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釋義:通向永恆的荊棘之路  
自由鐘銘文: PROCLAIM LIBERTY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UNTO ALL THE INHABITANTS THEREOF LEV. XXV X  “在全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利 25:10   
 
I.       引 言  
無法想像,失去言論自由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不知道的人,或許還活在“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中國的樣子,而知道的人,卻活在柏拉圖的洞穴中,這很魔幻嗎?要知道世界已經進入了 AI 時代了,工具在巨大飛躍但人的基本權利反而正在被剝奪。我第一次自己不相信自己說的,因為我曾經認為自由就這樣永遠會存在於美國,就像空氣一樣,對此十一年前在博文中鼓勵中國人說“人的思想必須以自由為前提,沒有自由就沒有你的思想;”然而十一年後隨著走出洞穴,再次關注自由,這是一篇釋義自由的文章,卻不經意間紀念川普總統帶領美國人民史詩般再次奪回言論自由。 
自由有多寶貝?先看 歷史 ,宗教改革後,全歐洲形成天主教和新教兩大陣營, 1572 年,天主教徒在巴黎街頭血腥屠殺新教徒,有多達 10,000 人被殺。 1618 - 1648 年,天主教為剝奪新教徒宗教自由的權利,在波希米亞、德國發動三十年戰爭, 1378 萬新教徒(基督徒)被屠殺,整個德意志各邦國人口銳減三分之一,波希米亞的人口從 400 萬減少到 78 萬,屠殺了 322 萬人,人口減少了 80%。 
VIDEO 
《Sailing航行》朝聖者之歌 
期間的 1620 年,英國的 102 名清教徒前輩為逃離天主教迫害,怀揣 日內瓦聖經 乘坐五月花號抵達新大陸,之後在新大陸建立了獨一無二的以憲法保障宗教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山巔之城 - 美利堅合眾國。注意,這幫人的初心不在乎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心心念念的是聖經,是信仰,自由的敬拜,虔敬的生活。迄今奉行的是奧古斯丁的“我錯故我在”,這是言論自由的神學來源。   
期間的天主教陣營在歐洲也沒有閒著,搗騰出了個啟蒙時代(以鄙視的目光審視歐洲文明),以笛卡爾去世的年份 1650 年開始,他被稱為現代主義之父,他的天主教哲學思想“我思故我在”,實際上就是肢解了奧古斯丁的神學思想,標誌了歐洲的現代主義開始,死死抓住了人心,不斷滿足人性,以“自由、民主、博愛”為名發展成為社會制度。但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因為不符合天主教教義需要使其賦予有限性。 
再來說中國, 300 年前同樣遭遇了耶穌會在清朝發生的弔詭事件,再使中國遠離福音與科學 300 年。耶穌會埋下的文化衝突、光照邦引發的鴉片戰爭和維新變法內憂外患, 1900 年演變為清廷向西方各國宣戰,導致“庚子戰爭”。
「十月革命」後不久, 1919 年 3 月,列寧在莫斯科領導成立了第三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光照幫藉俄羅斯作為跳板,向中國輸出共產主義……時間來到當下,人類的專制注定為對決神的自由而生,經過 3000 年準備的中國正在準備與年輕的美國決戰。 
自由是神賜予的,這就是為什麼自由如此珍貴!因為自由在世界歷史上並不是常態。對自由最具有深刻洞見的無疑是惠特克·錢伯斯  (Whittaker
Chambers) ,他說:“沒有自由,靈魂就會死亡。沒有靈魂,就沒有自由的正當理由……”難以置信,一個極具爭議的人說的話完全符合基督教哲學,尤其對中國人和基督徒產生焦慮,這也是我的負擔之一。之所以引用他的話,是因為他作為一個美國人卻魔幻地嚮往蘇維埃,曾經在蘇聯生活很長時間,覺醒之後,又逃離蘇聯,返回美國之後才寫下這句驚世名言。但是,有誰在乎呢?這就是多數不在乎的人導致美國也差一點失去言論自由。因此這句話對世界所有人都適用,尤其對於不信者說來真的是毫無惡意的金玉良言。 
為什麼說人類差一點失去言論自由?想必大家知道,我指的是美國——世界唯一的自由燈塔。美國過去 4 年遭受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叛亂——喬拜登總統發動了文化馬克思主義( DEI )大革命。在天主教徒喬拜登總統主導下的四年裡,承續奧巴馬總統 DEI 遺產幾乎搗毀了一切,恥辱地把美利堅送進 ICU 病房,他的聯盟當然也包括美國外部的敵人,天主教梵蒂岡、世界經濟論壇、伊斯蘭教、東正教莫斯科、中共新儒教,一個比一個狠。但神大有憐憫,聽見了祂兒女強烈的祈禱聲,兩次拯救了川普。不僅如此,神又通過馬斯克輔助川普,才挽回了言論自由! 
中國人看自由用自由,常常誤解自由、誤讀自由並貶義頻率非常高,這不對。在學術圈,認為自由只是一個形容詞,一種非價值觀,一種外來意識形態,這也不全。在新生的川粉保守圈,幾乎所有自稱的保守派人士、自媒體、主流媒體、學術圈,常常用“自由派”“自由主義”作為貶低左派愚昧、罪惡進行討伐,這種話術其實恰好陷入了撒旦的網絡,於是自由被污名化了,自由被背上罵名,這很悲哀。“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加 5:13 。簡言之,左派的民主掩飾的是自主、專制,以人為中心,左派的自由掩飾的是不義,以惡為善、根本的以罪為愛。因此左派的話術非常虛偽:貶損民主,污名化自由。 
真實情況是,自由的字根是一個無暇、潔淨、聖潔、憐憫、恩典、救贖相關的一個詞匯。前現代主義時代,自由從來沒有與罪惡、淫亂、自義、驕傲、虛假為伍。現代主義時代,自由開始慢慢被侵蝕,被人性、慾望搭便車。後現代主義時代,自由被糟蹋,完全與罪惡為伍。現在,最新動向是左派在全世界進行除罪化運動,要以自由之名、民主之名消滅一切罪名即除罪化(藉伊斯蘭教教義)。如果沒有悔改,民主國家的未來是黑社會。還好,美國不是民主國家。 
現在我們來查考一下自由原本的樣貌並為其正本清源, “自由”作為基督信仰的核心理念之一,貫穿於聖經語言(希伯來文與希臘文)及現代英語的表達中,並在基督徒生活的不同場景——公共教會、私人禱告、天國和世俗社會,包括美國——中呈現出豐富的語義與應用。本文通過分析希伯來文、希臘文及英文中與“自由”相關的詞彙,探討其語義差異,並在此基礎上考察這些詞彙如何在基督徒生活中反映神學意義、文化意義。 
特別指出,在閱讀本文時,請思考神的自由可以在極權高壓下的中國實現嗎?一般公民、三自教會基督徒、地下家庭教會基督徒能夠衝破藩籬,獲得神賜下的自由嗎?以下是自由釋義正文: 
II.    “ 自由 ” 的語言根源  
首先,我將為您提供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中與 “ 自由 ” 相關的主要詞彙,並將它們與英文中的 
"free" 、 "liberty"  和 
"freedom"  進行分類比較和釋義。為便於理解,釋義順序按照以下這句話的次序進行:“自由”的核心在於基督的救贖——從罪中釋放(“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進入自由身份(“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 )、最終享受永恆自由(“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博主經過聖經歷史研究,尤其是如何理解屬靈自由,認為七十士譯本有強大的神諭,採用希臘文釋義為主,但作為尊重,仍然按希伯來文、希臘文、英文、最後中文展開。由於這是一個語言學和語義學的問題,本節會盡量詳盡地分析這些詞彙的詞性、用法、語境及與英文對應詞的細微差別。
 
 
1. 希伯來文中的 “ 自由 ”  
希伯來文(特別是聖經希伯來文)中有 3 個與 “ 自由 ” 相關的核心詞彙,以下是主要詞彙及其分析: 
 דְּרוֹר ( d ə r ô r  ) 
 
  意思 :自由、釋放、流動  
  語境 :這個名詞常與 “ 釋放 ” 相關聯,例如《利未記  25:10 》中提到 “ 禧年 ” ( jubilee year ),奴隸和土地被 “ 釋放 ” ,原文用 “ דְּרוֹר ” 。它也預言耶穌的好消息,如《以賽亞書  61:1 》 “ 宣告被擄的得釋放 ” ,完整經文是“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或譯: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 ,被囚的出監牢。以 61:1 。 它也指流動、自由遷徙,《耶利米書耶 34:17 》 “我向你們宣告一樣自由”   
  與英文對比 :  
  
   Liberty :恩典時代普遍適用全人類,特別是在法律或社會釋放的語境中。自由鐘銘文:“在全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利 25:10  
   Freedom :也可對應“freedom” ,但更側重於具體的解放行動。  
   Free :在描述結果狀態時可對應 “free” 。  
   
  
 ח ֹפְשִׁי ( ḥ ofshí  ) 
 
  意思 :自由的、被釋放的  
  語境 :形容詞,常用於描述奴隸被釋放或人從束縛中解脫後的狀態。例如,《出埃及記  21:2 》提到奴隸在第七年 “ 自由出去 ” ( יֵצֵא   חָפְשִׁי )。  
  與英文對比 :  
  
   Free :更接近“free” 作為形容詞,表示“ 不在奴役中” 或“ 無拘束” 的狀態。  
   Liberty :在某些語境中可對應“liberty” ,特別是個人從壓迫中獲得的自由。  
   Freedom :較少直接對應“freedom” ,因為“  ḥ ofshí” 強調具體的釋放狀態,而非超越性的自由概念。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 
 
  意思 :自由、救贖  
  語境 :這是一個更超越、救恩性的名詞,常用於哲學或宗教討論中。例如,猶太教傳統中逾越節被稱為 “ חג   החירות ” (自由節),與神同在。  
  與英文對比 :  
  
   Freedom :最接近“freedom” ,因為它指向一種廣泛的、超越性的屬靈自由。  
   Liberty :也可對應“liberty” ,特別是在集體解放的意義上。  
   Free :較少直接對應,因為 “ ḥ ē r û t ” 是名詞,而 “free” 是形容詞。  
   
  
 
  
 
 
2. 希臘文中的 “ 自由 ”  
希臘文(特別是新約聖經中的通用希臘文  Koine Greek )中有三個關鍵詞與 “ 自由 ” 相關,奇妙的是,希臘文裡隱藏了一個動詞,這是獨一無二的,誰使人得自由?使人從罪中的釋放?誰使人重生?顯然,人不能使自己舉起,它是指救贖主的動作: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apeleuthero ō )  
 
  意思 :使自由、從罪中得釋放  
  語境 :這是一個動詞,表示 “ 使某人成為自由 ” 的行動。《加拉太書  5:1 》提到“基督釋放(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了我們,叫我們得自由”很明顯,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的自由是《利未記  25:10 》中奴隸和土地被“ דְּרוֹר ”“釋放”。   
  與英文對比 :  
  
   Free :對應“to free” 作為動詞,表示釋放的動作。  
   Liberty :在結果上與“liberty” 相關,強調解放的狀態。  
   Freedom :間接相關,側重行動而非超越性概念。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eleutheros)  
 
  意思 :自由的、不受束縛的  
  語境 :作為形容詞,描述一個人或事物的自由狀態。例如,《約翰福音  8:36 》 “ 若子釋放你們,你們就真自由( ἐ λε ύ θεροι ) ” 。  
  與英文對比 :  
  
   Free :最直接對應“free” ,表示“ 自由的” 狀態。  
   Liberty/Freedom :間接相關,因為“eleutheros” 是描述詞,而非超越性概念。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意思 :自由、獨立、屬靈自由  
  語境 :這是希臘文中表示 “ 自由 ” 的最常見名詞,常用於哲學、政治和宗教討論。例如,《加拉太書  5:1 》提到 “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自由(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 。  
  與英文對比 :  
  
   Freedom :最直接對應“freedom” ,表示一種廣泛的自由狀態。  
   Liberty :也可對應“liberty” ,尤其在個人權利或脫離奴役的語境中。 作為法律“使自由”,等同於動詞。  
   Free :間接相關,因為“eleutheria” 是名詞,而“free” 是形容詞。  
   
  
 
 
 
3. 與英文“自由”的比較 
路漫漫其修遠兮,耶穌賜下普世自由脫離被奴役,引發歐洲文明——自由。但是耶穌賜下的重生自由,引發更為深刻屬靈革命——山上之城美國。為了更清晰地對比,我將這三個英文詞的語義與上述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詞彙進行分類: 
 Liberty  
 
  語義 :名詞,普世自由,恩典時代普遍適用全人類,特別是在法律或社會釋放的語境中。費城自由鐘銘文:“ PROCLAIM LIBERTY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UNTO ALL THE INHABITANTS THEREOF LEV. XXV X 在全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利 25:10 。這句銘文是獨立宣言的號角。《加拉太書  5:1 》提到“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自由 liberty ”。“ Stand fast therefore in the liberty 
      wherewith Christ hath made us free 直譯為:「堅定地站立在基督使我們自由的自由  Liberty 中,不要再被奴役的轭所纏繞。」加 5:1 ”二次自由帶來重生,第一次脫離老我的自由 liberty ,第二次是 新生命 的自由 to free 。 liberty 通常指法律、政治或社會層面的公民自由權利(如 “civil liberty” ),側重於外在的自由條件。  
  希伯來文對應 :  
  
   דְּרוֹר  (d ə r ô r) :特別在禧年等社會解放的語境中。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在集體解放的意義上相關。  
   
  希臘文對應 :  
  
 
§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apeleuthero ō ) :對應“to free” 作為動詞。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eleutheros) :在政治或社會自由的語境中。 
 Free  
 
  語義 :形容詞或動詞,表示“ 自由的” 或“ 使自由” “新生命”,通常指具體的無拘束狀態(如“free from slavery” )或行動(如“to free
      someone” )。  
  希伯來文對應 :  
  
   חֹפְשִׁי  ( ḥ ofshí) :描述個人脫離奴役的狀態。  
   דְּרוֹר  (d ə r ô r) :在具體釋放的結果上相關。  
   
  希臘文對應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eleutheros) :直接對應“free” 作為形容詞。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apeleuthero ō ) :對應“to free” 作為動詞。  
   
  
 Freedom  
 
  語義 :名詞,超越性的自由,豁免的自由,被贖的自由,屬靈自由,涵蓋內在和外在的自由(如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 或屬靈自由“spiritual freedom” )。宗教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作為第一自由First Liberty 權利的聖經來源,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聖經版本: GNV 利 19:20 ,申 15:1,2,9,31:10, 加 5:1,13,16,19,  
  希伯來文對應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最接近,因其抽象性。  
   דְּרוֹר  (d ə r ô r) :在詩意或宗教解放的語境中。  
   
  希臘文對應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最直接對應,表示廣泛的、超越性的自由。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apeleuthero ō ) :間接相關,強調通向自由的過程。  
   
  
 
 
 
4. 希伯來文、希臘文和英文的詞義分類表 
 
  
  語言 
   
  
  詞彙 
   
  
  詞性 
   
  
  主要語義 
   
  
  Free 
   
  
  Liberty 
   
  
  Freedom 
   
  
 
  
    希 
  伯 
  來 
文 
   
  
  דְּרוֹר  (d ə r ô r) 
   
  
  名詞 
   
  
  自由、釋放、流動 
   
  
  △ 
   
  
  ✓ 
   
  
  △ 
   
  
 
  
  חֹפְשִׁי  ( ḥ ofshí) 
   
  
  形容詞 
   
  
  自由的、被釋放的 
   
  
  ✓ 
   
  
  △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名詞 
   
  
  自由、救贖 
   
  
  ✗ 
   
  
  ✓ 
   
  
  ✓ 
   
  
 
  
    
  希 
    
  臘 
    
  文 
   
  
  πελευθερ ό ω   (apeleuthero ō ) 
   
  
  動詞 
   
  
  使自由、從罪中釋放 
   
  
  ✓  ( 動詞)  
   
  
  △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eleutheros) 
   
  
  形容詞 
   
  
  自由的、不受束縛的 
   
  
  ✓ 
   
  
  △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名詞 
   
  
  自由、獨立、豁免、被贖、屬靈自由 
   
  
  ✗ 
   
  
  ✓ 
   
  
  ✓ 
   
  
5.漢語 自由的詞性 爭議,漢語詞典通常解釋為形容詞。實際上,漢語中的 “ 自由 ” ( zìyóu )並非純粹的形容詞,而是具有多重詞性的詞彙,這與英語、希伯來文或希臘文中 “ 自由 ” 相關詞彙的用法有所不同。讓我詳細解釋,並澄清如何將其與名詞性質的 “ 自由 ” 對等。 
在現代漢語中, “ 自由 ” 表面上看似形容詞,但實際上它是形容詞兼名詞 的詞彙,具有靈活的語法功能,這是漢語詞性的一大特點。 以下是具體分析: 
作為形容詞 : 表示 “ 無拘束 ” 或 “ 自主 ” 的狀態,用於修飾名詞。 例句:“ 他是自由的人。” (He is a free person. ) 在此,“ 自由” 描述“ 人” 的性質,類似英文的“free” (形容詞)。 作為名詞 : 表示一種抽象概念或狀態,可單獨作主語、賓語或補語。 例句: “ 我們追求自由。 ” (We pursue freedom. ) 在此,“ 自由” 本身是一個抽象名詞,與英文的“freedom” 或“liberty” (名詞)對等。 漢語詞性的靈活性 : 與英語不同,漢語詞彙的詞性往往不是固定的,而是由語境決定。 “ 自由 ” 在不加標記的情況下即可轉換詞性,這種現象稱為 “ 詞類活用 ” 。 資料來源:朱德熙《語法講義》( 1982 )指出,漢語形容詞常可直接用作名詞,尤其在表示抽象概念時。 歷史背景 : “ 自由 ” 一詞在古代漢語中較少見,現代用法受西方思想(如 “liberty”“freedom” )影響,通過日文 “ 自由 ” ( じゆう , jiy ū )引入,形成名詞與形容詞的雙重用法(參考:劉劍梅 ,  現代漢語詞彙史 )。 
在與希伯來文、希臘文和英文的名詞性 “ 自由 ” 對等時,漢語 “ 自由 ” 的名詞用法提供了基礎。 以下是具體對應: 
與希伯來文對等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名詞,意為 “ 自由 ” 或 “ 解放 ” ,如逾越節的 “ 自由節 ” 。 對應:漢語 “ 自由 ” 作名詞時,如 “ 追求自由 ” ,與 “ ḥ ē r û t ” 的抽象概念一致。 與希臘文對等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名詞,意為“ 自由” ,如《加拉太書 5:1 》“ 叫我們得自由” 。 對應:漢語 “ 自由 ” 作名詞,如 “ 基督賜我自由 ” ,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對等。 與英文對等 : Freedom :名詞,意為“ 自由” ,如“freedom in Christ” 。 Liberty :名詞,意為“ 自由權利” ,如“religious liberty” 。 對應:漢語“ 自由” 作名詞時,如“ 信仰自由” ,與“freedom” 和“liberty” 直接匹配。 
雖然 “ 自由 ” 在漢語中常被直觀理解為形容詞,但其名詞用法在語義和語法上足以與其他語言的名詞對等。以下是解決詞性差異的具體方式: 
語境轉換 : 漢語通過句法位置(如作主語或賓語)直接將 “ 自由 ” 轉為名詞,無需額外形態標記。 例如: 形容詞用法: “ 他很自由。 ” (He is very free. ) 名詞用法: “ 自由很重要。 ” (Freedom is very important. ) 搭配助詞 : 在必要時,漢語可用助詞或量詞明確名詞性,如 “ 一份自由 ”“ 這種自由 ” ,強化其抽象名詞屬性(參考:呂叔湘 ,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 跨語言比較中的調整 : 在比較希伯來文 “ חֵרוּת ”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或英文 “freedom” 時,漢語 “ 自由 ” 被默認為名詞對應,因其語義已涵蓋抽象自由概念。 
漢語“自由”並非純粹形容詞,而是兼具形容詞與名詞功能的詞彙,這得益於漢語詞性的靈活性、流動性。當與希伯來文(如“חֵרוּת”)、希臘文(如“ἐλευθερία”)及英文(如“freedom”)的名詞性“自由”對等時,“自由”在語境中自然轉為名詞用法,語義上完全匹配。因此,在之前的分析中,將“自由”作為名詞與其他語言對應是恰當的,並無詞性障礙。自由在漢語是一個年青的詞彙,但因為近代受到日本語言影響,拓展了自由的應用,可以滿足漢語與希伯來語、希臘語、英語之間的互譯、對應,但不可能單單以漢語進行釋義。詳見第Ⅳ章。 資料來源 : 
朱德熙 ,  《語法講義》( 1982 )。 呂叔湘 ,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1979 )。 《和合本聖經》( 1919 ),驗證 “ 自由 ” 的雙重用法。 6. 語言之間簡要說明  
 希伯來文 :詞彙多與具體的釋放(如奴隸釋放)或宗教救贖相關,超越性較弱(除了 “ חֵרוּת ” )。  
 希臘文 :詞彙涵蓋全面、具體(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和超越性( ἐ λευθερ ί α )層面,適用於神學、哲學、政治和信仰討論。  
 英文 :三詞分工明確—— “liberty” 側重權利、“free ”側重狀態、“freedom” 側重超越性、聖靈概念。  
 漢語 :詞彙“自由”詞性沒有任何功能障礙。無論是名詞“自由”、形容詞“自由的”、動詞“釋放”“豁免”“解放”。  
 
III.      自由 在美國  
本章將分析基督徒在四個不同場景 —— 公共教會、私人禱告、天國及美國憲法 —— 中如何理解和使用希伯來文、希臘文及英文中的 “ 自由 ” 相關詞彙,並盡量提供具體的資料來源(如聖經經文、歷史文獻或法律文本)。這將延續之前的語言分析,並融入美國憲法的世俗視角,以呈現 “ 自由 ” 概念的多重維度。 
 
 
一、基督徒在不同場景中使用 “ 自由 ” 的分類  
1.  在公共教會中 (In Public
Church)  
 語境 :公共教會是集體敬拜與教導的場所, “ 自由 ” 通常與救贖、脫離罪的束縛及教會身份相關。  
 希伯來文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意為 “ 自由 ” 或 “ 解放 ” ,源於逾越節的救贖傳統(《出埃及記  12:31-42 》),預表基督的救贖,常在講道中提及。  
  דְּרוֹר  (d ə r ô r) :意為“ 釋放” ,如《利未記 25:10 》禧年經文,象徵教會作為“ 新以色列” 的自由(參考:Keil & Delitzsch,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意為“ 自由” ,如《加拉太書
      5:1 》“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自由” ,是講道中的核心詞彙(參考:Barclay, The Letters to the Galatians and Ephesians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eleutheros) :意為“ 自由的” ,如《哥林多前書 7:22 》“ 主的自由人” ,描述信徒身份。  
  
 英文 :  
 
  Freedom :用於屬靈自由,如“freedom in Christ” (參考:ESV Bible )。  
  Liberty :偶爾指敬拜自由,如“liberty to
      worship”  (參考:Pulpit Commentary )。  
  Free :描述脫離罪的狀態,如“free from sin” (《羅馬書 6:18 》)。  
  
 資料來源 :聖經文本(如 ESV 、 NIV 譯本)及神學註釋(如 Barclay,
     1958 )。  
 
2.  在私人禱告中 (In Private
Prayer)  
 語境 :私人禱告是個人與神的交流, “ 自由 ” 聚焦於內在釋放與靈魂的平安。  
 希伯來文 :  
 
  חֹפְשִׁי  ( ḥ ofshí) :意為“ 自由的” ,如《詩篇 88:5 》“ 我好像被釋放的人” ,用於祈求脫離具體束縛(參考:Spurgeon, The
      Treasury of David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隱含救贖自由,個人反思神的釋放。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如《羅馬書 8:21 》“ 被造之物得享自由” ,表達內心自由的祈盼。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apeleuthero ō ) :意為“ 使自由” ,如《約翰福音 8:36 》“ 若子釋放你們” ,用於個人祈禱(參考:Morri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  
  
 英文 :  
 
  Freedom :表達內在平安,如“freedom from fear” 。  
  Free :具體祈求,如“Lord, set me free” (參考:Book of Common Prayer, 1979 )。  
  
 資料來源 :聖經經文及祈禱書(如《公禱書》)。  
 
3.  在天國裡 (In the Kingdom
of Heaven)  
 語境 :天國是基督徒的終極盼望, “ 自由 ” 指向完全的救贖與與神同在。  
 希伯來文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救贖自由的完滿,如逾越節的終極實現。  
  דְּרוֹר  (d ə r ô r) :如《以賽亞書  61:1 》 “ 宣告被擄的得釋放 ” ,預表天國的完全解放(參考: Watts, Isaiah 34-66  )。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如《啟示錄 21:4 》暗示的無淚、無死自由(參考:Beale, The Book
      of Revelation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eleutheros) :信徒在天國中的完全自由身份。  
  
 英文 :  
 
  Freedom :永恆自由,如“eternal freedom” 。  
  Free :脫離罪與死,如“free forever” (參考:NIV Bible )。  
  
 資料來源 :聖經文本及啟示錄註釋(如 Beale,
     1999 )。  
 
4.  在美國憲法中 (In the U.S.
Constitution)  
 語境 :美國憲法( 1787 年制定, 1791 年增補《權利法案》)是社會法律框架,保障公民權利, “ 自由 ” 在此具有政治與個人面向,與基督徒信仰的屬靈自由形成對比。  
 希伯來文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抽象自由可比喻憲法保障的獨立,但無直接引用。  
  דְּרוֹר  (d ə r ô r) :禧年的社會解放與憲法中的平等權利有隱喻關聯(如《獨立宣言》中的 “ 自由 ” 理念)。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憲法中的自由概念受啟蒙思想影響,間接呼應希臘文的抽象自由,如《第一修正案》的宗教自由(參考:Locke,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  
  
 英文 :  
 
  Liberty :最常用,如《憲法序言》“ 確保自由的福祉”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及《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論、宗教自由(參考:U.S. Constitution, 1787 )。  
  Freedom :如“freedom of
      speech”“freedom of religion” ,強調個人權利、第一自由權利。  
  Free :具體狀態,如“free exercise” of
      religion (《第一修正案》)。  
  
 資料來源 :約 100 部清教徒的憲章、宣言、契約等,包括《五月花號公約》,《獨立宣言》( 1776 )四次提及神,美國的權利來自於神,最終形成美國憲法( National
     Archives )和權利法案提供了堅實的依據。  
 
 
 
二、分類表:不同場景中的詞彙使用  
 
  
  場景 
   
  
  希伯來文 
   
  
  希臘文 
   
  
  英文 
   
  
  資料來源 
   
  
 
  
  公共教會 
   
  
  חֵרוּת 、 דְּרוֹר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Freedom 、Liberty 、Free  
   
  
  《加拉太書  5:1 》、 Barclay 註釋 
   
  
 
  
  私人禱告 
   
  
  חֹפְשִׁי 、 חֵרוּת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Freedom 、Free  
   
  
  《約翰福音  8:36 》、公禱書 
   
  
 
  
  天國 
   
  
  חֵרוּת 、 דְּרוֹר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Freedom 、Free  
   
  
  《啟示錄  21:4 》、 Beale 註釋 
   
  
 
  
  美國憲法 
   
  
  חֵרוּת 、 דְּרוֹר (比喻) 
   
  
  ἐ λευθερ ί α (間接) 
   
  
  Liberty 、Freedom 、Free  
   
  
  憲法第一修正案 
   
  
 
 
三、語義與應用的比較分析  
 公共教會 :  
 
  焦點 :救贖自由與會眾身份。  
  語言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和“freedom” 主導,反映神學深度(參考:《加拉太書 5:1 》)。  
  
 私人禱告 :  
 
  焦點 :個人釋放與內在平安。  
  語言 : “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 和 “free” 突出過程與結果(參考:《約翰福音  8:36 》)。  
  
 天國 :  
 
  焦點 :終極自由與救贖完滿。  
  語言 : “ דְּרוֹר ” 和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指向永生和與神同在(參考:《以賽亞書  61:1 》)。  
  
 美國憲法 :  
 
  焦點 :公民權利與個人自由。  
  語言 : “liberty” 主導,強調法律保障(參考:《第一修正案》),與聖經的屬靈自由形成對比。  
  
 
  
四、小結  
 屬靈場景(教會、禱告、天國) :希伯來文的 “ חֵרוּת ” 和 “ דְּרוֹר ” 、希臘文的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及英文的 “freedom” 強調救贖與屬靈的自由,根植於聖經傳統(參考: ESV
     Bible )。  
 公共場景(美國憲法) :英文的 “liberty” 與 “freedom” 主導,反映大覺醒運動(美國憲法沒有受到歐洲啟蒙思想影響),保障公民權利,與聖經的救贖自由不同。  
 資料支撐 :日內瓦聖經是美國的基礎性文件、約 100 部清教徒的憲章、宣言、契約等,包括《五月花號公約》,《獨立宣言》( 1776 )四次提及神,美國的權利來自於神,最終形成美國憲法( National
     Archives ),《聖經造就美國》等提供了堅實依據。  
 
VIDEO 
獻給出埃及的自由之子
IV.    自由 在 中國  
基督徒在五個場景 —— 三自教會、地下教會、私人禱告、天國及專制社會 —— 中如何理解和應用漢語、希伯來文、希臘文及英文中的 “ 自由 ” 相關詞彙,並進行適用性比較。將盡量提供具體資料來源(如聖經經文、神學註釋、中國政策文件及宗教自由報告),以確保分析的嚴謹性。這將延續之前的語言框架,融入中國專制背景下的教會差異。 
 
 
一、基督徒在不同場景中使用 “ 自由 ” 的適用性比較  
1.  在三自教會中 (In the
Three-Self Patriotic Church)  
 語境 :三自教會( 1951 年成立)受中國政府監管,強調 “ 自治、自養、自傳 ” 。字面意義上擁有屬靈自由,漢語“自由”與英文屬靈自由“ Freedom ”適用性低。因為順服政權,失去法律、政治自由“ liberty ” , 可以有許可的身份自由 Free ,原因是順服專製,未脫離法老的約束。但悲哀的是,如果身處洞穴如魚得水,這樣的受到權力限制的信仰很難說有重生。假如,一個重生的基督徒、牧師進入三自教會,這可能對他人屬靈自由“ Freedom ”有幫助,但是對基督徒提倡的是知行合一、不說謊、敬虔、聖潔而言,可能會帶來挑戰。  
 漢語 :  
 
  自由  (zìyóu) :適用於屬靈自由,如 “ 靈魂的自由 ” ,避談政治自由(《和合本聖經》)。  
  解放  (ji ě f à ng) :官方語境中的社會解放,教會借用指救贖(參考:三自文件)。  
  
 希伯來文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救贖自由,適用於講道(如《出埃及記  12:31-42 》)。  
  דְּרוֹר  (d ə r ô r) :禧年釋放,適用於屬靈比喻(《利未記  25:10 》)。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屬靈自由,高度適用,如《加拉太書 5:1 》(參考:Barclay, Galatians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eleutheros) :信徒身份,適用但限於宗教語境。  
  
 英文 :  
 
  Freedom :適用於救贖自由,如“freedom in
      Christ” 。  
  Liberty :因政治敏感性,適用性低。  
  
 資料來源 :《和合本》、三自章程( 1951 )、 Barclay 註釋。  
 
2.  在地下教會中 (In the
Underground Church)  
 語境 :地下教會(未註冊的家庭教會)拒絕官方控制,面臨迫害, “ 自由 ” 兼具屬靈與反抗壓迫的雙重含義。  
 漢語 :  
 
  自由  (zìyóu) :高度適用,指信仰自由與屬靈自由,如 “ 信仰的自由 ” (參考:艾曉明 ,  中國家庭教會紀錄片 )。  
  釋放  (shìfàng) :脫離壓迫的祈求,適用性強。  
  
 希伯來文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救贖自由,適用於盼望。  
  דְּרוֹר  (d ə r ô r) :解放弱者的呼聲,高度適用(如《以賽亞書  61:1 》)。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屬靈與實踐自由,極適用,如《加拉太書 5:13 》(參考:Witherington, Grace in
      Galatia  )。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apeleuthero ō ) :從壓迫中釋放,適用性強。  
  
 英文 :  
 
  Freedom :信仰與良知自由,高度適用。  
  Liberty :反抗壓迫的象徵,適用性高。  
  
 資料來源 :聖經、家庭教會文獻(如《中國基督徒見證》)、 USCIRF 報告( 2023 )。  
 
3.  在私人禱告中 (In Private
Prayer)  
 語境 :個人與神的交流, “ 自由 ” 聚焦內在釋放,不受外部限制。  
 漢語 :  
 
  自由  (zìyóu) :內心自由,高度適用,如 “ 靈魂自由 ” 。  
  釋放  (shìfàng) :脫離罪或壓力的祈求,極適用(《詩篇  88:5 》)。  
  
 希伯來文 :  
 
  חֹפְשִׁי  ( ḥ ofshí) :具體釋放,適用於個人祈求(參考:Spurgeon, Treasury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救贖自由,適用性強。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內在自由,高度適用(如《羅馬書 8:21 》)。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apeleuthero ō ) :釋放過程,極適用(如《約翰福音 8:36 》)。  
  
 英文 :  
 
  Freedom :內在平安,高度適用。  
  Free :具體釋放,極適用。  
  
 資料來源 :《和合本》、 Spurgeon 註釋。  
 
4.  在天國裡 (In the Kingdom
of Heaven)  
 語境 :終極盼望, “ 自由 ” 指向完全救贖,超越世俗限制。  
 漢語 :  
 
  自由  (zìyóu) :永恆自由,極適用,如 “ 天國的自由 ” (《啟示錄  21:4 》)。  
  釋放  (shìfàng) :最終脫離罪,高度適用。  
  
 希伯來文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救贖完滿,極適用。  
  דְּרוֹר  (d ə r ô r) :最終解放,高度適用(《以賽亞書  61:1 》)。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終極自由,極適用(參考:Beale, Revelation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eleutheros) :完全自由身份,高度適用。  
  
 英文 :  
 
  Freedom :永恆自由,極適用。  
  Free :脫離一切,高度適用。  
  
 資料來源 :《和合本》、 Beale 註釋( 1999 )。  
 
5.  在專制中國社會中 (In
Authoritarian Chinese Society)  
 語境 :專制中國(中共統治下)限制宗教自由, “ 自由 ” 在基督徒視角中兼具屬靈盼望與現實壓迫的對比。  
 漢語 :  
 
  自由  (zìyóu) :信仰自由受限,但屬靈自由適用(參考:《中國憲法》第 36 條,執行受限)。  
  解放  (ji ě f à ng) :官方用語,基督徒轉向救贖解讀,適用性中。  
  
 希伯來文 :  
 
  חֵרוּת  ( ḥ ē r û t) :救贖自由,適用於盼望。  
  דְּרוֹר  (d ə r ô r) :社會解放,現實中不適用,但在信仰中隱喻強。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eleutheria) :屬靈自由,適用但受限於現實(如《加拉太書 5:1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eleutheros) :身份自由,屬靈層面適用。  
  
 英文 :  
 
  Freedom :信仰自由的渴望,適用性高(參考:USCIRF,
      2023 )。  
  Liberty :政治自由,現實中不適用。  
  
 資料來源 :《中國憲法》( 1982 )、 USCIRF 報告( 2023 )。  
 
 
 
二、適用性比較表  
 
  
  場景 
   
  
  語言 
   
  
  詞彙 
   
  
  適用性 
   
  
  原因與資料來源 
   
  
 
  
    
    
  三 
  自 
  教 
  會 
   
  
  漢語 
   
  
  自由、解放 
   
  
  低/ 中 
   
  
  限於屬靈自由,避免政治(三自章程) 
   
  
 
  
  希伯來文 
   
  
  חֵרוּת 、 חֹפְשִׁי 
   
  
  低/ 低 
   
  
  救贖與比喻適用(《出埃及記  12 》) 
   
  
 
  
  希臘文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低/ 中 
   
  
  屬靈自由被荊棘擠住( Barclay 註釋),身份須許可 
   
  
 
  
  英文 
   
  
  Freedom 、Free  
   
  
  低/ 中 
   
  
  Freedom 適用,許可Free  
   
  
 
  
    
    
  地 
  下 
  教 
  會 
   
  
  漢語 
   
  
  自由、釋放 
   
  
  高 
   
  
  信仰與反抗(家庭教會文獻) 
   
  
 
  
  希伯來文 
   
  
  חֵרוּת 、 דְּרוֹר 
   
  
  高 
   
  
  解放盼望(《以賽亞書  61 》) 
   
  
 
  
  希臘文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高 
   
  
  雙重自由(Witherington 註釋) 
   
  
 
  
  英文 
   
  
  Freedom 、Liberty  
   
  
  高 
   
  
  信仰與權利( USCIRF 報告) 
   
  
 
  
    
    
  私 
  人 
  禱 
  告 
   
  
  漢語 
   
  
  自由、釋放 
   
  
  高 
   
  
  內在需求(《詩篇  88 》) 
   
  
 
  
  希伯來文 
   
  
  חֹפְשִׁי 、 חֵרוּת 
   
  
  高 
   
  
  個人釋放( Spurgeon 註釋) 
   
  
 
  
  希臘文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高 
   
  
  救贖過程(《約翰福音  8 》) 
   
  
 
  
  英文 
   
  
  Freedom 、Free  
   
  
  高 
   
  
  個人祈求(公禱書) 
   
  
 
  
    
    
    
  天 
  國 
   
  
  漢語 
   
  
  自由、釋放 
   
  
  高 
   
  
  永恆自由(《啟示錄  21 》) 
   
  
 
  
  希伯來文 
   
  
  חֵרוּת 、 דְּרוֹר 
   
  
  高 
   
  
  終極解放( Beale 註釋) 
   
  
 
  
  希臘文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ἐ λε ύ θερο ς 
   
  
  高 
   
  
  完全自由(《啟示錄  21 》) 
   
  
 
  
  英文 
   
  
  Freedom 、Free  
   
  
  高 
   
  
  永恆盼望(NIV ) 
   
  
 
  
    
    
  專 
  制 
  社會 
   
  
  漢語 
   
  
  自由、解放 
   
  
  中 
   
  
  屬靈適用,政治受限(《中國憲法》) 
   
  
 
  
  希伯來文 
   
  
  חֵרוּת 、 דְּרוֹר 
   
  
  中 
   
  
  盼望強,現實弱(《以賽亞書  61 》) 
   
  
 
  
  希臘文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ἀ πελευθερ ό ω 
   
  
  中 
   
  
  屬靈適用(《加拉太書  5 》),從罪中釋放 
   
  
 
  
  英文 
   
  
  Freedom 、Liberty  
   
  
  中/ 低 
   
  
  Freedom 適用,Liberty 受限(USCIRF ) 
   
  
 
 
三、適用性分析  
 三自教會 :字面意義上擁有屬靈自由,漢語 “ 自由 ” 與英文屬靈自由 “ Freedom ” 適用性低。因為順服極權,失去政治權利 “liberty”, 可以有許可的身份自由 Free ,順服傳統專制文化,專制文化迭代,很難脫離法老甚至是數個法老的約束。但悲哀的是,如果身處洞穴如魚得水,這樣的受到權力限制的信仰難有重生。假如,一個重生的基督徒、牧師進入三自教會,這可能對他人屬靈自由“ Freedom ”有幫助,但是對基督徒提倡的是知行合一、不說謊、敬虔、聖潔而言,可能會帶來挑戰。  
 地下教會 :自由兼具屬靈與反抗,漢語“ 自由” 、英文“freedom/liberty” 均高度適用,但缺少自由身份Free ,因為有懼怕、逼迫。  
 私人禱告 :內在自由無限制,所有語言詞彙均高度適用。  
 天國 :終極自由超越限制,所有詞彙極適用,這就是神的大能。  
 
5.    專制社會 :政治自由“ liberty ”不適用,屬靈自由適用“ freedom ”。 
 
 
四、小結:  
 屬靈場景 (三自、地下教會、禱告、天國):同樣擁有強大的屬靈自由。漢語 “ 自由 ” 、希伯來文 “ חֵרוּת ” 、希臘文 “ ἐ λευθερ ί α ” 及英文 “freedom” 高度適用,聚焦救贖(參考:《和合本》)。  
 專制社會 :自由受政治壓抑,屬靈層面適用(如“freedom” ),政治層面(如“liberty” )受限(參考:USCIRF, 2023 )。但專制政權沒法消滅自由。  
 資料支撐 :聖經、註釋(如 Barclay 、 Beale )、中國政策及宗教自由報告。  
 
Ⅴ.結論 
致自由之子,為自由正本清源,自由的根源來自於神的恩賜,自由從出生開始就沒有與罪惡為伍,也不會安撫人心,只會使造物主喜悅。這句話是最好的證明,記住耶穌基督曾說:「你們若認識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32)。真理就是神的話,耶穌的話就是靈。這真理不僅是脫離奴役的鑰匙,更是靈魂永恆的盼望。摩西帶領子民穿越紅海,華盛頓建立山上之城,無數先驅為自由流血奮鬥,而你們今日的努力,是這偉大傳承的一部分。
耶穌也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自由不是終點,而是通往豐盛生命的旅程。當以色列人因犯罪失去聖殿,當新教徒在屠殺中殞地,歷史告訴我們,自由脆弱且珍貴,需以責任與愛守護。因此,「凡事要包容,凡事要相信,凡事要盼望,凡事要忍耐」(哥林多前書13:7,耶穌愛的教導延伸),在挑戰中堅定,在分歧中團結。
追求自由的道路或有艱難,自由是通向永恆的荊棘之路。正如耶穌走上十字架,但祂復活,宣告「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你們也當如此,以真理為燈,以信仰為盾,超越壓迫與罪性,成為免於恐懼的自由的火炬。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自由的意義在於尊嚴與希望——這是耶穌賜予的應許,也是你們奮鬥的冠冕。勇敢前行吧,因祂說:「我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20)。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自由”加拉太書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