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13, 2017

再論一帶一路是死路還是活路:從馬嘉理事件談起

華夏文明起點是閉關自守,終點也是閉關自守。忽略了這個,討論中華文明都沒有意義。現在來談閉關自守的理由之一:泱泱大國沒有國際通道。這個東方文明的大門通常是關閉的,誰開誰倒霉,只有在戰爭時期才開啟國際通道


1、絲綢之路是戰爭之路


從第一條國際通道說起——古絲路。2153年前,西漢開闢絲綢之路,過了4年,也就是2149年前,西漢定儒教為國教,這樣硬件、軟件都配套了,硬件是戰爭通道,軟件是儒教,眾所周知儒教是封閉文化,而絲綢之路已經在我以前的博客裡專門論述過本質就是戰爭通道:“古絲路,起源於為了消滅敵國、大搞賄賂拉攏小國。”


2、聯合王國策劃國際通道,通商夢碎


142年前,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也有一個“全球化戰略”,即打通東南亞的陸路通道,計劃修建從印度經過緬甸至中國西南的大通道,卻因為發生“馬嘉理事件”而以悲劇收場。


英國準備從印度經過緬甸進入大清帝國雲南,修建一條路以打通貿易通商的陸上通道,以連接殖民地與大清國。1874年(同治十三年),英國經與清朝商定,從英國殖民地緬甸(當時屬於印度)派一支勘測隊勘測緬甸到中國雲南的陸路交通,次年(光緒元年),英國駐華公使館特派書記翻譯官馬嘉理(Augustus Raymond Margary)攜帶一些清政府頒發的入境護照,從北京出發,經上海、四川進入雲南緬甸邊境,準備要與英國探險隊會合。這位就是見證第一條中國國際通道的馬嘉理先生,但他卻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馬嘉理先生Augustus Raymond Margary

另外一邊從英屬緬甸方面開始的英國探險隊長陸軍上校柏郎(Horace Browne)率領150名英軍士兵與15名探測隊人員,由緬甸八莫進入騰越(當時雲南騰衝地區)土司領地曼允。在出發前沒有先行知會地方官的情況下,引起了當地軍民的疑惑。光緒元年正月乙卯(2月21日),時任騰越鎮左營都司的李珍國在騰越曼允組織當地軍民阻攔探險隊行進,馬嘉理出來交涉。交涉過程中發生衝突,馬嘉理及其4名中國隨員被擊斃。英國探險隊被迫退回緬甸。



而中共國的歷史裡稱,是马嘉理向当地群众开枪逞凶,群众义愤填膺,将马嘉理及几名随行的中国人打死,并把探路队赶回缅甸。從推理來看,因為有帶清政府頒發的入境護照,還是英國駐大清大使成員,作為大使成員的馬嘉理根本沒有必要開槍逞兇,如果是蠻橫到首先開槍,那些邊民如何有機會槍殺馬嘉理?因為探險隊有150名英軍,這150名英軍竟然敵不過當地騰越鎮左營都司的李珍國?我認為馬嘉理死於與當地人交涉之時比較靠譜。而李珍國現今被共產黨樹立為愛國主義教育楷模。


馬嘉理事件的發生我認為是不熟悉大清當時的地方政策。估計英國探險隊及馬嘉理沒有了解土司制度,所以拿著大清護照以為就可以進入土司地盤,沒想到土司不理會大清護照,這才導致衝突的發生,這段國際通道探險歷史實在讓人唏噓。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嘉理事件”的真相。


我們來繼續看馬嘉理帶領探險隊做的勘測探險的歷史。點擊大圖,這是英國探險隊長陸軍上校柏郎(Horace Browne)的測繪探險圖,上面清楚記載了鐵路的走勢,與滇緬公路、現今的滇西高速公路走勢完全一致,並經過雲南直達貴州進入中國內地。此地圖出版商是伦敦的Publisher: McMillan & Co於1876年出版,而圖本身的繪製年代是1875年。圖中清楚的記載聯合王國的道路是從印度經過緬甸進入大清帝國雲南騰沖府境內,即現在德宏州盈江縣。與後來的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幾乎一致(後面會說到),也可以說是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的翻版。如果這條路打通,那就是現在的一帶一路了,中國的歷史完全可以改寫。

1875年聯合王國的印度經過緬甸至大清帝國勘測線路圖(點擊大圖)




2、滇緬公路,抗戰時期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運輸通道


歷史就是這樣諷刺,馬嘉理事件發生63年後,中日戰爭讓中華民國面臨滅亡,這個閉關自守國度才想起打通西南國際通道,以拯救國家民族,著手新建滇緬公路,即中國昆明到緬甸仰光的公路,抗戰時期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的運輸通道


滇緬公路於1938年開始修建。滇緬公路长达959.4公里,動用民工15萬人,工程師200人,公路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貫通緬甸原首都仰光港。滇緬公路原本是為了搶運中國國民黨政府在國外購買的和國際援助的戰略物資而緊急修建的,隨著日軍進占越南,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竣工不久就成為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的運輸通道。這是一條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國際通道。這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滇緬公路,這條穿過了中國最堅硬的山區, 滇緬公路 跨越了中國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運輸幹道,對於中華民族的生存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生命線。是由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以及中印公路組成的運輸大通道,支撐著中國抗日戰場全部戰備物資以及大後方的經濟供應。抗戰初期,幾百萬軍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維持經濟運轉所需要的各種物資;無數內遷到大後方的人們所需要的基本消費品,總之,當時維持整個抗戰所需要的、中國不能生產所有物資,都依賴這條生命線運進大後方。滇緬公路還有一個無形的作用,它改變了戰爭的進程。使得日本軍原來是要在正面打敗中國軍隊,迫使國民政府屈服。但由於有了包括滇緬公路在內的對外通道,使得日本軍放棄了原來的計劃,改為從沿海越南、西北和緬甸封鎖中國的對外通道。這樣給疲憊的中國軍民有了喘息的機會。

滇緬公路示意圖




滇緬公路













3、史迪威公路,“抗日生命線”,也是戰爭通道


史迪威公路是以二戰時期美國著名的將軍史迪威的名字命名的。史迪威領導了這條公路的修建工作。當時,中國勞工、印度士兵和美國工程師花了三年時間才修成了這條公路。史迪威公路全長1726公里,通過緬甸把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與中國的昆明連接起來。這條公路的主要路段在緬甸境內,長達1033公里,在中國境內有632公里,在印度境內的路段很短,只有61公里。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國軍隊在滇西和緬北大反攻勝利後修通的自印度東北部雷多終至中國雲南昆明的公路,在槍林彈雨中為中國抗日戰場運送了5萬多噸急需物資,被稱為“抗日生命線”。它從印度東北部邊境小鎮雷多出發至緬甸密支那後分成南北兩線,南線經緬甸八莫、南坎至中國畹町;北線經過緬甸甘拜地,通過中國猴橋口岸、經騰沖至龍陵,兩線最終都與滇緬公路相接。但是印度於1947年獨立之後,就關閉了這條公路。後來由於中印兩國的關係時常處於冰點,這條路就再也沒有開通。



史迪威公路——“抗日生命線”



4、美國開闢駝峰航線—第一條空中戰爭通道,拯救中華民國


起初,滇緬公路被用來運送軍事物資,汽油和其他貨物。1940年7月10日,英國邱吉爾戰時內閣正式做出決定關閉滇緬公路,這次英國不顧中國告急,關閉滇緬公路以為就可以避免日本對緬甸殖民地的戰爭,真是大英帝國的恥辱,難怪東亞人很透了帝國主義!1940年7月17日在美國默許下(當時英國主要靠美國《租借法案》支撐對德戰爭),英國與日本簽訂了《英日關於封閉滇緬公路的協定》及秘密備忘錄,以使英國獲得喘息機會。不料,在1942年5月,日本還是占領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這裡說一句,很多台灣人、香港人並不了解日本帝國在東南亞的戰爭暴行,以至於還是願做皇民,包括民進黨。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參與對日本的作戰。中國抗日戰爭進入1942年5月,日軍切斷滇緬公路這條戰時中國最後一條陸上交通線後,中美兩國被迫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和中國雲南昆明之間開闢了一條轉運戰略物資的空中通道,這條空中通道就叫駝峰航線。航線飛越被視為空中禁區的喜馬拉雅山脈,因受山峰高度及彼時螺旋槳飛機性能限制,飛機只能緊貼山峰飛行,因而飛行軌跡高低起伏狀似駝峰,故此得名。英文為「The Hump」。
“駝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個形似駱駝背脊凹處的一個山口,它的海拔高度高於當時美國主要裝備機型(DC-3、 C-46、 C-47)最大爬行高度,這裡是中國至印度航線的必經之處。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麗江白沙機場,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線全長500英里,地勢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







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迫使重慶國民政府投降,對香港和仰光實行轟炸,接著又切斷了滇緬公路,使大量的援華物資無法運進中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為保證二戰亞洲戰場上對日作戰的軍備物資,中美兩國決定聯合開闢新的國際運輸線。於是誕生了舉世聞名的“駝峰”航線。1942年6月2日中美兩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亦稱《中美租借主體協定》),中國正式成為租借協定的受援國,這是“駝峰”航線開闢時的外交背景。可以說,沒有美國援建的這條駝峰航線,中華民國早就滅亡了,中共國也就不存在了。



The Hump





最初,美國的援華物資主要是通過設在美國的“中國國防物資供應公司”(China Defence Supply Co.)和國民政府設立的“西南運輸總處”所轄的“滇緬公路”來營運的。但是隨著日軍攻陷緬甸,“滇緬公路”被切斷,美國援華物資的營運受到阻隔,中美兩國才又聯合開闢出第三條運輸途徑——“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空運。 “駝峰航線”途徑高山雪峰、峽谷冰川和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軍佔領區;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在長達3年的艱苦飛行中,中國航空公司共飛行了8萬架次,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雙方總共參加人數有84000多人,共運送了85萬噸的戰略物資、戰鬥人員33477人。單是美軍一個擁有629架運輸機的第10航空聯隊,就損失了563架飛機。而總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優秀飛行員近3000人,損失率超過80%。而前前後後總共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竟然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超過50%。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時代周刊》這樣描述駝峰航線:在長達800餘公里的深山峽谷、雪峰冰川間,一路上都散落著這些飛機碎片,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裡,這些鋁片會在陽光照射下爍爍發光,這就是著名的“鋁谷”——駝峰航線!



5、一帶一路,是通商之路亦是戰爭之路?


在早前全球化鼓吹者“達沃斯論壇”上,來自極權國度新絲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習近平大贊特贊全球化,輿論上差一點成為世界領袖,原因是美國總統川普正在調整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戰略,全球化被詬病。140多年過去了,中共國的一帶一路中同樣有英國的這一段通過西南進入緬甸、印度及南亞的路線,諷刺的是,這次遭遇了緬甸的阻擾,因為緬甸內部動盪,導致一帶一路無法經過中國西南出緬甸抵印度,一帶一路也不得不改為海路作為替代。匆忙決策的結果又導致了南海問題。中共國四處碰壁。






綜上歷史,從戰爭的古絲路、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駝峰航線均是在面臨國家威脅甚至於滅亡之時才得以開通的國際通道,但不要忘記史迪威公路、駝峰航線均是美國完全支持、援建,我們必須感恩美國,而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均是在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通商策劃探險背景下完成的,只有聯合王國的國際通道具有完全的通商要素。


在川普時代,世界秩序將發生改變,改變的原因是全球化,是全球化裡包裹的多元文化,因為文化的本質就是經濟,經濟無法分開文化。多元文化已經損害了英國、美國,導致英國脫歐、美國建牆


而全球化恰好是中共國賴以生存的環境,而且早已經做好了屏蔽多元文化,這在世界首屈一指。從這一方面來看,一帶一路絕不是雙向的文化通道,只是經濟通道,這不能不說是中共國的幸運,可以避免歐美國家的失敗教訓。這樣看來,世界上現在多元文化被美英中一齊排斥。排斥外來文化的同時,但不意味著中共國不搞文化擴張、文化入侵。從孔子學院在全球佈局來看,一帶一路有文化擴張、文化入侵的功能,南海問題就是在中共國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下發生的。不要忘了,戰爭的本質是文化戰爭。一帶一路即有國家利益,也會帶來極大的戰爭風險。


一帶一路到底是通商之路還是戰爭之路?中國文化歷史告訴我,一帶一路不可能不搞文化擴張,因為在中國文化裡,經濟即文化,文化即經濟,很難分清一帶一路是經濟通道還是文化通道,注定了中國的國運,所謂文化即命運。即便是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也發生了逆轉,極可能會剔除反英美文化,何況是中央之國?沒錯,華夏文明起點是閉關自守,終點也是閉關自守。如此,一帶一路如同全球化一樣一定走不遠,也將是死路一條,消失在大漠之中!



本文史料多引自英文媒體資料:


馬嘉理頭像http://www.lookandlearn.com/history-images/U223870/Augustus-Raymond-Margary?img=3&search=Augustus+Raymond+Margary&bool=phrase

殺死馬嘉理:http://www.lookandlearn.com/history-images/M516613/LExplorateur-Margary-Dans-Le-Sud-Ouest-De-La-Chine?img=3&search=Augustus+Raymond+Margary&bool=phrase
Augustus Raymond Margary:https://de.wikipedia.org/wiki/Augustus_Raymond_Margary

馬嘉理事件: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A6%AC%E5%98%89%E7%90%86%E4%BA%8B%E4%BB%B6


马嘉理事件: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tZi6BqHuQ5vaOMineXgwsql2v3jfL9h1HEoM91ezrZChD3Ns-UNdLozN24wucifiga48bL5KOnjOt3DeewAe5uViafmA--TfCH0gSLtxPblHvD8SsknW1XItL1RyHw0MmwE1cuenbCzagJMljSa

一帶一路是死路還是活路:為新疆決戰中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