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22, 2013

建筑文脉在哪里

建筑文脉在哪里
压伤的芦苇,
祂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
祂不吹灭。
祂凭真实
将公理传开。




毕业,已经二十六年。众所周知,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是摸着砖头过,过了近二十年,才发现,嘿嘿,过不了,为什么过不了?一是因为原本就没有河,二是因为砖头太沉重。于是回头(但也并非)是岸,常沉浸于思考,关于文化的、社会的、宗教的、历史的、未来的思考。早已经烦透了房地产,现在主要就是做建筑与文化、旅游与文化、民族与文化,甚至于农业、林业、渔业有关的这些事情。
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工厂时代。超级城市群布满沿海一带,大量的乡士被驱赶进城市,人口的一半已经进入城市,未来还有更多的人被驱赶进城市。城市进程,这就是二十六年来我们一起所见证的时代。

不论功过,城市进程,在过去因多是从事建筑设计、房地产工作因此有我的一份。这一份也一直伴我走过来,走的跌宕起伏,感受是:从初期的骄傲到困惑再到悲哀!这是极度扯淡的事情,但无法回避。
   
    
工作之初,幸好没有拿大奖

工作之初,在某市的一家设计院工作,自己走的是现代主义,我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通过思考扒在图板上创作而成的,原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经济、美观、实用,根本不可能有更高级的理念。那个时代经济条件有限,贴一片瓷砖都很难,更别说用一块幕墙那是很奢侈的事情。这就是说,改革之初,我们的理论贫乏,经济刚起步。但混凝土、钢筋有的是,你可以随便用,逼得我走纯粹的功能主义。于是,就在一座教学大楼的屋顶上大做文章,在老城墙旁的剧场上玩体型,与老城墙共舞。这样的影响不错,一下子把城建局及同行的人都给唬住了,赞叹、标榜什么的都有。一次,领导为了单位的资质升级给我下了政治任务,必须参加八五住宅设计竞赛,而且必须获奖,这可让我压力山大,经过苦思冥想,错误的抛出一个近圆形方案,拿到省里筛选出人意料上了头榜,于是就做了一个精美的模型从铁路一路陪伴送到了建设部,之后只获得一个鼓励奖,草草算完成了任务。今天看来,评委们是对的,如果当初拿个大奖,可能会让我更加肆无忌惮,让我肆虐所有曾经走过的地区的所有生活方式及建筑文脉。

东方风来满眼春,世界商业风建筑盛行

之后到了更大的世界,92年停薪留职跑到深圳去一家港资房地产公司,自己曾经信奉的地方性、民族性全部丢进了南海,曾经与老朋友在一起大谈中国建筑理念,但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商业建筑,这期间认识了国内最优秀的同行,更多的是认识了香港的、新加坡的、台湾的、日本的、美国的、法国的优秀建筑师。这当中印象较深的有日本的矶崎新及提交的作品,美国芝加哥的哈克尔及提交的作品,并与他们都有深度的合作。现在看来,他们的方案作品,都极为独特,都强烈地带有他的地域属性和族群印迹,在不同国家间交流更多是以个人出现,也就是视其为个人风格。更糟糕的,一个更大的商业设计机构、其每一个作品都极具创意极具精美、上海环球中心就是它的第一个作品,这就是全球的商业建筑标杆纽约KPF公司,它的一位建筑师送给了我一本厚厚的公司作品全集,它彻底征服了我,我算是国内接触KPF最早的业内人士,但后来由于要价太高而止步合作,到后来我在某市实在忍不住拷贝了2个顶盖,当然其他的构建完全不同,之后看到了国内各地学弟们前仆后继的蜂拥而入,估计有的人并没有完整的了解KPF,但依然拷贝,还好大多也就是某一个物件。90年那个时代,大家抄的并不多。
不要小看了你只是拷贝一个小构建,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建筑的公共性,它的传播性无法估量有可能会波及整个建筑业,传播的地域及其广泛,从而影响了一个城市的美誉度。
97年之前的整个广东地区的房地产可用“疯狂”描述,加之宣传与肯定“深圳速度”,由构件复制到户型复制到整栋复制符合深圳速度,符合开发商需要,大家越演越烈,这样就形成建筑一大抄,而且越抄越烂,再演变堕落到今天的劣质建筑、垃圾建筑。
因为我们没有准备好,我们的理论体系没有,我们的学术体系没有,都没有准备好。因此不奇怪,不知道什么是建筑文化,更不知道什么是文化,而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建筑师都忽略了这个致命的大问题。
过了二十年才明白了,缺乏创新的原因是我们的知识体系残缺,我们的知识体系较之其他的层次低的太多的原因。也就是说,无论你学历有多高智商有多高,不代表你不是智障。
正是因为老板去了一趟上海看到证券交易中心罗马式风格回来瞬间把矶崎新的方案拿下,后来按其意愿我随意勾画了一个草图,就是现在的投资20亿20万平米的深圳某某广场的初稿。从那时候开始,志不同不相为谋,去意已生。

长白山,启发了我对文化、文明的思考

任何人都知道,中山广场是大连的地标,来到这个广场,不得不惊叹日本人的匠心,极具古典气息但一看就是日本人的罗马风。而大连作为曾经的殖民城市,殖民建筑保存的相当完好,这在现在也是不多的城市之一。
通过朋友的引见,我来到了北方这座海滨城市某集团总部工作,它距离中山广场很近,它是如此舒适,绝对的一流企业,但当时并没有完全做大,项目涉及十三个城市。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十三个城市差距巨大,分布全国东西南北,如何规划如何决策?幸运的是集团董事长只对立项、销售工作管一下外,其他的工作他一律不过问,符合法律要求、政策要求、业主要求是你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这就给我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在初步了解北方地理人文后,对比我熟悉的南方建筑,逐渐在我脑中冒出了“差异化”的概念,弄清楚南人北人的区别。因为我走到哪里都对地方风俗人情特别有兴趣,因此,在北方的年轻朋友中,有的还是我这个南方人带着他们去看二人转的,据说有的还是第一次看二人转。来到北方,不可避免的一定是要去鲜族自称的文化发源地的神山“长白山”走一趟,通过这些旅游活动以及规划工作要求,启发了我对文化、文明的思考,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从大连那个时候开始,我的规划概念产品理念都或多或少的注入了地方性、民俗性,而且有条件独立主持规划,产品研究,所有项目产品都是代表公司的原创,不再出现拷贝构件的低级手法。但现在看来,仍然谈不上建筑文脉。

因为小孩扎根教育需要爸爸回家,因此在大连五年后我回到家乡,做了大量孩子教育功课,并有时间就带孩子出去玩,这一玩不得了,把我的兴趣带出来了,并开始重新认识家乡,迷上家乡,爱上家乡的山山水水。恰逢家乡建成了中国旅游大省,也就有条件这几年几乎一有时间都游走在家乡的大山大川之上。我的家乡实在太美,为此,我不再到外省去工作。
但回来后这六年,中国房地产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另一方面,逐步显现房地产恰恰是国民经济的核心行业的不争事实,除了外贸行业,国内经济就一条路:那就是城市化,除了城市化,还是城市化。
走城市化并非你就可以理所当然的获得城市,城市化与城市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几年,中国建筑文脉问题一大堆


中国现在是拥有最多白宫式建筑的国家

继川浙沪等多省市“白宫式”法院大楼被网络曝光后,在江苏省无锡市也有四座的“白宫法院”群,分别是南长区、高新区、江阴市和宜兴市的人民法院办公楼。

城市无个性,文化之都北京已经沦落为建筑试验场

从南方到北方,几乎所有城市都已经似曾相识,如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青岛、厦门相对来说好一点,北京已经沦落为先锋建筑试验场另当别论,其他城市都是跟风、山寨风、山风阵阵,偶尔的原创无法改变城市整体。

建筑师的权利崇拜,无意中推波助澜

二十世纪极权国家大都爱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纳粹德国“日耳曼尼亚”城市设计方案规划了容纳16万人的会堂、必须改道河流的建筑群。纳粹德国建成的总理府有四分之一英里的长廊、四千平方英尺的办公室和庞大入口广场。1988年,罗马尼亚夷平500公顷古建筑强拆三万户,兴建建筑空间220万平方米的世界第二大行政建筑“人民宫”,仅制其中吊灯就耗水晶3500吨。

但前卫建筑也被要彰显审美新潮的权贵青睐。1920年,苏联建筑师设计第三国际纪念塔,欲以巨型钢构、钢球包裹新政府驻地。1931年,斯大林炸掉当时世界最大东正教教堂,只为修建楼顶有镀金列宁巨像的世界第一高楼。

而建筑新奇不代表社会自由开放。格鲁吉亚首都造型像“星球大战”场景的“婚礼宫”教堂,在苏联时代只是集体结婚的场所。伊拉克“胜利之门”十字巨剑建筑为军国主义宣传剽窃了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创意。

4000年前的埃及匠人将法老头像刻上狮身人面像开始,权要们就钟爱雄伟宏大或者新奇诡异的建筑。即使到了20世纪这个传统也没有消亡。

城市已经成为山寨版城市

在中国,被复制或抄袭的国际知名建筑物,包括杭州天都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天津的纽约曼哈顿、郑州的法国朗香教堂,以及苏州的伦敦塔桥等。而单是在江苏无锡一地,就有南长、高新、江阳、宜兴和华西村等5个地区的人民法院办公大楼,被认为是仿造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的外形。
一名中国地产开发商被控抄袭了著名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女士(Zaha Hadid)在北京的设计创作,在中国西南地区重庆建造了造型极其相似的高楼。重庆的美全22世纪外形与望京SOHO轮廓神似,甚至朝向、间距、建筑体积都极为接近。

现代建筑造型诡异、丑陋

连外国媒体也开始关注。《老外看中国》节目主持人郝毅博,以外国人的观点,选出中国十大丑建筑,其中《人民日报》大楼因「一柱擎天」的外型夺下冠军,美国脱口秀主持人直言,「看起来就像那话儿」。
郝毅博说,许多人对中国建筑物感到非常好奇,于是他选出前10名最经典的丑建筑和观众分享,分别如下:
1. 人民日报新大楼
这栋造型尴尬的大楼,日前引起全球关注,美国脱口秀主持人Jimmy Kimmel直言,「看起来就像男性器官」,制作单位还将照片拿到好莱坞大道询问小朋友,他们不是对着照片直视就是傻笑,难以启齿这栋建筑物到底像什么。郝毅博认为人民日报大楼在模仿英国的玻璃子弹大楼Swiss Re Tower,但是山寨歪了。
2. 北京天子大酒店
自饭店盖好后,站在路边的福禄寿三仙就多次被选为最丑建筑,不过祂们应该很开心人民日报大楼的诞生,终于把冠军宝座让出。
3.世博中国馆
上宽下窄的建筑外观,看起来就像古代皇帝的官帽,也有人觉得像煮火锅的炉子。
4. 丰都玉皇大帝雕像
这尊埋在土里的玉皇大帝,后脑勺还可以住人呢!
5. 阜阳政府办公大楼
这栋被称为「阜阳白宫」的阜阳政府办公大楼,堪称是美国国会大厦和美国白宫的山寨版,但当地在中国属于贫困县,地方政府不好好改善民众生活,却花大钱在这种地方也为人诟病。
6. 河北的元宝塔和邯郸的元宝亭
7. 西安新法门寺
以双手合十的造型建造而成,郝毅博认为像是七龙珠里天津饭的气功炮。
8.东方之门
尽管开发商表示,建筑设计概念是来自于苏州的水陆城门,不过郝毅博说,这根本就是一件站在空中的大裤子嘛!
9. 安徽奥林匹克公园
郝毅博不懂为什么运动公园要做成酒瓶?如果卖酒公司做成这个造型还可以理解,但网友说,这其实是桌球拍啦!
10. 沈阳的方圆大厦和广东塑胶交易所
这个灵感来自于中国的铜钱,不过外国人看到应该是会想到警察最爱吃的甜甜圈。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昆明拆建是对历史文化毁灭性打击。

“第一,作为城市发展内核的历史文脉被割裂。”秦光荣直截了当说道。他列举了1950年代的拆城墙、填护城河,1980年代的拆除武成路、金碧路原有建筑,讲道:“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基本上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这对昆明历史文化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城市原有的大山大水空间格局被破坏”,“城市的街区和建筑风格没有特色缺乏个性”。
认为“滇池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昆明城市基础设施亦没躲过批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缺乏统筹,道路反复开挖,城市交通恶化。
昆明城市“中心摊大饼”,缺乏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尊重,任意破坏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在城市建设中,标志性的传统建筑被毁灭,一些历史文化街区被淹没;同时,新规划建筑抄袭、模仿、复制现象普遍,建筑物千篇一律,满目“水泥森林”。
秦光荣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的管理缺乏文化视野和战略眼光”。

陈志华哭诉全国已无乡土建筑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视频发表感言,声泪俱下地哭诉全国乡土建筑:“我们最近打算要编一本中国乡土建筑的集纳大全,但已经做不出来了,很多已经消失了。一个民族,连自己的建筑史、文明史都写不出来了,多么可悲!


世界各界名流关注中国建筑文脉:


九十六岁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这样委婉的评价中国建筑:“中国的新建筑缺少中国自己的文化味道。”

冯骥才也說:文化不是流水线。

马英九称,“工程可以把一个国家变大,但只有文化才可以把一个国家变伟大。”

美国学者说:“天朝也许能成为一经济巨人,但天朝永远不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因为缺少文化的力量。天朝没有一本书或一部长篇小说能够进入欧美普通家庭的书架上,成为他们的必读物,中华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对欧美价值观的影响几乎等于零。一种被阉割了的思想与普世价值精神的文化,不可能会被世界所接受”。

今年6月,荷兰建筑师约翰•范德沃特(John van de Water)在中国出版了一本书,名叫《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

2012年普利兹克获奖者王澍讲道:事实上,我的建筑是没有风格的。一个建筑师一旦有了风格,对他的设计生涯来说,或许就是死亡。所以我一直避免出现风格,避免被贴上某种标签。

有人预言:一百年后的中国,由于污染严重不宜人类居住,十几亿中国人将全部迁移国外,成为生态难民,中国领土将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废地——生命禁区,这不是科学幻想,而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严重危机。曾经记得1988年何博传的《山坳上的中国》,当时我看了也是觉得危言耸听,但到现在其多数观点得到了印证,证明其是伟大预见。

工作了这么多年,活计很多很多,粗略统计工作量近500万平米。但认真的说,作为一个建筑师,我没有文化,尤其是没有建筑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建筑师充其量也就是为人们提供遮风挡雨、御寒防暑的房子,因此,我给自己的介绍是:一个摧毁了我们家园的悲催建筑师。

回到本文开始的话语,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我说原本就没有河?因为直到现在也只是一些程序性的改进,这只是理顺、打理而已,甚至于越理越乱,然后再对大家说,我把它理顺一点点,然后告诉大家这就是改革。

为什么说砖头太沉重?因为作为一个建筑师,你的基本工具最终是砖头而不是图纸,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图纸只是介质而已,你的目标是造房子。要用好每一块砖头可不容易,在用它之前一定要想好如何用好它,一定要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否则人们会毫不留情的拆除它,把它重新放到合适的位置去。看看那些新装修房子的人们在干什么,你就知道了。

建筑文脉在哪里呢?

文化大抵是人类及动植物所有生活方式的总称,并通过生物遗传模因可以延续至后代。譬如,一棵小树有时间概念、季节概念,什么时候花开什么时候结果它自己安排,这就是生物模因通过遗传所起的文化作用;而人类更不得了不仅会照顾自己还会照顾其他物种,一个农民会按照农作物的生活方式去呵护农作物,一个牧夫会按照马儿的生活方式去呵护马儿,同样,一个建筑师应按照人的生活方式去建造房屋从而使人得以呵护,这就是文化。另外,只要你满足了族群的生活方式,建筑文脉或多或少自然在里头。生活方式形而下的还指某一部族的制式同一性,而这往往就是人们喜好的称之为“风格”的东西。真正的文化有四季有年轮有生有死,是一个完整的以太系统。

每个地方的每一个族群每一个部族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明白了,山寨建筑都是对人的侮辱与伤害,更谈不上什么呵护了。

因此说文化不是白菜,想种植就种植;文化不是产品,想发展就发展;文化不是问题,想思考就思考;文化不是猛兽,想革命就革命;文化不是精神,想传承就传承。传统就是文脉,本来是土著部族祖先留下的生生不息的有更新机制的文化精髓,却在中国自一百年前被硬生生的被视作贬义与落后。因此请你想想,你如果有多么的反传统,那你就有多么的祸国殃民。

三千年建筑文脉在三十年里消失,而城市只不过是扩大的小区,因而只能说中国不是城市化而是中国小区化。也许,下一步中国城乡是:单元化。不言自明,建筑也好不到哪里去,建筑文脉已断,我们拥有的是全新拼装组合而成的杂碎,更多的是迷惑人的洋杂碎。

希望还有。











20131121日夜

11月 17, 2013

我的文化观


    思想是个人灵魂、个体灵魂,文化是社群灵魂、种族灵魂, 生活方式决定文化。

    不论是一个社群,一个种族,他们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共同认可的众人的思想交集并形成共同价值观而得以认可以流传下来,这就是文化。

    显而易见,文化中肯定有各种各样因素(不是简单的善恶),但每一种文化由于地域的局限,其文化也具有局限。那么如何分辨文化的局限,很明显,族群自身是看不到的。但这个族群(种族)当与其他族群(种族)进行交流时,其局限就完全暴露无遗,甚至于出现摩擦与争端,这时,既要坚持自身文化又要与外界交流,就不得不调整交流方式,这时,文明就出现了,而坚持交流方式不变,野蛮就出现了。

    因此,文明与野蛮是文化派生的,文化永远是族群的精神内核,而文明与野蛮是可以变化的。但并非文化就是一成不变,只是演变的缓慢一些,文明与野蛮将会反过来影响文化,修正文化,这就是重构,文化重构!

    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会进行必要的调试维护文化,有自我更新机制,从而保护其内核。当然,得到越多族群(种族)承认的文明越多,这个文化越具有包容力也越优秀,走的也更远。

    如何看待麦克阿瑟统治日本的设想既:铲除日本文化和行为中对外侵略的因素(注意只是侵略因素,就是野蛮因素);促进民主在日本成长。

    铲除日本文化和行为中对外侵略的因素,这仅仅是铲除文化组成的众多的一个对外侵略“因素”,这反而是对日本文化的保护,又保留了其内核,铲除野蛮因素!这不是某些人动则说的是纳粹思想、日本军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法西斯是种族灭绝政策,日本军国主义对异族大屠杀,共产主义是完全蔑视人性),以其完全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反而是为了这个战败亡国的日本民族、国家能够存在下去,顺便说一下,日本亡国仅仅七年时间就恢复国体。

    文化与文明经常被替用,这是常有之事,也不是不可以,时间长了很多人反而搞不清楚其准确性。

    描述麦克阿瑟铲除的这个地方显然指的是日本民族对外交流的”野蛮”成分,而并非铲除日本文化。

    作为一个军人懂得国家的治理,剔除文化中的野蛮因素,从而更好地维护了日本文化,这是日本之福,也是世界之福。

    而中国文化已经死亡(之后阐述),这是事实,这是完全与日本的不同之处,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文明丧钟即将再一次敲响!

    在此条件下,重构文化更是为了拯救中国的众多族群众多种族,而不是什么纳粹军国主义共产主义。重构文化必须建立在人性之上,尊重个人生活方式之上,每一个族群每一个种族的文化信仰宗教得以休养生息,从而让每一个族群每一个种族可以世世代代直至永远,这就是重构文化。 


7月 24, 2012

台湾不是保存中华传统的冰库

台湾不是保存中华传统的冰库

作者:郭玉洁 |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2年07月23日

这几年中国大陆迎来了“认识”和赞美台湾的热潮。其中最有名的,是2008年,陈丹青写下台湾日常生活中的“温良恭俭让”。四年之后,韩寒,中文世界读者最多的作家,向几亿人讲述了一个台湾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的故事。
不止这两位作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大陆人初次到台湾时,都会像小人闯进君子国,有些不知所措。台湾人很喜欢说“谢谢”。在超市收银台,顾客递过一瓶水:“谢谢~”(请想像尾音上扬)收银员接过东西:“谢谢~”收钱:“25块,谢谢~”把零钱递回顾客手上:“找您75块,谢谢~”顾客接过找零:“谢谢~”
五个“谢谢”,没有一个“不客气”,这种不完整的对话,客气得有点不正常。学者刘瑜说,台湾人太喜欢说“谢谢”了,弄得她被酒店多收了钱,一怒之下也说“谢谢”。
这种感受当然是准确的,可是如果众口一词称赞一个地方“友善礼貌”,这多少是一种病症,症结在我们出发的地方。台湾的朋友们不大能理解为何我们会倾羡一项基本的生活形式。是的,如果你没见过超市收银员把零钱扔在你面前,没有在进地铁的时候和别人肉搏过,没有跟各种各样的权力怪物吵过架、屈过膝,简单来说,如果没有在丛林生活过,大概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大陆行者来此地之后,灵魂会舒展放松,像泡了一次很长的温泉。
问题在于,当人们舒坦完了,喜欢将彼岸的“友善礼貌”归于祖宗遗产——韩寒感谢台湾和香港“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的美好习性保留了下来”;陈丹青早先一步,把这些习性总结为“温良恭俭让”。
这些立论过于粗糙,它们起源于一种思想史的描述:即“五四”革命和1949年以来的社会改造,破坏了中华传统,让我们变得既无信仰,又无教养,戾气横生,粗俗不堪。台湾人的礼貌,真的来自于中华传统吗?
也许是。我们隐隐约约在老舍的小说里见到过这种处处礼让的北京人;也许有日本的影响,50年在台湾的统治,足以改变社会文化,而日本正是一个多礼的民族;也许是因为贫富差距小,随着新的政治文明的建立,社会更安定,温和,没有积聚起不平之气。
台湾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它不是一个“为我们”保存中华文化的冰库。它有不能自主但极其活跃的脉动。从原住民部落的定居,到17世纪西班牙、荷兰人的占领,明代郑成功、闽南人、客家人,一波一波来临,直到1895年被割让给日本,1945年再次易手,国民政府到此,成为美军第五舰队监护下的冷战防线。岛屿上的文化血液一混再混,中华文化尽管重要,却只是其中一支而已。
有一次我坐校车,中年司机抱怨着所有不遵守道路礼仪的车辆与行人,但他像大部分台湾司机一样,从不鸣喇叭。他嘟囔:“前面这辆车开得这么慢,一定是女生。”旁边一位中年男生立刻说:“你这样说是性别歧视,会被投诉哦。”司机坚持:“我说的是事实。”过了一会儿,他问一名从大陆来的女生:“大陆男人都会做家务吗?”女生说:“不一定,要看是哪儿。”司机摇摇头:“以前我们台湾男人不做家务,都是日本时代的影响,大男人时代。”
也许是日本的影响。在台湾的“本省人”,即1949年之前从泉州漳州移居台湾的汉人,性别关系极不平等,就像这位司机说的一样,家里男人说了算,也从不做家务。1949年之后,外省人到来,女人发现,外省人的男人会做家务。即使如此,“传统”的笼罩下,台湾的女人要随夫姓、没有继承权……,就权益而言,和社会主义中国大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完全不能相比。也许正是压迫太强,反抗必起。1980年代,台湾的妇女运动启动,修法、著述、倡导、街头抗议。今天的台湾,仍有传统的家庭结构,但也有非常先锋的性解放运动、同性恋运动。有怀念大男人时代的司机大叔,也有纠正他性别歧视的乘客大叔。
原住民、中华文化、日本、美国的影响都存在于这座小岛上,已经杂糅出新的台湾性格,是什么或许难以一言以蔽之,确定的是它绝非仅仅是“中华传统”。
任何关于“传统”的简化描述都是有问题的,既不能简化打倒,也不能简化怀念,它需要更细腻深刻的理解方式。 如果因为厌恶大陆今天的不文明而美化台湾留存的中华传统,是一种偷懒的思维;如果因为厌恶共产党转而赞美国民党,那更近乎自作多情。来自中国大陆的人,抱着自己的想像,只看到了失落的中华文明,在观看他者的时候,不断投射着自我,这或许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自恋。

郭玉洁是旅居台湾的记者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