政府。
  1799年,拿破崙推翻督政府,實行獨裁統治,建立第一帝國。
  1814年,"反法同盟"國家逼拿破崙退位,波旁王朝復辟。
  18307月,爆發七月革命,起義者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七月王朝。
  18482月,爆發二月革命,資產階級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國。
  1851年,拿破崙的侄兒,路易?破拿巴發動政變,稱帝,號稱拿破崙三世,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法國人民推翻第二帝國,建立第三共和國。
  1871年,巴黎無產階級起義,建立巴黎公社,被鎮壓。
  法國的民主可謂一波三折,步履艱難。為什麽會如此呢?
  答案有很多,但筆者認為,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法國人在啟蒙運動中,藐視了上帝所致。
  在啟蒙思想家中,大多數是自然神論(認為上帝創造了世界和自然規律後,就不再干預世事,聽信自然規律支配一切的神學觀點)者,一部分乾脆就是無神論和唯物論者。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中,自然神論是無神論的過渡和隱蔽形式。總之,許多啟蒙思想家們憑藉著理性的啟蒙,在當時時代所允許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否定了上帝。
  伏爾泰是啟蒙運動最著名的一位思想家,有人甚至將十八世紀稱為伏爾泰世紀。伏爾泰是自然神論的代表人物,是反封建的一面旗幟。他反對宗教,認為宗教是理性的最大敵人。因而他鼓吹無神論的中國,敬仰無神論哲學大師孔子,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孔廟",並自封為"孔廟大主持"
  伏爾泰在《風俗論》中,將中國描寫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東方烏托邦:"世界上曾有過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時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時代。""人類肯定想像不出一個比這更好的政府了(指中國明朝)""在這種行政制度下,皇帝要實行專斷是不可能的""如果說曾經有一個國家,在那裡人們的生命、名譽和財產受到法律保護,那就是中華帝國。"......
  伏爾泰對無神論中國的肉麻的吹捧,不僅是在攻擊基督教會,也是在變著法兒否定上帝。
  在思想啟蒙運動中,吹捧中華帝國,不只是伏爾泰一個人,而是一個潮流。眾多吹捧中華帝國的思想家們,不管他們口頭上是否否定上帝,他們的實際行為卻是在明白地告訴大家:看,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美好的國度,那裡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耶穌是誰!
  歐洲大陸自思想啟蒙以來,就陷入了關於"民主"的理性爭吵之中。爭吵的結果,是吵出了無神論的馬克思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而在這期間,位於大洋之中的英國人和美國人,卻憑著宗教虔誠,默默無聞地進行著民主實踐。他們的實踐成果,以不爭的事實成為歐洲大陸關於"民主"理性辯論中無言的、但卻是最有力的論證。英國和美國,尤其是美國,最終成為了歐洲大陸國家的民主楷模。
  有了點理性的進步,人們就忘乎所以,這是人類的一個毛病。
  理性是把雙刃劍,他可以成全人類,也可以毀掉人類。他可以製造出民主,也可製造出極端專制。理性的走向完全取決於人的信仰。
  在今天資訊發達的理性的時代,一個國家的民主進程如何,完全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信仰。
  看今日世界,從西到東,民主遞減。美國最民主,中國最專制。為什麽呢?原因很簡單:美國離上帝最近,而中國離上帝最遠。
  ⑴(《論語?顏淵》)
  ⑵(《中庸》)
  ⑶(《論語?學而》)
  ⑷(《孟子?梁惠王》)
  ⑸(《論語?泰伯》)
  ⑹(《中庸》)
  ⑺(《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
  ⑻(《論語?顏淵》)
  ⑼(《白話四書五經?禮記?禮器》)
  ⑽(《禮記?曲禮下》)
  (11)(《論語?堯曰》)
  (12)(《中庸》)
  (13)(《左轉?哀公五年》)
  (14)(《新書?服疑》)
  (15)(董仲舒《春秋繁露》)
  (16)(《易經?繫辭傳》)
  (17)(《論語?顏淵》)
  (18)(《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
  (19)(魯迅〈阿Q正轉〉)
  (20)(《論語?裡仁》)
  (21)(《禮記?曲禮上》)
  (22)(《孟子?萬章》)
  (23)(《孟子?告子》)
  (24)(《論語?子罕》)
  (25)(《論語?為政》)
  (26)(《論語?子路》)
  (27)(《中庸》)
  (28)(《禮記?曲禮上》)
  (29)(《論語?顏淵》)
  (30)(《管子》)
  (31)(《大學》)
  (32)(《論語?陽貨》)
  (33)(《孟子?離婁上》)
  (34)(《孝敬》)
  (35)(《論語?為政》)
  (36)(《禮記?曲禮上》)
  (37)(《禮記?內則》)
  (38)(《讀者》200212《中國父親排第幾》)
  (39)(《讀者》2002.21
  (41)(《孝經》)
  (42)(《辛亥革命前十年論文選集?說國民》)
  (43)(《論法的精神》)
  (44)(《論語?鄉黨》)
  (45)(《論語?鄉黨》)
  (46)(《全球通史》p72
  (47)(《大學》)
  (48)(〈麻衣神相〉)
  (49)(〈月波洞中記〉)

  (50)(《玉管照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