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王八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王八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月 11, 2019

格物致知:中國主流哲學之母



要探尋格物致知,就要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起。的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稱得上是千古名句,古往今來,激勵多少英雄豪傑,精忠報國,它書寫了世世代代華夏子孫文化實踐。搜尋這句話很容易查到是後來人簡化的並不完整,隱去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完整的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科學竟然被置於格物致知下

格物致知的現代影響,逆流而上,看看現在社會上對格物致知流行的說法。現在社會上關於「格物致知」的流行詮釋是根據南宋朱熹學說的部份觀點注1,認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獲得知識、道理。以至於《現代漢語詞典》將其解釋為:「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把格物致知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把一切求知欲鎖定在格物致知下。注1

而格物致知影響如此之大,是因為朱熹乃是儒學史上承先啟後的一代大儒,因為朱熹的《四書集注》在元朝中葉就被官方採用為科舉取士的應試準則,而自從明太祖開始獨尊朱熹學說為《四書》上的唯一官方思想權威以後,朱熹學說更是成為明清兩代歷時五百餘年在科舉應試上的官方教條觀點。

因而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觀點也就在數百年的官方教條權威下,成為後世社會上的普遍流行觀點。所以在清末的洋務學堂中,就不幸地把物理、化學等學科稱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簡稱,用易經文化來解讀西方科學。上海等地還成立科學技術學校,稱為格致書院。朱熹發揚《大學》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成為後世學者必宗的追求。注2


格物致知成為千古之謎?

一般認為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源於《禮記·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此段。但《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所以主流觀點認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學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謎。從最早為《大學》作注的東漢鄭玄,一直到現代的儒學學者,已經爭論了近兩千年,至今仍無定論。明末劉宗周就說:『格物之說,古今聚訟有七十二家!』;而由劉宗周至今,又歷三百餘年,更增加了許多不同見解。導致越來越撲朔迷離,成為千古之謎?注3是這樣麼?


格物致知,就是大學

通過以上回顧,千百年來,諸子百家、華夏精英已經停止思考,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很完美,照此而行既是,不再思考這句話是怎麼來的,更不會考察“格物”這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今天就來考察何為格物?搞清楚格物致知就可以理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如何一步步把人導向專制奴才的。但看著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

開宗明義,格物致知中的格物是一種世界觀,格物致知的致知是一種認識論。格物致知就是孔丘的世界觀,就是孔丘的認識論。孔丘用他的世界觀、認識論來胡亂解讀文王八卦(當然我們早就知道文王也是錯亂了伏羲八卦),寫就了千古謊言周易易傳。這就是格物致知的千古之謎!


禮記·大學·格物致知1
禮記·大學·格物致知2

翻開國學、理學大師奉為經典的四書五經,只有先秦兩漢時期儒教經典《禮記·大學》[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記載格物致知注4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注意其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是前一句推理的結束,是後一句推理的開始。然而《大學》的此前第一段的論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中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也就是對於事物的本末、始終、先後的知識,這種認知就是今天《現代漢語詞典》將其解釋為:「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的來源,如果不是,這知識如何做到窮盡呢?要做到窮盡,就要知道事物的本末、始終、先後的知識。很高大尚的樣子,似乎是這樣?

格物致知,就是孔丘宣稱他自己已經窮盡事物知曉一切。這全部是大學這篇幾百字的文章中寫就的,可為什麼千百年來這些中國哲學家看不見?莫名其妙。其實,我很早以前就談過中國文化存在文化壁壘,感興趣的可以查考注5

格物致知,就是窮盡事物知識,就能“近道矣”,就可成就“大學之道”就是大學

以上,就是格物致知的作者原意。但如果只是對這個就到此為止,這篇博客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我得要繼續追究,既然到這裡已經論及了“近道矣”,那麼,孔丘的道是什麼呢?按照儒家思想,很明顯答案在周易裡。


大學就是易經


之所以到周易找,是因為周易是孔丘的著作,周易是孔丘的世界觀、認識論、中國眾哲學之母。易經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兩千多年來,易經幾乎一直居於“六經”或“十三經”之首的地位。對《易經》的詮釋和發展又產生了諸子百家。而《易經》又是在文王八卦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文王八卦的破解將直接地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易學、術數、占卜、中醫、針灸、風水學等都應用到文王八卦。《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主要經書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周易》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

所以,既然要窮盡事物就從孔丘的易經開始。《易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經,一部分是傳。經既是文王八卦部分,傳既是孔丘的易傳。看見了嗎?大學的道源頭在易傳。所以,我們來找找易傳中的道,就可以完全了解孔丘的格物致知窮盡事物是指什麼了。

在孔丘的《易傳·說卦》一篇,是解釋八卦的來歷的,當中說到: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注意,這是易傳的頂層設計: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整個宇宙分天地人,天又分陰陽,地分柔剛,人分仁義。很明顯,陰陽說就是孔丘的世界觀,也即是易經世界觀

哦,原來格物致知以窮盡事物,“近道矣”以成就“大學之道”的就是陰陽、剛柔、仁義至此,孔子的世界觀通過易傳推出陰陽說、剛柔說、仁義說。反過來說,陰陽、剛柔和仁義說就是格物致知的結果。也可以說,陰陽說是孔子的世界觀,剛柔說是孔丘的地理觀,仁義說是孔丘的人性觀。格物致知是孔子的認識論,而易傳是孔丘的哲學。

看見沒有,易傳把宇宙奧秘偷走了,剩下陰陽;易傳也把地球偷走了,剩下柔剛;易傳把人性全部偷走了,剩下仁義;易傳把智慧知識偷走了,最終把上帝偷走了。除此之外,這段話還是易經的總綱,一切易經的綱領。但畢竟經不起推敲,如果我要繼續窮盡事物,說卦一文就沒有辦法回答了。譬如:

聖人指誰?萬一不是聖人呢。為什麼偏偏是作易?為什麼只有陰陽成為“立天之道”,難道宇宙大自然法則竟然如此簡單到只剩下陰陽?這還是宇宙嗎?又為什麼柔剛簡單到成為“立地之道”?這還是地球嗎?又為什麼只有仁義成為“立人之道”,為什麼假醜惡不是?為什麼三才而兩之?為什麼只有六畫成卦不是七畫? 為什麼數字分陰陽?為什麼數字分剛柔?

這樣問,這人世間當然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只有唯有孔子知道。孔丘就把答案推給聖人去了。問題成為死結,成為循環論證,可惜這是違反邏輯的。科學邏輯公認的準則是,要觀點成立,不能採用循環論證的方式,也就是不能自言自語。如果採用循環論證,這就不是科學。一個理論的成立,必須建立在公理基礎上,建立在普世基礎上並能夠重複論證。所以,窮盡事物,孔丘自己也沒有做到!還聖人乎?把所有自己的假設、假想全部推給聖人,窮盡事物之路堵死了。格物致知沒有謎底,要幹什麼?答案是,不想窮盡事物的人只能也只能陷入易經裡,易經不幸成為多數人的桎梏。

格物致知只是孔子通知說他已經窮盡事物掌握了宇宙真理

所以,從我們查考大學、易經可以看出,孔子並非想提供人們一個方法讓人去探求世界,而只是試圖使眾人知道孔丘已經做到了窮盡事物——易經,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大家也就沒有必要窮盡事物了,只需把孔丘的學說易經的思想學習傳播下來即可。所以,孔丘拋出格物致知是聲東擊西,查考道的蛛絲馬跡,原來易經就是道,恍恍然,人們卻不知自己已經深陷沼澤。

這樣看來,孔丘的大學還比不上今日的小學,糟糕的是大學是針對王侯將相士大夫而不是針對庶民百姓


格物就是八卦,致知就是卜卦


格物致知聽起來好聽,震撼華夏2500年,還企圖解釋西方科學,簡直是蛇吞象!可惜至今科學沒有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紮根。了解了整個格物致知的來龍去脈後,居於格物致知在知識分子,尤其是學術界的地位,我們有必要通過孔子學說來試圖解讀格物致知,也就是盡量貼近孔子思想的原意解讀。

現在我們再回到格物致知的出處: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注意其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是前一串推理的結束,是後一串推理的開始。按此邏輯,致知在格物——欲知其大學之道者,先近道;欲近道者,先格物;欲格物者,先卜卦;欲卜卦者,終其致知。這就是致知在格物的邏輯使然。當然,同樣可以推導致物格而後知至——卦卜而後知至;知至而後物格;物格而後道近;道近而後至大學之道。看看中國人不正是這樣踐行孔子之道的嗎?這不正是易經文化麼?這不正是中華文化嗎?不勝枚舉,省去。

現在我們可以把上面兩段分別替代“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加入到大學裡面: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欲知其大學之道者,先近道;欲近道者,先格物;欲格物者,先卜卦;欲卜卦者,終其致知)。物格而後知至(卦卜而後知至;知至而後得物格;物格而後得道近;道近而後得大學之道),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卜卦就是孔丘的格物致知的“知本”,格物就是八卦,致知就是卜卦;格物就是世界觀,致知就是認識論。但是要注意的是格物致知在西方哲學家看來,也非常符合他們的哲學範疇,以至於誤以為孔丘的格物致知也是西方的哲學範疇,這是最可怕的。

實際上,孔丘的哲學觀與希臘哲學觀區別在於,易經以一個是假的二進位序數(八卦),生成錯誤定律(太極、兩儀、四象、六爻、八卦、六十四卦、陰陽、五行、剛柔、仁義、六爻、三爻、外卦、內卦、上卦、下卦)、錯誤公式(參天兩地而倚數、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兼三才而兩之、六畫而成卦)和錯誤公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人合一、否極泰來);而八卦就是偽二進位數學,卜卦就是偽數理。至於為什麼是偽二進位,為什麼是偽數理,可以詳見拙著《易經只是文學作品:論易經的數學觀





格物致知:中國主流哲學之母


知道了格物就是八卦,致知就是卜卦;格物就是世界觀,致知就是認識論。釐清了格物致知,那麼我們就可以得知,格物致知就是八卦與卜卦,八卦與卜卦合來就是貨真價實的偽科學!孔丘就是偽科學大師!通俗的說,易經就是錯誤數理大成。那又為什麼說格物致知是中國主流哲學之母?以下是按照易傳陰陽、剛柔、仁義作為關鍵詞搜索結果,易經對以儒家、道家為首,法家、兵家主流哲學流派影響比較大,墨家獨尊天而無易經影響

1、儒家 

儒家經書四書五經中,毋庸置疑《易經》是五經之首,充斥著陰陽說、剛柔說、仁義說,由此而論,遵循格物致知。

三綱六紀: 君臣,父子,夫婦,六人也,所以稱三綱何?一陰一陽謂之道。陽得陰而成,陰得陽而序,剛柔相配,故六人為三綱。
《郊特牲》:男子親迎,男先於女,剛柔之義也。
《禮運》: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
《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2、道家 

道家偏重與強調易經中的天道、仁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易經五行說,遵循格物致知。

《天運》一清一濁,陰陽調和,流光其聲
吐故納新,與陰俱閉,與陽俱開,與剛柔卷舒,與陰陽俯仰,與天同心,與道同體;
《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

3、墨家 

堅定信仰天,但不相信陰陽說、剛柔說、仁義說: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辭過:聖人有傳:天地也,則曰上下;四時也,則曰陰陽;人情也,則曰男女;禽獸也,則曰牡牝雄雌也。
《墨子·天志》中:“今夫兼天下而愛之,撽遂萬物以利之,若豪之末,非天之所為也,而民得而利之,則可謂否矣。然獨無報夫天,而不知其為不仁不祥也。此吾所謂君子明細而不明大也。”
子墨子曰:「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之所不欲也。”
天志中:  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欲為仁義者,則不可不察義之所從出。

4、法家 

較之墨家談及陰陽、剛柔、仁義多,遵循格物致知

《乘馬》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陰陽之化也;然則陰陽正矣,雖不正,有餘不可損,不足不可益也。
《七法》正天下有分:剛柔也、輕重也、大小也、實虛也、遠近也、多少也、謂之計數。
《畫策》故曰:仁者能仁於人,而不能使人仁;義者能愛於人,而不能使人愛。是以知仁義之不足以治天下也。
《揚權》故曰道不同於萬物,德不同於陰陽,衡不同於輕重,繩不同於出入,和不同於燥溼,君不同於群臣。

5、名家 完全拋棄陰陽、仁義、剛柔說。

6、兵家 獨見孫子兵法基本上遵循易傳。

《孫子兵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孫子兵法》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尉繚子》兵者,凶器也。爭者,逆德也。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亂,本仁義焉。

從簡單的易傳關鍵詞搜索來看,也不能說一切的華夏文化歸於易經,不能說一切的哲學同樣也歸入易經。但確實儒、道影響較大佔據主流,法家、兵家次之,墨家影響基本沒有。因此,說春秋主流哲學受易經影響是沒有錯的。格物可以把任何事物裝進去形成某種哲學流派,格物致知就是中國主流哲學之母。所以,到此為止,中國邏輯是什麼?很明顯就是格物,因為格物就是八卦。

是的,即便是當代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相結合,而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產生了陰陽辯證法,而產生了八卦唯物主義 詳見魔鬼哲學:唯物辯證法不過是八卦的馬甲,同樣因為中國偽科學文化的強大的欺騙性、包容性而歸入易經。來自於西方光照幫的馬克思主義與東方的偽科學文化合體,確實中國人受到了人間地獄般的傷害與痛苦。

因此而論,來自於易經的中國主流哲學是偽科學是反邏輯,它的隱蔽性、它的難解性、它的神秘性,包括它的娛樂文化中——圍棋天量的步驟顯示其超級詭詐。當然,易經文化在中國人中每時每刻產生的海量信息裡居功至大——天量謊言!以此對應,如何有效管制這樣的人類呢?很悲劇,當然是數字極權!

身份難以管理

結論,格物致知就是把所有事物裝入八卦,然後進行卜卦而得知識。格物致知確實是中國主流哲學之母。格物致知是中國創新強大的阻擊手。

感謝主,沒想到從格物致知破譯了格物即八卦的數字世界觀,破譯了致知即卜卦的認識論,破譯了中國哲學之母,破譯了易經是偽科學,破譯了中國易經文化完全是與西方科學相反的偽科學文明!讓我再次驚嘆智慧來自於聖靈的恩典,如果沒有,我絕無可能完成此作。

榮耀歸於神!

注1 格物致知,維基百科

注2 朱熹,維基百科

注3 格物致知,維基百科

注4 大學,禮記,儒教思想

注5 文化壁壘 通過標籤小工具在本博客查找

7月 17, 2018

易經只是文學作品:論易經的數學觀

易經只是文學作品:論易經的數學觀

ἐγὼ τὸ Ἄλφα καὶ τὸ Ὦ, ὁ πρῶτος καὶ ὁ ἔσχατος, ἡ ἀρχὴ καὶ τὸ τέλος.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
啟示錄 22:13

1、易經源自於文王八卦

我們來看《易經》的通常介紹:兩千多年來,易經幾乎一直居於“六經”或“十三經”之首的地位。對《易經》的詮釋和發展又產生了諸子百家。而《易經》又是在文王八卦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文王八卦的破解將直接地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易學、術數、占卜、中醫、針灸、風水學等都應用到文王八卦。《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周易》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

易經確實是中國文化根源,可見其歷史、文化地位,把它比之於中國文化動力的驅動器再合適不過,一個中國人,他的文化的芯就是易經。但是二千年來竟然無人能解開易經中的文王八卦。到了1700年代,卻被西方的萊布尼茨拿到了伏義八卦的鑰匙,我發現,即便萊布尼茨拿到了鑰匙的這300年來,易經作為中國文化動力,還是一直不斷的在繼續運行。這正是咄咄怪事!

2、文王八卦並不是伏羲八卦

為什麼?按照萊布尼茨的二進位解密的數學科學理論,他是按照伏羲八卦的模本解碼的,但伏羲八卦與易經的文王八卦並不是一回事,伏羲八卦是指的中國人文始祖伏羲創造的八卦“☷ ☶ ☵ ☴ ☳ ☲ ☱ ☰”。易經又稱周易,是周文王演繹伏羲八卦,改變了伏羲八卦的順序,成為自己的一套八卦系統,文王八卦☰ ☵ ☶ ☳ ☴ ☲ ☷ ☱,這就是易經。很明顯改變之後,數學順序就打亂了。所以我比較贊同稱伏羲八卦是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是後天八卦。而孔子所著的易傳,是按照周文王的周易來編寫的。周易與易傳合起來就是整部易經。截至至清,至少還有25個版本 

這麼多的版本,很可能導致萊布尼茨和白晉沒有看到通行的周文王易經版本,而只看到朱熹易經版本。

3、萊布尼茨解密伏羲八卦

萊布尼茨對伏羲八卦進行二進位對應,很輕鬆拿到了伏羲八卦的鑰匙。這就是我尊敬的神聖羅馬帝國萊比錫的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在法國教父傳教士白晉Joachim Bouvet的幫助下,在300年前發現的:

萊布尼茨的伏羲八卦鑰匙

這個圖上行是伏羲八卦,第二行是二進位編碼,第三行是二進位數值,下行是十進位數值。萊布尼茨在他的論文『論只使用0和1的二進制算術,兼論其用途及它賦予伏羲所使用的古老圖形的意義』中說:

令人驚嘆的是,這種二進制計數方法中解釋了伏羲八卦的秘密。……”

“這張圖片顯示出了伏羲符號和我的數字表之間顯著的相似性:數字首位都用0填充。這些0看似多餘,卻有助於顯示出數字表中的循環規律。我用小圓圈來表示這些前導0,來把它們與真正的0分開。這個相似處讓我對於伏羲思想的深度更加讚佩,因為這個現在看似簡單的事情在當時是很困難的。”

我發現1701年萊布尼茨的二進位理論確實解密了伏羲八卦(密碼對應是☷0 ☶1 ☵2 ☴3 ☳4 ☲5 ☱6 ☰7),應該承認原初的伏羲八卦(☷ ☶ ☵ ☴ ☳ ☲ ☱ ☰)確實是數字系統,而且伏羲八卦是二進位,這是居於萊布尼茨的數學邏輯說的。伏羲八卦的真相消失在長達數千年的東亞歷史中,讓華夏子孫們糾纏於錯誤的易經長達二千五百年,同胞們,這是多麼巨大的悲劇啊!

4、解開八卦的鑰匙——二進位數學

所以,我們需要更新中國文化觀念,伏羲八卦是真的數字符號,伏羲是數學大師,但這個觀念是居於西方科學而言。

但值得注意的是,萊布尼茨讚賞易經是科學,伏義是中國國家、科學的創始者,易經與基督教信仰的普遍性一致。萊布尼茨成為歐洲引進儒教第一人。為什麼會這樣說?


這比較好理解,這就是本文一開始說的查找萊布尼茨看到的版本與實際使用的版本不一樣。所以這是萊布尼茨與白晉不熟知易經版本形成的,可以推測萊布尼茨和白晉不熟悉易經版本,想想看如果但他倆知道伏羲八卦和易經的卦序不一致是,絕不會說易經是科學這種話的。所以,國內很多學者說白晉說好話是因為傳教的原因。其實,這是誤會,或者說是白晉得到的康熙的易經版本形成的,至於為什麼康熙沒有給他孔子編的版本,只有朱熹版本,這並不重要。

通過不同易經版本比對,發現神父白晉給萊布尼茨的八卦圖應該是被康熙收入四庫全書浙江大學圖書館藏的朱熹的《原本周易本義》,只是字跡不同。


萊布尼茨在伏羲六十四卦圖上標註了數字順序
朱熹的原本周易本義,六十四卦a圖
朱熹的原本周易本義,六十四卦b圖

推測萊布尼茨的伏羲八卦是來自於朱熹的原本周易本義,因為八卦次序一模一樣。
原本周易本義,參照二進位,朱熹的數字順序反了。


萊布尼茨在他的論文『論只使用0和1的二進制算術,兼論其用途及它賦予伏羲所使用的古老圖形的意義』中說:

“約一千年來,中國人都忘卻了八卦,或者說伏羲線條符號的真正含義。他們對其撰寫了大量的註疏,而我認為這些解釋偏離了它的真正含義,因此如今只能由歐洲人來進行深刻解釋。過程是這樣的:大約兩年前,我將我的0和1計算方法寫信告訴了白晉Bouvet神父,一位住在北京的著名的法國傳教士。他在我的計算中發現了解開伏羲八卦圖的鑰匙。在他1701年11月14日寫給我的信件中,附上了這張這位帝王哲學家的先天圖。在這張圖上的64個符號,說明我們的解釋是不容置疑的。可以說,神父在我的發現的幫助下,解開了伏羲之謎。這些符號應該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科學文獻,而時隔如此之久,重新發現其含義,更是一個不同凡響的成果。”

這是萊布尼茨受到神的光照,拿到了開啟中國八卦的鑰匙,千古之謎被打開,如此美麗:



伏羲八卦的卦與序
☷·☶·☵·☴·☳·☲·☱·☰
0   1   2   3   4   5   6   7



5、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的二進位比較
 原本周易本義,文王八卦卦序a

 原本周易本義,文王八卦卦序b


注意,對文王八卦的二進位分析,缺乏萊布尼茨的資料,知道的可以告訴我。不過單從萊布尼茨數理邏輯來看,伏羲的最基本的二個爻符「⚊」和「⚋」對應是數學二進位「1」和「0」。把伏羲八卦與二進位數對應起來,那麼文王八卦的數就是這樣,數序明顯不一樣:



文王八卦卦與序

☰·☵·☶·☳·☴·☲·☷·☱


7 · 2 · 1· 4 · 3· 5 · 0 · 6


把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放在一起看:

伏羲八卦的卦與序

☷·☶·☵·☴·☳·☲·☱·☰

0   1   2   3   4   5   6   7

文王八卦卦與序

☰·☵·☶·☳·☴·☲·☷·☱

7 · 2 · 1· 4 · 3· 5 · 0 · 6


這就是歷史傳說的文王演八卦?卦序完全不對伏羲的,亂的,是一個Bug。

依據二進位制,伏羲八卦的卦序是以☷0起頭,文王八卦的卦序是以☰7起頭:

伏羲八卦的卦序是以☷0起頭
文王八卦的卦序是以☰7起頭


周文王到底是誰?為什麼文王八卦與伏羲八卦不一致?為什麼文王不按照數學卦序來編制易經?這可是儒教信史記載的。又抑或是不存在伏羲八卦,是周文王托偽?是孔子托偽?

詭異的是易經規則告訴我們,抹去歷史篡改歷史都是符合易經的,易就是變!也就是符合老祖宗的道。厲害了!易經。只要自己族類能活下去,老祖宗可以不要,,這才是真相。

6、易經數理是二進位數學的假象

這讓我想起邏輯中著名的一句話“我說謊”,如果說真話,則說明我沒有說謊。如果是假話,則說明我沒說謊。這就是著名的反邏輯詭辯,由此,哲學家得出需要旁證才可以證實這句話。從而產生了科學。

由此可見,易經本身與“我說謊”一樣,是無旁證的說辭。也就是說,要相信易經,需要其他證明。也就是說,你的論點必須要有其他理論支持。除非你提出的是公理,不證自明的公理!

那到底是伏羲八卦是科學的,還是文王八卦是科學的?中國人似乎對此沒有興趣,無視萊布尼茨300年前的科學結論,反而是繼續誇誇其談,當然,我必須指出以下的話是居於文王八卦的錯誤產生的數理哲學和文化:
“華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設教、禮樂教化,嚴華夷之辨,推崇仁義禮智信。易學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
 “華夏文明以禮樂為製度、易經八卦、丹書朱文、上古漢語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歷史上一脈相傳。”
按照易經起源於二進位數學,由於易經卦序卻是錯的,所以易經數理是二進位數學的假象,中國人的中國芯被植入亂碼,這就是中國文化反科學的原因。最讓人可怕的情況是,亂碼的易經數理形成了龐大的紛繁複雜的二元論哲學體系,導致整個民族很難更新文化系統,即便想更新,也是西學中源,或者引進的也是高仿的,與中國哲學一脈相承的,那就是馬克思主義。

7、易經數理不能產生邏輯

而希臘文明,數學在希臘文明中產生了定律、公理,提出了公理化體系、形式邏輯,使用邏輯證明、演繹法,強調量化和系統化,使數學成為一門嚴密的系統的富有邏輯性的學科,開啟了後世數學和科學的大門,現在世人所使用的數學和科學方法絕大部分直接來源於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數學可以解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對數字癡迷到幾近崇拜;同時認為一切真理都可以用比例、平方及直角三角形去反映和證實:譬如主張平方數"100"意味「公正」。

如前所述,易經數理是二進位的假象,也就是二進位假貨,也就是不可能產生數學的公式、定律、公理,更不可能產生邏輯和科學。當然,如果是換作伏羲八卦,真正的二進位數學,從理論上說是完全可以產生邏輯與科學的。

進一步說,易經無法生成計算過程,更沒有公式,而是直接用占卦的方式得出一個數,限定在64個數,從文王、孔子編制好的結果中去查。易經永遠不會發展出一個公理、一個公式。更不可能發展出公式產生圖像,譬如此一圖像即產生自x=cos ( y arccos sin〡x〡 + x arcsin cos〡y〡)


數學產生圖像

中國文化產生不了上述圖像,這是事實。這是因為中國文化起源於易經,而不是伏義八卦,是錯誤的二進位數理,充其量是數理的像,而不是真像。這就是中國文化發展不出科學的原因之一。

我們試分析一個卦,乾卦,按照萊布尼茨二進位定律,已經知道二進位乾卦是十進位數字63,但是易經中的乾卦:



乾,六十四卦之首。上下皆由相同的☰乾卦組成,其六個爻皆為陽。通稱「乾為天」。 代表「天」的形象。置於六十四卦之首、其次是象徵「地」的坤卦,序卦傳:天地定位、萬物生焉。

這是周文王的易經說的,當中爻辭,乾為天,代表天的形象。序卦傳,天地定位、萬物生焉。理由是乾卦的數理是1。按照萊布尼茨二進位解碼,乾卦是63。所以,周文王的卦序是錯誤的。既然是錯誤的序數,無論看似很有道理的樣子,未經公式、定律、公理證明的就是錯誤的。

同理,還可以來看坤卦,易經中的坤卦:


坤,六十四卦中排行第二之卦。上下皆是由坤卦組成,六個爻皆是陰爻。通稱為「坤為地」。象徵「大地」、與天共同孕育萬物之生成。

這是周文王的易經說的,當中爻辭,坤為地,象徵大地的形象。序卦傳,與天共同孕育萬物之生成。理由坤卦的數理是2。按照萊布尼茨二進位解碼,坤卦是0,而不是2,一個一般的序數。所以,周文王的卦序是錯誤的。既然是錯誤的序數,當中引申的道理也就是錯誤的。


所以,既然這世界只有一個真理,真理是普遍的,那麼當東西方數學的公理、公式所推導的結果只有一個時,那麼就可以證明東西方的數學的一致性,那麼,它就是真理。反過來,如果所推導的結果不一致,那麼,其中必有錯誤。現在無須證明西方數學是錯誤的科學,因為正是西方的數學發展了科學、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

8、卦辭缺乏漢字數理條件

針對上面的兩個卦象的象徵解釋,還有一個極其重要條件,那就是八卦與字之間的關係要通過數理對應,萊布尼茨認為:

“另外,中國人還認為伏羲是漢字的發明者。他們認為伏羲在創造漢字時運用了數學的思想,那麼儘管漢字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演化,但只要找到了漢字的真正起源,便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來理解伏羲的算術和思想。Bouvet神父正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努力,也很可能會產生成果。然而我並不清楚中國的文字是否會有我的方法中的固有優勢,也就是每個可推導概念,都可以從它們的語法以某種演算系統方法推出。這也是協助人類思考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就是說,漢字如果也是伏義創造的,並且漢字也是二進位,每一個漢字字根都有一個數值和序數,那麼由卦生數理是符合邏輯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漢字與八卦都是可以通過二進位數學進行解碼,而周文王的字與八卦的字一致,那麼,易經才有可能自成體系,由卦到字互通。只有這樣,易經的爻辭、卦辭才可能成立。希臘字母、羅馬字母和希伯來字母都是具有數字性的。

再舉例易經中的乾卦:


乾,六十四卦之首。上下皆由相同的“☰乾卦組成,其六個爻皆為陽。通稱「乾為天」。 代表「天」的形象。置於六十四卦之首、其次是象徵「地」的坤卦,序卦傳:天地定位、萬物生焉。

上面卦辭中下劃線部分都是屬於卦辭、爻辭,這部分是文學部分,文學部分需要解碼漢字的數理,如果沒有按照數理關係對應,那麼就是不成立的。譬如乾字,為什麼“☰”成為乾卦?為什麼“☰”爻為“陽”?為什麼“乾”為天?如果不能以數理證明,那麼“天地定位、萬物生焉”就更不能往下繼續推導。

那麼實際上,易經中的乾卦有意義的卦辭就是數:



代表數63。



同理,易經中的卦:

代表數0。



當然,以上是在沒有對漢字的數學解碼之前成立,如果有一天,破解了漢字的數學密碼,那麼,我們就可以重新進行排序分析易經數理。

所以,迄今為止,周文王的《卦辭》、《爻辭》是依據錯亂的卦序來編制的。

而孔子的《彖》上、《彖》下; 《大象》、《小象》; 《文言》; 《繫辭》上、《繫辭》下; 《說卦》; 《序卦》及 《雜卦》, 合七種,共十篇,稱《十翼》,也是依據錯亂的卦序來編制的。

綜上,既然,周文王的後天八卦、《卦辭》、《爻辭》是依據錯亂的卦序來編制的。而孔子的《彖》上、《彖》下; 《大象》、《小象》; 《文言》; 《繫辭》上、《繫辭》下; 《說卦》; 《序卦》及 《雜卦》, 合七種,共十篇,稱《十翼》,也是依據錯亂的卦序來編制的。那麼,整本周易易經也是錯誤的。

結論

關於伏羲知之甚少,通過他的八卦,我們重新認識他,正如萊布尼茨所言,伏羲是中國的數學家、科學家之父,我們不應受文化影響,把他神化,更不接受後人加給他的多神論、祖先崇拜、等級制。我認為,伏羲確實是先知,他的八卦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到今天他的伏羲八卦成為現實,猶如聖經預言一樣,現在的數字化科技時代看來,伏義八卦成為科學預言,也可以說伏羲是科學預言家也不為過。

按照萊布尼茨數學理論,卦是二進位數學,伏羲八卦次序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是正確的二進位序數。但文王的八卦和六十四卦是錯誤的二進位序數。由此錯誤形成的易經文學部分,無論是周文王易經還是朱熹版易經文學部分,包括周文王卦的名稱、卦辭、爻辭易經是錯誤的,孔子所作的《彖》上、《彖》下; 《大象》、《小象》; 《文言》; 《繫辭》上、《繫辭》下; 《說卦》; 《序卦》及 《雜卦》, 合七種,共十篇,稱《十翼》也是依據錯亂的卦序來編制的。

那麼,整本易經是錯誤的,只是一部文學作品


原創 叼著星光飛 17.7.2018


後記

感謝基督徒萊布尼茨和他的朋友神父白晉!

如果大家感興趣,後續部分,將陸續推出《易經只是文學作品:論易經的邏輯觀》《易經只是文學作品:論易經的哲學觀》《易經只是文學作品:論易經的科學觀》《易經只是文學作品:論易經的宗教觀》。

感謝主使用,我居然進入人類文化最奧秘的領域,寫作期間,整日看著八卦太極圖,腦子就會犯糊塗陷入混沌狀態,似乎圓形的六十四卦圖具有某種符咒作用,感覺很不舒服。我也為我以前深深的不為人知的中國哲學高濃烈氛圍的肆虐而懺悔,才發現中國哲學會大大影響信仰和信心,幾乎可以說中國人一開口就有易經味兒,這是以前沒有發現的。當然,這比之於幾年前初始研究時狀態弱一些,從前,我曾經出現無力、類似於感冒不適狀態,屢試不爽。所以,我寧可讀經,也不願意研究中國文化,真的是很不舒服。不過無論怎樣,這一次起稿於7月1日,是因為看到萊布尼茨的生日。花時間很長,並且家裡孩子面臨是否能考上大學,面臨把家搬回老住宅,及我需要找工作等問題。即便這樣,我依然堅持基督徒的文化使命,因為文化研究是我的異象,一切榮耀歸於神。感謝主,到了今天,孩子已經得到大學錄取通知,雖然還沒有拿到紙質錄取通知書。我也盡了一段父親的責任,終於帶領孩子順利完成升學目標,主恩滿滿,讚美我主耶穌基督!